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退伍大学生复学适应问题及对策探究
——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03-22 02:26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复学适应性群体

孙 权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一、前言

2022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1000万,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随着开展大专以上学历士官定向征集,到“一年两征两退”对接高校复学需求,大学生应征报名数量逐年递增,到了2021 年更是高达122 万。随着两年服役期满,大部分大学生士兵选择重新回归校园继续深造,随之而来的是从“营门”回归“校门”、“士兵”转变“学生”中的复学适应性问题[1]。基于调查研究分析,退伍复学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课程学习脱节、生活作风难以融入班级集体等实际问题。解决退伍复学大学生校园适应性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身份背景、个性特点,从职业发展指导、心理健康等入手,建立符合退伍大学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这不仅能有效促进退伍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也是高校“三全育人”的客观要求。

二、高职院校退伍大学生复学适应性现状

笔者作为退伍复学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曾在基层部队担任连队文书一职,硕士毕业后在高职院校下属二级学院负责学生军训以及征兵宣传等人武工作。对于退伍复学群体以及相关政策较为熟悉,笔者此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个人线上访谈的形式开展调研,调研对象主要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物联网学院2022 年秋季退伍学生,调研人数共计21 人。通过单独线上访谈的形式,可以更好地了解退伍复学学生校园适应情况,以及发现他们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能否正常适应。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为了解和分析退伍学生群体的复学适应程度,并对其反馈结果加以分析。调查表明,2022 年秋季退伍复学学生仅有2 人,且这2 人均为90 后,其余在校生均为00 后,这比较符合国家征兵政策。调查反馈具体情况如下:

(一)专业课学习脱节

专业课程学习是大学生的基础任务之一。由于军人在部队以训练为主,鲜有机会进行课程学习,导致其在复学后比较容易出现专业课学习困难的情况。同时,之前的思维逻辑和知识储备与现行的课程和考试已经发生断层,因而退役学生面临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的双重压力。调查表明,有42.98%的退伍学生复学后选择了换专业,其中跨学院换专业更是占到了33.3%。退伍大学生在部队的两年经历以军事训练为主,部队的训练成果与学校课程产生了严重的脱钩,因而很难赶上学校课程进度。基于此,相当一部分退伍大学生更有意愿进入相对轻松的专业。

表1 退伍复学大学生转专业情况

(二)生活作风难以融入班级集体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融入班级集体的重要环节,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部队环境有较大的差异,退役学生常常会面临校园文化适应困难的情况[2]。复学所在班级也一般称呼其“师兄”,班级圈子融入非常困难。调查表明,有23.8%的退伍学生复学后班级融入情况不是很好,他们常常感到和周围同学没有共同话题,于是选择和曾经的战友联系。加之相较班级同学而言,他们年龄普遍偏大,两年的军旅生活丰富其经历的同时,也使得他们脱离了日新月异的校园环境,因而很难与班级同学成为知心朋友。

(三)角色转换认识错误,对自身价值不认同

两年军旅生涯,身边的战友有的选择就业创业,有的留在部队转为一期士官,曾经的老同学也都开始上班挣钱,自己却还要回到校园完成学业,思想存在波动,自我价值认同感也较低。调查表明,52.3%的退伍学生复学后,难以快速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没有在学校平台展现其部队所学经验,这使他们对自身的前程感到困惑和迷茫。退伍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和宣传下光荣入伍,拥有极强的使命和荣誉感,然而退伍复学后,近半数的同学对于自身所处现状较为迷茫。另外,有意愿担任学生干部或者学校组织活动的退役学生中,又有超过半数选择了军旅相关协会。因缺乏专业的指导,他们对自身的价值并没有足够地认识。当然,笔者认为,退役大学生作为宝贵的“政治资源”,并没有发挥好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表2 退伍复学大学生任职经历情况

三、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性问题原因分析

(一)个人层面:角色转换准备不够充分

一是角色转换认识不充分。在军营环境下,他们的认知和抗压能力已经显著提高,能够独自承担班排作业任务,因此他们对于复学后可能发生的挫折认知不足,从而导致学习和生活适应性不足。二是角色转换不及时[3]。每年9 月,退伍即复学,退伍大学生没有及时做好心理准备,刻板思维导致他们无法快速融入新的环境。同时,长期的部队封闭管理,使得他们无法很好地和同学进行交流。退伍复学大学生经过部队两年的封闭训练,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令行禁止”的军营大院到“自由开放”的大学象牙塔,他们对角色转换和新的角色认知无法及时调整,对于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环境无法快速适应。三是角色转换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退伍大学生经过军营的锻炼,在思想觉悟、个人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但返回大学后发现这样的行为状态在大学中并不适用,自己的身份背景、个人特点也无法有效发挥,因而对抱有较高期望的复学生活产生了心理落差。

