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议题式教学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探讨了如下内容:围绕教材和生活设计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以问题式议境、现实性议境和价值性议境为基础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两难思辨和价值澄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任务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新课标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Q/02/021/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钱佳(1987—),女,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任务设计非常重要。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的重要任务,导致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实践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不足。因此,教师应当对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任务设计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可行的议题式教学方法,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议题——议题式教学的根
(一)围绕教材设计议题
教材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媒介。教师在实施议题式教学时必须以教材为核心设计适当的议题。这些议题应具备针对性、启发性和可探讨性等特点,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因此,围绕教材设计议题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同住地球村”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议题: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处理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这个议题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同时,这个议题也具有启发性和可探讨性,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这样的议题式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全球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围绕生活设计议题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教师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唤醒和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情境及已有的认识经验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议题。这样的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1]。
例如,在学习“中華一家亲”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的议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思考如何在学校、社区等场合维护民族团结。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建议和措施,如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学习不同民族的语言、参与民族交流活动等。通过这个议题,学生不仅能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还能学会如何与不同民族的人和谐相处,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三)围绕热点设计议题
社会热门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有意识地对与教育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围绕相应热点问题进行议题设计。将社会热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例如,在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网络道德与网络法规”“网络沉迷与网络利用”等热点议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网络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
二、议境——议题式教学的脉
(一)问题式议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可以通过教师设计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同时,问题式议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尊重自由平等”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式议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不尊重自由与平等的情况?请列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并说说你当时是如何应对的。你认为这样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应如何培养尊重自由与平等的意识?”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回忆并描述具体的情景,进一步探索相关的知识。这样的问题式议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尊重自由与平等的原则。
(二)现实性议境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的议论情境被称为现实性议境。议题式教学不应脱离现实,唯有这样,议题式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例如,在学习“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或身边的人产生某种情绪的真实经历,并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分享的方式,探讨如何正确地表达、调节和控制情绪。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社会热点事件或时事新闻,让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情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这些现实性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三)价值性议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价值性议境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有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价值性议境,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
例如,在学习“珍视生命”一课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生命的最后一分钟”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开展一些有价值的议题讨论,如“生命的价值如何体现?”“我们应该如何珍视生命?”等。对这些议题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议论——议题式教学的魂
(一)观点采择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价值性和科学性,这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具备了“议”的可能性以及“议”的必要性。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展开探讨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点采择。教师可提供相应的案例、数据和事实,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具体的案例或情境,如公共场所的行为、社交网络上的言论等,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这些行为或言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同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事实或数据,如公共场所的监控视频、社交网络上的言论影响力等,引导学生从中归纳总结出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以及遵守这些规范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道德规范,意识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两难思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解决真实场景中的问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进行两难思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这些议题应涉及法律、社会、道德等多个方面,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还能够培养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两难思辨,让他们在化解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3]。
例如,在学习“探问生命”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争议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应该允许安乐死?安乐死涉及法律、道德、伦理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些学生会认为,安乐死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可以帮助那些患有不可治愈疾病的人减轻痛苦,让他们在无痛的情况下离开这个世界;也有学生会认为,安乐死是一种对生命的剥夺和不道德的行为,它可能会让一些人在病情尚有希望的情况下过早地结束生命。通过思考和辩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价值等,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主的制度体系和价值理念,让他们认识到民主是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途径,在涉及个人生命权时,应当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个人的意愿。
(三)价值澄清
价值澄清,也被称为价值辨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价值澄清,鼓励他们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批判不合理的现象和观点。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寻找证据,梳理因果关系,进行正反对比,分析利弊,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通过价值澄清,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慎思,这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4]。
例如,在学习“少年的担当”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如《小英雄雨来》等,通过跨学科分析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责任的认识和态度。教师可以提出“雨来做出选择的动力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结合故事,探讨少年的担当。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少年担当的理解。这样的价值澄清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成为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结语
议题式教学是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科学的任务设计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研讨,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创设问题式议境、现实性议境和价值性议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议题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周云文,刘思敏.初中思政课议题情境教学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4):60-62.
曹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思政议题式教学探究[J].教师,2023(13):12-14.
季红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3(10):58-60.
可欣.议题式教学助推活力课堂建构举隅[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