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楚华 刘佳
在宜昌,过节是校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常规的节日如儿童节、端午节等,必然过得轰轰烈烈、刻骨铭心。他们还有很多极具个性色彩的节日,如寝室文化节、菁菁读书节、社团文化节、劳动丰收节……在节日的欢快氛围中,一项项殊荣接踵而至。1月2日,教育部公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名单,湖北省仅两地入选,宜昌市位列其中。此前,宜昌市被批准设立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宜昌市加强义务教育书面作业设计专门指导》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遴选的第二批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18个典型案例。“宜昌取得这些成绩不是偶然的,而是我们有‘教研秘诀”,蒋葵林保持着学者惯有的儒雅与幽默,“这个‘秘诀就是——过节”。
过节,一种充满诗意的学习生活
属于宜昌学生的节日很多,难以一一列举,但就规模和影响力而言,思维运动会和数理文化节首屈一指。
2023年6月10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育中心指导,宜昌市教科院主办,广东国育教育科学研究院、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岗小学协办的宜昌市小学生思维素养测评暨第三届思维运动会市级决赛在葛洲坝宾馆开赛,全市共有546名个人赛选手和390名团体赛选手晋级市级决赛,他们是各县(市、区)历时一个多月,从全市39所小学近4万名学生中通过校级、区级选拔赛海选出来的。
上午进行的个人单项赛按年龄段高低分为A、B两组,小选手分别进行了魔方、数独、九连环、汉诺塔、华容道、魔尺、Y型25巧块7个项目的激烈角逐。随着裁判员发出“开始”的指令,小选手手指翻飞,各种思维训练器具在他们手中灵活变换。数独现场,小选手凝神屏气,沉浸在数字的奇妙组合与变化之中;九连环现场,娴熟的动作伴随着环环相碰的清脆声响,弹奏出一曲游戏与智慧交相辉映的歌;华容道现场,一场场“擒操”与“救操”的战争无声打响,虽无硝烟,却危机四伏,步步惊心;魔尺现场,长长的尺子在选手手中自如旋转,转眼间,看似平淡无奇的尺子幻化成天上的鸟、水中的鱼、地上的蛇,精美绝伦,惟妙惟肖。
个人单项赛异彩纷呈,下午进行的团体赛更加扣人心弦。团体赛项目包括拼图大搜索、造型巧拼摆、巧放巧片、复原大师、魔方墙找茬大挑战、数独接力、记忆闪现7个项目,每个团队由同一所学校的3名选手组成。记忆闪现现场,大屏幕上呈现出60个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数字不同、排列无规律的色块,每次呈现5秒,然后关闭大屏幕,要求选手在20秒内复原呈现的内容。这样的难度,观众平时只在“最强大脑”的电视节目上见过,大家都为选手捏了一把汗。再看场上,选手不急不躁、胸有成竹地移动着色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第一组选手准确无误地把最后一个色块嵌入色块群时,大家不由地轻轻舒出一口气。
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实现终身发展的重要底色,伍家岗小学副校长邹红霞在学生结束一轮比赛的间隙感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个精彩的展示都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化身,都是日复一日刻苦训练的结果,但这种训练是自发自愿的,大家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如果说思维运动会是全市小学生梦寐以求的节日,那么数理文化节就是全市中学生心心念念的盛典。
为在“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宜昌市决定自202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学生数理文化节。首届数理文化节的主题是“数行天下,理创未来”,具体内容包括“数理创客行”“数理嘉年华”“数理小剧场”等15项。活动从5月下旬开始筹备,各学校先围绕主题和内容进行申报,县(市、区)初评后,择优向市级申报。市教科院组织专家经过严格评审,共评出优秀作品246件。
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10月19日,全市163所中学、13.3万名中学生终于迎来了这个翘首以盼的节日。活动分主会场、分会场两个场地,主会场设在夷陵中学。上午9时,节日狂欢开始了,15项内容经过整合被融入数理博览会、数理嘉年华、数理体验场、数理大讲堂四大空间,每一个空间的展示都让人叹为观止。看吧!数理博览会空间,未来太空车、高尔顿钉板、斐波那契树、欧拉线、导弹发射车、水果电池……一个个创意十足的作品闪耀着科学思维的光芒,令观展师生啧啧称奇;数理嘉年华空间,数理公式、物理符号化成一段段美妙的音乐、一句句动情的讲述、一场场精彩的剧目,让现场成为一片饱含数理乐趣的海洋;数理体验场空间,航模、纸桥、机器人、投石机、自制棉花糖机、空气炮、牛顿摆、直升机、无人机、水火箭、过山车、风车发电、3D打印、电磁炮等体验活动,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得到充分满足;数理大讲堂空间,吴晓群教授、张清杰院士的《当机器人邂逅人工智能》《神奇的材料与人类文明》主题讲座“吸粉”无数,学生直呼“数理世界妙不可言,太‘上头了”。
湖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邓立红饶有兴致地边走边看,不时停下脚步向参与展示的学生询问一些问题,或者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邓玉华轻声交流。“当枯燥的知识与鲜活的生活联结起来,知识就会焕发出光彩”,他赞许地说,“数理文化节让孩子们过上了一种充满诗意的学校生活,更可贵的是做到了校校开展、人人参与,这项活动值得推广!”
