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高校就业工作的实践路径

2024-03-21 09:46王晓会姚美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劳动者劳动

王晓会 姚美娟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正确的就业观造成就业形势越发严峻。部分高校毕业生缺失劳动精神,大学生盲目考研、考公,“慢就业”“懒就业”。劳动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作用愈发重要。

一、劳动教育融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

2020年3月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构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意见》对高校的劳动教育做了最顶层的设计和部署,对高校劳动教育落实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目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部分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大学劳动教育只有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故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提高技能。目前大部分高校只是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劳动理论课,但是缺乏相对应的劳动实践课,劳动教育只是停留在理论教育,这样的弊端是学生不能身体力行去体验劳动,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所以他们理解劳动如同雾里看花。也有部分高校以社团为载体,将劳动实践融入社团活动中,不足之处是只能覆盖一部分学生,而不能覆盖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将实体劳动实践纳入正常的学分体系,最终不能产生理论、实践有力结合带来的合力。

(二)缺少相关的师资团队

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让辅导员或者其他教师兼任劳动课教师。在任课老师上课前进行一定课时的专门培训,这和其他专业课老师曾经在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接受过长期系统的专业教育相比有一定的缺失,而任课老师的专业性和知识性也有一定的欠缺,以至于授课者在驾驭课堂和知识传授过程中会力不从心。劳动教育理论课里面的内容涵盖科学、伦理、法学、经济、心理、安全等多方面内容,所以这对于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授课者来说有一定难度。

(三)存在认知偏差

高校学生对于劳动教育、就业工作都存在认知偏差,没有将劳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懒就业”或者“慢就业”。如财经类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去事务所,认为事务所工作太辛苦,纷纷考研、考公。高校就业榜喜欢公布名牌大学录取率、公务员上岸率,造成大学生存在认知偏差,一味地追求考研、考公、考编,或者寻找轻松、智能化的工作,失去对于劳动本质的认同感。所以高校培养出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对劳动教育认知存在偏差。因此从高校到大学生都应当认识到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与高校专业课程同等重要,在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中都要贯穿正确的劳动观。

(四)缺乏劳动意识

高校大学生缺乏劳动意识,给大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造成一些不良影响。首先,大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就不能承担工作的责任、义务,不会主动努力工作、寻找工作,缺乏责任心,缺乏正确的工作价值感。其次,缺乏劳动意识会造成工作能力的下降,在工作中不能主动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也不主动解决问题,造成工作的疏忽或者损失,影响最终工作质量、效率。在日常生活中,工作者缺乏劳动意识,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无法发挥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容易变得颓废和怠惰,不思进取。因此,高校要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习惯,养成爱劳动、爱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的好习惯,这能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遇。

二、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纳入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劳动教育也正式纳入德智体美劳全面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培养下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纲要》指出要从小中大全阶段开展劳动教育,这有利于中国青少年形成积极上进的正确劳动价值观。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中国家庭经历了较为长期的獨生子女政策阶段,所以家庭教育产生了劳动教育缺失的不良现象。很多孩子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甚至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积极参加实践实训,毕业生不积极主动就业,产生“慢就业”和“懒就业”的消极就业状态。如果大量大学生毕业后不就业,会衍生很多社会问题,例如由此产生的劳动力缺乏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最终会影响社会稳定发展。

通过小中大全阶段开展系统全面的劳动理论和实践课,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学以致用是要求学生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如果学习专业理论课而没有最终将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劳动实践中,那么学到的知识只能停留在书本上,而最终让学习失去价值。劳动理论和实践教育融入大学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学以致用和学为劳用的劳动观。

(二)提升未来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劳动者,他们最终是要走入工作岗位成为真正的劳动者。高校承担着社会服务、教学、科研、发展科学、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诸多职能。其中,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劳动者是高校非常重要的职能之一。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就业工作,有利于提升未来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素养。高校大学生最终是要走入社会成为社会某个领域的劳动者,所以他必须具有该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否则就不能胜任工作。大学生在真正走入社会之前通过实习实训等真实的劳动,方能够将他们在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也通过在实践中身体力行的劳动,才能够让学生发现不足,并且为他们继续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通过这样的劳动教育和良性的实践理论循环,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三)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劳动不是孤立的活动,它是社会上各个元素相互协作的过程,这就需要劳动者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孤立无援的劳动是不存在的。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就业工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人是自私自利的,他们一心只想着自己,甚至会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团队精神缺失将会使集体呈现一盘散沙,从而使集体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上两种情况都会使得劳动者为社会所不容。就高校而言,如果培养的学生没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那么他们也不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即便这样的学生侥幸获得工作机会,最终也会被淘汰。高校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就业教育,将会最终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未来劳动者。

三、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践路径

劳动教育融入中国高校就业工作刻不容缓,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势必会成为推进高校大学生积极且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符合中国拉动就业、保持总体稳定需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和讲座

高校具体操作中需要细化和具体落实顶层设计和部署,从行动上切实将《意见》这一顶层设计落到实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课程设置等方面,要将劳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开设丰富的劳动课程,形式多样的讲座、调研等,定期对劳动教育进行专项考核、检查,不断优化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二)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决定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和实践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求高校在注重学生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实践实训和劳动实践教育。因为高校本身的特质决定了高校缺乏专门给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场域,也限制了高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实际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这需要高校开拓大学生实习实训的场域,拓展大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

大学生最终要走入社会成为劳动者服务国家建设,高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有职业体验、生涯人物访谈等环节,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有短期实习和见习环节。如果将劳动教育和就业工作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形成科学健康的劳动观,也为他们未来成为优秀的劳动者从认知层面、行为层面和知识层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现立德树人

大学劳动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进一步落细落实。扣好大学生走向社会第一粒扣子,做好价值观引领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抵御享乐教育。把劳动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劳动教育为职业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为社会提供人才需求的服务是高校教育功能之一,也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劳动者。所以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具有共生性,还要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在专业技能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在日常学生管理中,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综合素质进行劳动评价、考核。

(四)开展就业指导

高校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的发展,对大学生开展系列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學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事业观、择业观,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高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避免出现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频繁跳槽的现象;树立正向的劳动观,转化职业观念,动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就业和工作。学校开展体系化的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访谈课等,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工作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

(五)加强校企合作

劳动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教育,它需要多样化,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动手实践,参与劳动。创造产教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在接受劳动理论课教育的同时,能够进入企业,根据不同专业的特征设置与专业相匹配的劳动实践课,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的生产和运转流程。例如教育专业设置学生在不同阶段进入实体课堂的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地劳动发现自己理论掌握的不足或者探索自己职业发展的路径,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劳动技能,提升劳动修养,在实践中让劳动教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总之,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劳动教育和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金项目:本文受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现代产业学院为平台,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D/2021/01/109)资助。】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劳动者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