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谢梅,李兵,张明星
作者单位: 431900 湖北省钟祥市中医医院
痔疮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混合痔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由内痔、外痔共同组成。目前,对于混合痔患者的治疗,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单一,以外剥内扎手术为主,效果确切,但伤口容易发生感染,诱发肛周水肿及疼痛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1]。因此,对于混合痔手术患者,如何有效减轻术后水肿及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患者的预后,成为临床治疗的关键[2]。近年来,伴随中医药在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为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治疗提供新途径[3]。中药熏洗作为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利用中药和热蒸汽作用,对患处予以熏蒸和清洗,可起到辅助治疗的目的。本研究观察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实施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9月钟祥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70例,排除伴有直肠肛管疾病、肛门手术史、心脑血管疾病、过敏史、精神疾病等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6~60(42.78±10.20)岁;痔核数量(1.58±0.46)个;病程(8.33±2.18)年;疾病分期:Ⅱ期19例,Ⅲ期16例;疾病类型:单纯性16例,多发性11例,环状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59(42.56±10.18)岁;痔核数量(1.56±0.45)个;病程(8.23±2.22)年;疾病分期:Ⅱ期18例,Ⅲ期17例;疾病类型:单纯性15例,多发性11例,环状9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晓且同意参与。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研究组术后采用自拟中药熏洗方熏洗,组方:透骨草40 g,大黄20 g,荆芥20 g,黄柏15 g,马齿苋15 g,艾叶15 g,苦参15 g,蛇床子15 g,黄连12 g,土茯苓12 g,冰片10 g,川椒10 g,加水熬煮,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熏蒸,待水温降至适合温度时进行坐浴,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持续7 d。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取高锰酸钾外用片(济南康福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4 g加入沸水2 L,制成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熏蒸,待水温降至适合温度时进行坐浴,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持续7 d。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1.3.1 疼痛和水肿程度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1、2、3、5、7 d后疼痛程度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疼痛程度评分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估,评分0~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比。水肿程度评分参考肛门水肿评分标准[5],创面边缘皮肤柔软,并未发现异常突起现象为0分;创面边缘突起,占肛周1/4圈为1分;创面边缘突起,占肛周1/4圈,且蕊占1/2圈为2分;边缘突起,占肛周1/2为3分。
1.3.2 症状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评分,症状包括水肿、充血、疼痛、肛门坠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0~10分,无症状为0分,严重为10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3.3 肛门功能:比较2组治疗前后肛门功能,包括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通过ZGJ-D2型肛肠压力检测仪进行测定。
1.3.4 并发症:包括尿潴留、便秘、切口感染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6]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估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治愈: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疗效指数>90%;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疗效指数50%~9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50%。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1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9% vs. 77.14%,χ2=4.200,P=0.040),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5、7 d后,2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分)
2.3 水肿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水肿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5、7 d后,2组水肿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水肿程度评分比较分)
2.4 各项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水肿、充血、疼痛、肛门坠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分)
2.5 肛门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肛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肛门功能比较
2.6 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1% vs. 22.86%,χ2=4.200,P=0.040),见表6。
表6 对照组与研究组并发症比较 [例(%)]
混合痔作为常见的肛肠科疾病,通常伴随痔核脱出、肛门肿痛现象,还会出现反复便血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7]。目前,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患者,可有效消除不适感,减轻疼痛,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手术后会伴随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肛周水肿等,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还会延缓患者的术后康复,这也是混合痔患者手术治疗的一个难点,因此需予以重视,通过有效方式缓解术后水肿、疼痛等症状,加速创面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8]。
近年来,经过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混合痔患者术后需辅助有效的外治疗法,以促进创面愈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临床应用广泛,安全性较高,但整体疗效一般。据相关研究指出,通过中药熏洗坐浴的方式可提高治疗效果。熏洗作为中医外治方法之一,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9]。中药熏洗方治疗的作用:(1)通过熏洗的方式可使药物直达病灶,可促进皮下血管的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循环,进而实现消除水肿、减轻疼痛的效果[10]。(2)中药熏洗方可利用湿热的蒸汽进行给药,可温经通络,加速局部血液运行,使局部功能尽快恢复。(3)在中药熏洗的湿热作用下,可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减轻因炎性反应导致的水肿,可使神经末梢压力下降,结缔组织伸展性提高,松弛肛门括约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11]。(4)中药熏洗法治疗可提高肛门清洁度,促进肛门创面恢复,配合敛创生津的药物,可充分发挥中药熏洗的优势[12]。
中医认为,混合痔患者素体虚弱,在过度进食肥甘厚腻食物、情志失调、外感风湿燥热邪气等因素影响下,使得湿热瘀血阻滞在肛门,导致气血不畅,在肛门内外凝结导致本病。因此,本病治疗应注重解毒活血,并行消肿止痛之法。本研究通过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组方中透骨草不仅可清热利湿,还可活血止痛祛风,药理学研究分析显示该药物可起到有效的抗炎、抗菌、抗过敏、止痛作用[13];艾叶具备温经止血作用,还可除湿,起到通络活血、行气止痛作用;黄连不仅可泻火解毒,还可清热燥湿,使大肠湿热之气消散;荆芥善于止血,可应用于便血的治疗;黄柏可清除大肠湿热之气,清泄下焦湿热[14];马齿苋、苦参、土茯苓及蛇床子均属苦寒之药,共同应用可实现清热解毒燥湿的效果;川椒不仅可止痛,还可止痒,可避免因熏蒸过度或分泌物引流不畅而导致瘙痒、肛周湿疹问题;冰片不仅可杀虫,还可生肌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冰片不仅可抗菌、抗病毒,还可加速药物吸收,提高血管壁通透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升药物疗效[15]。由于混合痔患者术后易出现便秘,且受水肿影响便秘加重,添加大黄,起到通腑泻下的目的。全方共用则可活血、止痛、消肿、解毒,保障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及水肿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肛门功能,避免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恢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