秘诀解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似乎成了教育痼疾,“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彰显出党和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治顽疾的决心,收效是显著的,但客观地讲,各地面临的困难不一样,执行的力度也有差别。宜昌的孩子之所以能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享受节日的快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市教科院坚持推行教育评价改革。
宜昌市的探索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彼时,在市教科院的带领下,各学科开展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研究,并初步构建了宜昌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评测工具,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2019年,宜昌市开始探索以学生中考成绩为起点、高考成绩为终点,以“关注学生进步幅度”为评价理念,使评价从“关注成绩最高的学校”的结果性评价转变为“关注进步最大的学校”或“对学生进步助力最大的学校”的增值性评价,以期通过評价鼓励每所学校在原有基础上争取更大的进步。
2020年5月,蒋葵林走马上任,接过宜昌市教科院院长的接力棒。有着丰富一线教学经验、教育管理经验的蒋葵林,既是前期教学评价改革的参与者、受益者,又是当前教学评价改革的决策者、推动者,他深知前期的探索难能可贵,但离预期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便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推动这项工作。
2021年3月1日,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12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蒋葵林抓住这个契机,组织相关人员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了基于“看起点、比提高”的全市七年级学生增值评价监测工作。这次监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基于水平性测试与诊断性测试功能导向的小学1~6年级教学知识点为内容,借鉴国际PISA素养测评框架,主要从素养、能力、态度三方面测评学生的文化素养、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评数据作为学生初中入校的基本数据存档,待学生九年级毕业时,市教科院学业质量监测中心运用相关系统与方法分析、比较学生入校和毕业时的数据,就能清晰地看出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而科学地评价某所学校在学生成长进步中的实际贡献值。这次监测主要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含听说)、科学4门学科,全市135所初中所有在籍在校的七年级学生全部参加。通过监测,教科院不但全面摸清了全市小学阶段的教育质量,全面把握了全市七年级学生的起点学业质量水平,而且找准了小学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监测结束后,教科院发布了《2022年宜昌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整体报告》《2022年宜昌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学科报告》《2022年宜昌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县(市、区)报告》3类16册报告,对监测的基本情况、监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学校的健康发展规划了路径、指明了方向。
2023年3月,一年一度的全市七年级学生增值评价监测工作如期拉开帷幕。这次监测在学业发展监测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非学业质量监测项目,主要依据《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精神,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监测学生身心发展、学业负担、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相关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使评价更科学、更客观。
评价研究是块“硬骨头”,研究的人多,但敢于“动真格”的并不多,宜昌市西陵区教育局分管基础教育工作的副局长覃江红深有感触地说,因为宜昌在评价上“真刀真枪”地实干,所以学校不再被动地围着单一的考试成绩“转圈圈”,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个性发展、特色发展上,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从而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最好的學校”变成了现实。
秘诀解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除大力推行增值评价改革,宜昌的孩子能享受节日的狂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教研也过节。
