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琪(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1950年《落基山医学杂志》(Rocky Mountain Medical Journal)首次将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这一概念提出来。1958年Apley和Nasih则首次描述出了IBS的一个重要特征——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1]。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儿科疾病,也是儿童复发性腹痛常见原因,易对儿童及家长造成焦虑与困扰,影响儿童生活质量。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在诊断IBS前,应先排除器质性原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是由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4个菌种组成的活菌制剂[2],是临床常用的益生菌制剂之一,具有代表性。本文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儿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儿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我院儿科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纳入标准:符合IBS指南诊断标准[3],入院前7天未使用过抗菌及止泻药物,14天内未服用益生菌制剂。排除标准:排除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无法配合治疗的患儿。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9.03±3.19)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9.32±3.05)岁;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的药物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推拿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规格:0.5g)进行治疗,药物用法用量: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3g/次,3次/d。两组均按照要求连续治疗28天。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详细记录患儿腹痛、排便次数等。②临床疗效:治愈:大便成形、排便次数1-2次/d,腹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大便成形、排便次数<3次/d,腹痛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大便不成型、排便次数>3次/d,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体征均有所缓解。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或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治疗后治疗组大便次数、腹痛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肠易激综合征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诊断,虽然罗马Ⅳ标准在2016年将罗马Ⅲ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进行了校正,但有国外文献[4]指出,罗马Ⅳ标准在我国和西方人群中的敏感性较低。《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5]为我国IBS患者的诊疗提供了有效参考。随着益生菌在不同疾病领域中的尝试和作用发挥,及其制剂能够在肠道菌群失调的疾病中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常成人的肠道菌群相对固定,不容易改变,使用益生菌后,肠内菌群可短暂改变,停用后即可逐渐恢复。但儿童因年幼,其肠道菌群未完全形成固定的微生态系统,使用益生菌后也许能够使其在肠道定植[6]。IBS病因尚未明确,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性,其发病机制仍然不能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与感染、炎症、过敏、菌群失调、胃肠功能异常、精神因素、饮食、遗传因素等相关[7-8]。临床在选择治疗措施时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患儿及家属对于症状的阐述不甚清晰,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此外,儿童用药方面治疗剂量的确定尤为重要,如果治疗剂量不准确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我国对于益生菌治疗儿童IBS的研究甚少,特别是早产儿、后天有缺陷或先天不足的患儿,因其肠道屏障发育不完善,肠道内的细菌易通过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引发感染。但本研究患儿不存在该问题,且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本文结合临床治疗腹泻型IBS经验,加用双歧杆菌四联片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两组患儿大便次数、腹痛次数均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