(二)学校层面:重视程度低,缺乏展示平台

目前,退伍学生总数在全校人数占比较小,因而很多学校对于退伍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尚未充分重视,没有提供退伍学生群体充分展示自身亮点的平台,因而造成了退伍学生“敲锣打鼓去部队,安安静静回地方”的落差心理。即使退伍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相比于在校生数量而言,该群体的占比依旧是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各大高校对于征兵入伍具有地方考核要求,所以就普遍出现“重入伍,轻退伍”,对于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关心关爱和职业规划不够深入。最后,退伍大学生因其特殊的军旅经历,在入学后容易形成小圈子、小团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教师与退伍学生的沟通障碍。对于教师而言,退伍学生相较普通学生更加成熟,认为他们能够依靠自己更好地解决复学适应问题,从而忽视了对退伍大学生适应问题的重视。

(三)政府层面:重待遇保障,轻情感关怀

值得肯定的是,随着军人退役事务局的成立,全国乃至地方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来保障退役军人待遇和社会地位,也出台了例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1〕8 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5〕3 号)等相关文件。但是,对于退伍大学生而言,目前政策大多是学历提升、学费补偿等规范性文件,对于退伍大学生的情感诉求和价值关怀依旧不足。同时,社会大众对退伍军人“会吃苦、能奉献”的刻板印象,使得大部分退伍大学生未能正视自己在校园适应中的不足;相反,他们会以社会的普遍期待来维护这一群体的诉求。因此,对自身军人形象的刻意维护又加剧了其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矛盾、误会,甚至是偏见。随着我国征兵主体从地方转向校园,该群体的情感需求也日益壮大。

四、解决退伍复学大学生校园适应的举措

(一)个人层面:适应角色变化,建立职业规划

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退伍复学大学生来说,要解决复学适应性问题,除了依靠军地、高校等外部力量外,大学生自身角色转换的认知也非常重要[4]。首先,退伍大学生要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退伍大学生必须认识到,军人的光环是过去,是经历,回到校园后,学生应当以学习为天职,以成绩和综合表现论输赢。其次,克服学业上畏难情绪,建立清晰的职业规划。退伍大学生复学后,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发扬军营中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协调各方积极克服学业和生活方面的困难。在职业规划上,退伍大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各类学生活动,不断开阔视野,朝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努力。最后,退伍大学生应当学会自我调节。退伍大学生需要明确、客观地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健康问题。应主动从复学适应、为人处世、学习知识、就业创业等方面着手,分析情况,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情绪,更快地融入学校环境。

(二)学校层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退伍大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

首先,加强退伍大学生参与高校思政课程建设。2022 年7 月,由教育部等十部门共同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等,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引。退伍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两年丰富的军旅经验能够为高校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宝贵的一手素材,这样不仅能够拉近思政教育和学生的距离,也能够增强退伍大学生的荣誉感,对于其尽快适应校园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其次,鼓励退伍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退伍大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在政治意识、执行力、自控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学校应当为退伍学生在学生会、团委、党支部、班级当中专门设置一定比例的岗位,更应当在征兵宣传、国防动员、新生军训等岗位优先招募退伍学生,充分发挥退伍大学生的优势,协助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其在国防教育、思政育人方面的示范作用。例如高校可以成立“军人爱好者协会”“退伍老兵之家”等退役复学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最后,设定专门针对退伍大学生的指导课程,重视退伍复学服务。高校可组织对退伍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通过老兵退伍欢迎会、师生座谈会,让退伍大学生能够快速了解校园生活,也可以邀请退伍的战友,介绍复学经验,实现传帮带,有助于减少他们的迷茫和困惑,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三)政府层面:积极开展退伍复学前的疏导教育,提供“师徒培养”新模式

退伍大学生的复学适应性问题,仅仅依靠退伍大学生和学校解决依旧困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打破退伍群体的认识误区,以此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发挥退伍军人的身份价值,使他们将优秀的部队作风转化为校园纪律和道德规范的标杆,使他们更深层次地实现人生价值,进而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更好地发光发热服务社会[5]。对于政府来讲,首先,退伍学生退役复学前,地方政府应当对该群体进行心理调查和心理测试等相关工作,积极主动掌握退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退伍大学生群体的现状,开展复学、环境适应等方面的疏导教育,为退伍大大学生融入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其次,地方政府应当加强与退伍学生的联系。相关单位应当采集并完善退伍大学生的信息,及时跟踪并掌握退伍大学生的动向,积极解决退伍大学生复学后的校园适应性问题。最后,针对退伍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地方政府应当积极盘活资源,采取“师徒帮带制”模式,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以优秀退役军人充当退伍学生的“社会导师”,一对一解决退伍大学生的复学适应性问题。

五、结束语

兵者,国之大事也。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保家卫国,我们有必要为其退伍复学后的校园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目前高职退伍大学生在专业学习、校园适应、价值认同等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一特殊群体,专门开展退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深入研究解决退役大学生复学适应性问题,不仅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应征入伍,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在退役复学后,良好、快速地融入校园,继续学业,实现自我价值。

猜你喜欢
复学适应性群体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花开疫散复学日,少年逐梦正当时
——长春市赫行实验学校小学部一至五年级师生重返校园
开心复学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王伟平书记对学院返校复学防疫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指导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