2023年10月11日,以“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生动课堂”为主题的宜昌市中小学、幼儿园第三届教研节(高中地理学科)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隆重举办,来自全市各高中学校的100多名教师代表来到现场。节日活动安排了优课示范、评课议课、参观学习、交流分享、总结报告5项议程。葛洲坝高中的雷玲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展示课——《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整节课以学生熟知的电影《中国机长》串联,不论是课前导入还是课中设问、突破、生成等,都与截取的电影片段相关联。学生的情绪被一个个精心剪辑的镜头牵动着,他们或紧张,或冷静,或活跃,或感动,既学到了大气的相关知识,又感受到中国机长的责任和价值。评课议课也很有新意,夷陵中学和宜昌市一中的地理教研组针对展示课,现场再现了他们日常评课议课的模式,让老师们过了一把“无领导小组研讨”的瘾。
这样的节日场景全市共有34个,每一个都有不一样的精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组设计了“打卡→集印章→参与抽奖”活动,师生只要在4个打卡点分别打卡、集齐4枚印章就可参与抽奖。新颖的设计一下子抓住了师生的心,大家在夷陵区13所城区学校和4个农村学区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亮点展示区流连驻足,参与“给生活加点糖”“秋日寄语”“送我一朵小红花”“指东向西”等活动,充分享受节日的快乐。高中英语学科组设计了钢笔字、粉笔字、配音秀、诗朗诵、英语歌舞等表演秀,为老师们搭建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初中语文学科组展示了单元集体备课实景,对集体备课“现身说法”。中小学音乐学科组的“课前一支歌”让老师们在美妙的旋律中展示了专业自信与职业自豪,完美演绎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这届教研节从10月9日上午开始至13日下午结束,历时5天。据统计,全市共12个县(市、区)、33所学校、34个学科参与,基本达到了区域、学段、学科全覆盖;现场观摩人数每场100~400人不等,总人数近8000人,为扩大受益面,有条件的区域还进行了现场直播,个别学科在线人数近万人,受众远远超过了宜昌地区。在活动总结会上,宜昌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黎磊这样评价教研节:把常规的教研活动当成节日过,彰显的不仅仅是教研形式的改变,更是教育思维的根本转变,那就是“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快乐的学生”。
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师是关键中的关键,但也不能忽略另一个因素——城乡差距。农村学校受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发展质量与速度往往落后于城区学校,而宜昌的目标是推动区域内所有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市教科院创新推出“教研提质:新乡村学校建设实践”项目。经过调研,市教科院发现乡村学校的短板主要集中在文化引领、课程建设、课堂变革、校本研修四个方面,于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经过再次考察,遴选了17所乡村薄弱学校,分别由学生成长研究中心、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分类帮扶。
课程质量评估监测中心承担的任务是帮助枝江市七星台镇七星台小学、兴山县昭君镇中心小学、夷陵区黄花镇黄花中心完全小学、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中小学等5所学校提升课程建设能力。经过系统调研,项目组发现乡村学校课程建设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课程意识淡薄、整体规划不足、对乡土资源的运用不充分,于是就抓住这个“牛鼻子”,一对一地精准帮扶。枝江市七星台小学以前没有校本课程,项目组经过走访,发现该镇以种豆闻名,于是指导学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美术与不同学科联系起来,开发了以“农民画”为主体的校本课程;昭君镇中心小学以前结合地域特色开发了“中草药”课程,项目组通过调查、走访,发现该镇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如昭君文化等)、民风民俗资源(如民歌、编织等)等十分丰富,于是指导学校开发了以乡土自然资源为依托的美术校本课程;黄花中心完全小学前期已开发出“七彩绳韵”课程,但课程内容不丰富、体系不完整,项目组经过调研,指导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开发出“花样翻绳”“花样编绳”“花样跳绳”三大系列校本课程。
项目组成员邓君至今仍记得到牛庄中小学调研时的惊险一幕。从宜昌市区开车到牛庄中小学单程需要7个多小时,中途要经过很多蜿蜒不平的山路。2023年6月12日上午,项目组一行4人驱车到牛庄,途中忽然遇到暴雨,山洪暴发,碎落的山石不时滚到路中,险象环生,但车上没有一人打“退堂鼓”。夜幕即将降临时,一行人终于赶到了牛庄,或许是老天为了犒劳大家,雨停了,晚霞铺满天空,十分壮美。看着学校的课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不也是一件十分“壮美”的事吗?邓君灿然一笑。
“优质均衡是奋斗出来的!”蒋葵林工作笔记的扉页上写着这句话。宜昌的教育工作者们通过奋斗正不断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他们的奋斗必将让更多人分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的“红利”。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