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莹
作者单位: 064404 河北省迁安市,北京首颐矿山医院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1]。高血压治疗周期长,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对机体内重要器官(心、肾、脑)造成影响,常伴有器质性改变、糖代谢紊乱、重要器官功能改变等[2]。高血压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出现病情加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压水平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因此降压药物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长时间产生非竞争性作用特异性结合相关受体,降压效果较好[3]。相关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高血压治疗药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控制血压效果显著,治疗高血压具备双重药效,应用安全性高[4]。本研究比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对血脂指标、血钾、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北京首颐矿山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厄贝沙坦组(n=75)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n=75)。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41~71(55.89±5.28)岁;病程2~21(8.30±2.69)年。厄贝沙坦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42~71(56.05±5.30)岁;病程2~20(8.29±2.71)年。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WHO制定的高血压分级为2~3级;(2)原发性高血压;(3)近2周未接受任何降压药物治疗;(4)无研究使用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对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者;(3)合并恶性肿瘤、糖尿病、痛风等疾病者;(4)合并肝、肾、心、肺、脾等器质性疾病者;(5)伴有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双下肢明显水肿症状者;(6)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生产)150 mg口服,每天1次。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紫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50 mg,晨起空腹口服,每天1次。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心率、血压:选择标准水银柱血压计,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2)血钾、血尿酸、血肌酐: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钾、血肌酐、血尿酸水平。(3)血清炎性因子: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血样,分离血清后,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仪器由OrionDiagnostica公司的CRP快速检测仪(配相应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IL-6)水平[5]。(4)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乏力、咳嗽、踝部水肿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6](1)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舒张压下降≥20 mmHg且收缩压降低≥30 mmHg达到正常水平;(2)有效: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消失且舒张压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且收缩压降低≥30 mmHg;(3)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血压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 疗效比较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厄贝沙坦组的78.67%(χ2=10.185,P=0.001),见表1。
表1 厄贝沙坦组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疗效比较 [例(%)]
2.2 心率、血压比较 治疗前,2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2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治疗前,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低于厄贝沙坦组(P均<0.01),见表2。
表2 厄贝沙坦组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比较
2.3 血钾、血肌酐、血尿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钾、血肌酐、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2组血肌酐、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均>0.05),2组血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厄贝沙坦组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治疗前后血钾、血尿酸、血肌酐水平比较
2.4 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2组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低于厄贝沙坦组(P<0.01),见表4。
表4 厄贝沙坦组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2.5 不良反应 厄贝沙坦组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7例(9.33%),其中头痛2例,头晕1例,乏力2例,踝部水肿2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6.67%),其中头痛1例,头晕1例,乏力2例,咳嗽1例。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2,P=0.547)。
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数据显示,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为17%~25%,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更高。高血压属多发的心血管类疾病,也是导致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7]。如何减少因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关键。高血压的治疗目的是维持患者血压的正常与平稳,目前临床上常以药物治疗为主。
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药物。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单独使用难以达到满意效果[8]。相关研究指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具有双重效果,可减少血管收缩反应,主要在于积极改善血管顺应性,从而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9]。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是一种复合制剂,含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两种药物成分。厄贝沙坦作用机制:对机体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AT2)产生作用,有效激活AT2受体从而使机体释放前列腺素和缓激肽,可发挥降血压功效;氢氯噻嗪作用机制:抑制机体内钠吸收,改善机体循环系统的同时达到控制血压的效果[10]。此外,氢氯噻嗪有排钾作用,而厄贝沙坦有保钾作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防止低血钾的发生。相关研究表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具有协同作用,其降压作用强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药物。该药物对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血容量机制进行双重阻断[11]。相关研究指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有效作用于高血压患者的肾脏组织,具有积极保护肾脏功能作用,此外还能积极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还能通过利尿排钠作用,有效降低患者血容量,最终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12]。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还可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在于该药物可有效阻断醛固酮,从而有效降低低钾血症的发生率[13]。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相较于厄贝沙坦的血浆半衰期更长,作用时间也更持久。患者每天口服1次后可持续24 h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用药2个月后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降压效果,一般不会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总有效率高于厄贝沙坦组;2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低于厄贝沙坦组;2组血肌酐、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变化均不明显,2组血钾水平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与厄贝沙坦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相较于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压与血脂,稳定血钾、血肌酐、血尿酸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