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2024-05-29 13:40张爱林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培育校园院校

张爱林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青年的担当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职院校要及时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作为重要人才培养目标,从拓宽培育途径、搭建实践平台、优化培育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将大学生培育成善于担当、勇于担当、能够担当的有为青年。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现实意蕴

(一)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并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2]在当前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我国正在无限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复兴圆梦的进程需要青年一代实干担当,高职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的一个群体,培育其时代担当精神是高职院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应有之义。第一,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他们是否具备担当精神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第二,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担当精神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扶贫帮困等活动,大学生能够将担当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中国梦的实现;第三,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担当精神的培育,可以帮助学生认清时代使命,勇担时代责任,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将个人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一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但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个别高职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着过于重视技能传授而忽视德育的现象。高职院校加强对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在“立德”方面,能够帮助大学生培根铸魂“明大德”。首先,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其深刻认识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繁荣,主动承担起建设时代伟业的历史重任,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和建设者,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和圆梦人。其次,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强调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担当。帮助大学生成长为有坚定理想信念、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时代新人。在“树人”方面,力争将大学生培养成具备系统知识体系和卓越专业技能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挑战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干笃行中担当时代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具备担当精神,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育使命不仅仅在于传授专业知识,更在于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担当精神。第一,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担当精神培育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需要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迎接未来的挑战。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担当精神的培育可以使学生树立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心态,这种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担当精神培育有助于学生持续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担当不仅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是对自我成长的担当。通过培养担当精神,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在专业领域中不断学习,促进自身素养的提升。第三,担当精神培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家国情怀。担当不仅仅是对个体责任的担当,更是对社会、国家责任的担当。高职院校通过培育这种担当精神,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主动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主动作为,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困境

(一)担当精神培育途径有待拓宽

第一,当前个别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还是以传统的灌输式或讲授式为主,部分教师照本宣科式规范讲授和对照PPT 大篇幅地念理论知识,以说教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导致育人效果参差不齐。第二,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活动主要包括党支部理想信念教育、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为大学生培育担当精神提供了良好平台,但是还远不能满足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需要。第三,在“人人都有一个麦克风”的网络时代,网络信息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充斥着大量误导性、迷惑性的信息。例如为了过度追求“眼球效应”,故意歪曲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英雄形象,这对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建立了以担当精神培育为主题的教育网站,但存在理念落后、方法单一,传播主体不明确、实际效果差等问题。

(二)担当精神实践培育有待深入

当前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实践育人,然而,有些实践培育在实施过程中显得功利化、任务化、娱乐化和随意化,使得实践培育存在形式化问题,实效性有待深入。第一,实践平台供给比较缺乏。目前校内实践资源不足,学校内部缺乏支持担当精神实践的资源,这限制了学生在校内进行创新性实践的机会。另外,社会合作机会有限,学校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机会较少,导致学生难以参与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二,暑期社会实践不够深入。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尽管各大高职院校纷纷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实践和社会调研,然而,参与其中的主要是一小部分学生干部,而绝大多数学生未能融入团队实践的行列中。并且目前的实践活动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一些学生将其视为一场“暑期乡村度假游”。此外,一些团队过于注重评比和奖项,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准备评比材料上,这样的社会实践似乎更注重口号和形式,而实际效果与初衷存在较大差距。

(三)校园文化舆论氛围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其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的质量。然而,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对担当精神校园文化氛围的培育存在不足之处。第一,缺乏担当精神的象征性建筑和标志物。校园建筑和标志物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但一些高职院校可能缺乏明显的象征性建筑或标志,无法有效传达担当精神的内涵。担当精神应该通过校园中的符号、标语、雕塑等物质文化元素来体现,以激发师生的共鸣和认同。第二,缺乏担当精神的活动和节庆策划。学校的活动和节庆是营造校园文化的有效手段,但一些高职院校可能缺乏注重担当精神的相关活动。学校在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时未能突出担当精神的主题,学生难以在这些活动中深刻体验到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第三,缺乏对担当精神正面典型的宣传。部分院校未能充分宣传和推崇学生在担当方面的表现和成果。缺乏正面典型的宣传使得学生对于担当精神的认同感不足,降低了担当精神在校园中的影响力。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拓宽担当精神培育途径

第一,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担当精神培育效果。高职院校可以借助直播、在线讨论、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担当精神的主题活动或讲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在线课程、短视频等形式,制作生动有趣的内容,介绍革命先烈、担当精神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第二,宣传榜样人物,凝聚担当共识。开展榜样人物故事征集活动,组织学生、教职员工或校友分享他们身边的榜样人物故事,通过征集活动收集并分享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更多人受到启发。也可以举办主题讲座和座谈会,邀请榜样人物来校园举行主题讲座和座谈会,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第三,增强自我教育,提升担当意识。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担当精神培育要引导其加强自我教育,大学生应以勤奋学习为基础,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中汲取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解放所倡导的理念和担当精神,并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联系起来,在学习担当精神的同时,也要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提升自己的担当意识。

(二)搭建担当精神培育的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担当精神的培育,必须通过深刻的实践来增强培育的成效。第一,搭建多样化校内实践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需求,设计多元化的校内实践项目,涵盖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项目包括校园安全与稳定、社区服务、网络文明、寝室文明、创新创业、就业服务以及绿色环保等多领域的实践担当岗位。这些实践平台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还能够通过岗位设置,让学生在不同领域中发挥担当精神。第二,提供社会志愿服务平台。通过加强志愿者协会或者志愿者大队的建设,鼓励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特别是深入推进“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社会志愿服务平台,使更多的大学生可以更直接地融入社会实践中,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使他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责任和担当。第三,协调好企业实践平台。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等方式,与企业、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设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担当精神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担当起国家建设的重任。

(三)优化担当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担当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把握好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功能定位,促进三者有机融合,形成蕴含担当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一,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具备导向和规范作用,担当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要坚持制度先行。首先,高职院校应形成关于担当精神培育的系统规划、总体方案和制度体系;其次,完善评价激励制度,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探索符合实践发展要求的评价激励制度,如将大学生是否具备担当精神、是否践行担当行为作为党员发展、评奖评优等方面的参考依据。第二,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结合高职院校办校特色,在校园主要区域设置宣传栏和文化墙,展示体现担当精神的先进事迹。利用校园内的走廊或空闲空间,打造一个担当文化走廊,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走廊中感受到担当精神的力量。在图书馆中设置专门的担当精神主题区域,收藏相关书籍、文献、资料。第三,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着学校的精神面貌,高职院校应对担当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形成表达形式规范、文化寓意丰厚的精神文化内容。将担当精神提升到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高度。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担当精神的培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育人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应就现阶段高职学生担当精神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实践路径,把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长久性、经常性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培育校园院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