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折30°角

2024-03-24 01:27王俭
关键词:折法折痕菱形

王俭

【教学目标】①通过折纸的活动及论证的过程,找到折纸的知识理论依据,并确定折法的可行性。加深对矩形、轴对称图形、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的理解。②学生经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培养多角度观察的能力,探索折纸活动的规律。③在不断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教学重点】 用長方形的纸片折出30°、60°的角,并论证折法的正确性。

【教学难点】 探索折纸活动中的数学特征和解题策略。

【教具准备】 长方形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你们玩过折纸吗?都会折那些物品呢?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常见的纸船、纸鹤、纸飞机等。折纸成了一种工艺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大家是否想过,折纸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我们竟然可以用数学知识解释它。

(设计意图)这样引入是让学生体验折纸的价值,欣赏数学的美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课标所倡导的“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吻合。

二、设疑导思,独立探究(13分钟)

提出问题一:请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你能折出多少度的角呢?

(预设)可能折出45°90°的角,以此类推,还可以折出90°角的[12],[14]等。也可能大家经过不断的尝试,将矩形的一边(即平角)近似三等分得到了60°角,把一个直角近似三等分得到了30°,此处找同学评价折叠的可行性。因为这种折法不够严谨,折出的角不够准确,所以这种方法欠妥。但是这种操作在反复折叠中一次比一次地趋近三等分。这里蕴含着朴素的极限思想。

提出问题二:如何准确地折出30°60°的角呢?

把这个任务放手给小组交流探索,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走到学生中参与交流讨论,倾听他们的想法。

三、解疑导拨,合作探究(15分钟)

若探讨不出满意的成果,予以启发。长方形的纸片中,除了平角就是直角,我们要折出30°,如何利用直角呢?大家自然会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为30°。我们如何构造这样的三角形呢?启发到此,再让学生充分交流,这次小组或许就有了答案。

【预设方法一】为了找取两倍关系的边,我们将长方形对折,把宽二等分,然后将长方形的宽通过折叠改变位置作为斜边,即通过长方形的一个顶点,将另一个顶点落在折痕处。

提出问题三:以上折出的角是不是30°,60°呢?谁能用数学方法给大家证明呢?

为了证明,我启发学生这样思考:哪些边对应相等?哪些角对应相等?哪些图形全等?很明显,这两个三角形关于这条折痕所在直线对称,于是结合折叠前后图形变化的特征得出这样的数学图形,我们把折纸活动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

【预设证明方法一】

方法一

[A][B][C][D][E][F][M][N]

∵EB=[12]AB,AB=BN

∴EB=[12]BN

在Rt△NEB中,BE=[12]BN

∴∠EBN=60°,∠MBN=30°

方法二:作NG⊥BC

[A][B][C][D][E][F][M][N] [G]

过N作NG⊥BC

∵NG=[12]AB,AB=NB

∵∠NGB=90°

∴NG=[12]BN

∴∠NBG=30°,∠MBN=30°

方法三:连接AN

[A][B][C][D][E][F][M][N]

连接AN

∵EN⊥AB且AE=EB

∴AN=BN

又∵AB=BN

∴AB=AN=BN

∴△ABN为等边三角形

∴∠ABN=60°,∠MBN=30°

【预设方法二】  目的是构造一条直角边与一条斜边,使它们成2倍关系,所以还可以将长方形连续对折两次,其中4等分折法所建构的数学图形是这样的(课件动画演示)。

[A][E][F][B][G][C][D][B′]

证明:如图,在Rt△EFB′中

∵EF=[12]B′F

∴∠EFB′=60°

∴∠BFG=60°

则∠BGF=30°

还可以进行4等分、8等分、16等分等,其证明方法与前面类似。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体验到折叠是一种轴对称图形的变换,通过折叠,能折出中点、角平分线。在折叠过程中,抓住图形变化的特征,抽取相应的数学图形,从而把活动数学化。

四、巩固深化,实践探究(7分钟)

为了掌握以上解决问题的策略,设置了一个学以致用,你能用我们准备好的长为12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菱形吗?

【预设折法一】  抓住判定菱形的方法,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为菱形,所以构造相等的四条边。如下折法,(课件动画演示)就折出了一个菱形。

【预设折法二】 如图,你能说明方案二折出的是菱形吗?

【分析】根据折叠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已经具备了两对边分别相等、两对角分别相等,我们只要说明这两条边相等即可(课件演示)。请比较折出的两个菱形面积的大小。

方案一:

S菱形=S矩形-4S△AEH

=12×5-4×[12]×6×[52]≈30cm2

方案二:设BE=x,则CE=12-x

∴AE=[BE2+AB2]=[25+x2]

由AECF是菱形,则AE2=CE2

∴25+x2=(12-x)2

∴x=[11924]

S菱形=S矩形-2S△ABE

=12×5-2×[12]×5×[11924]

≈35.21cm2

比较可知,方案二所折的菱形面积较大。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折纸,让学生谈一谈收获。

知识方面:折纸实质为轴对称图形的变换,能折出很多图形,正方形、矩形、直角三角形、梯形等,以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等。我们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解决一些有关求角度、求长度、求面积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结合折叠前后变化图形的特征,抽取出相应的数学图形。

数学思想方法方面:这节课还体现了一些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及转化思想,我们要善于从变化中寻找不变的量。

五、反思升华,引申探究(3分钟)

如下图折叠,你能判断△AEF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吗?

取一张矩形纸片进行折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先把矩形ABCD对折,折痕为MN,如图(1)。

第二步,再把B点叠在折痕MN上,折痕为AE,点B在MN上的对应点为B′,得Rt△AB′E,如图(2)。

第三步,沿EB′线折叠得折痕EF,如图(3)。

探究:△AEF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猜你喜欢
折法折痕菱形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小鸟的简单折法
人和动物的基本折法(二)
人和动物的基本折法(一)
折痕
双舱船
可爱的小鱼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