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03-21 04:26刘飞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分支整本书群文

刘飞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助于表达的创新性思维工具,主要以图形、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树状图、脑图、灵感触发图等,是一种符合人脑思维规律的学习方式,相较于常规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有机融合了数字智能、语言智能以及创造智能,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梳理复杂的信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起到强化记忆效果、促进创造等方面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思维导图的内涵与基本特性,并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分析了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与基本特性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在《图解思维导图》一文中指出,思维导图是指彩色笔将大脑中想到的内容,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绘制于图纸上,是一种可视的图表,应用范围十分地广泛,可以涉及任何认知功能的领域。思维导图具有图文结合的特点,利用图像、不同的色彩以及多种符号,借助若干根线条与主题关键词建立记忆链接,可以充分地调动人体左右脑的技能,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平衡想象与逻辑、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起到开发学生大脑潜能的作用。思维是抽象的,但是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思维用更为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促进人们对信息的思考与处理,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二)思维导图的基本特性

思维导图的基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自然生成性。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与人脑神经元之间的不确定联系是吻合的,将人脑的思维转化为一种更为具体化的形式便是思维导图的结构,但是思维导图并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使用者遵循简单的原则,并且能够有逻辑性地将零散的内容串联起来即可,因此思维导图的绘制是自然生成的。

第二,调动性。思维导图的调动性主要体现在可以调动学生的隐性知识,促进左右脑的相互配合,搜索在大脑中许久不用的信息与知识点,从信息知识库中将隐性知识提取出来,并将其外化,促使学生大脑中的知识信息更加有序化以及完整化。

第三,整合性。大脑中的左脑和右脑的功能是不同的,其中左脑主要负责语言、判断、分析以及逻辑,右脑的作用则更加倾向于色彩的感知以及想象力的发挥等,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带动学生的左右脑同时工作,并相互地配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左右脑的功能,促使学生对初始思维的分析、总结、整合,并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使知识信息更加有效。

第四,实用性。思维导图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特性,被广泛地运用于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例如会议记录、课堂笔记记录、信息的高效记忆等,并且在全国各地得到了推广,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的普及与运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新,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引领课前预习,激活学习思维

想要呈现出一节有品质的、高效的课堂,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预习更是重中之重。初中生的各方面正处于发展阶段,自制能力较差,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学习方法,在课文的预习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勾画生字词,或者是对其中的一两句话做出简单的批注,预习效果不佳。在以往的课前预习中,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以及学习的支架,让学生陷入了漫无目的的预习学习状态,为了解决学生的预习学习问题,需要教师善于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的预习学习指明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能够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区分为自己已经学会了的内容以及没有解决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标记,提高学生的预习学习针对性,为学生后续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基本步骤,具体为:第一,确立中心主题。先通读全文,在整体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能够依据教师给出的预习提示以及背景资料确定中心主题;第二,确定分支。分支即为“次主题”,其中包含了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主要知识点以及文本主要故事内容、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方面,教师可以在预习单的设计中引领学生挖掘并确定分支;第三,确定节点。这里所指的节点主要是指学习的重难点以及拓展内容,并用不同的色彩标注出来,让学生更加容易分辨出分支与节点;第四,补充问题。将自己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未能理解的部分标注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认真程度。

(二)利用思维导图探索单篇结构,培养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当前学生必备的思维能力,是指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抽象的概念、对比分析等途径,对事物做出的理性认识。单篇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教师可以在单篇阅读中利用思维导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寻找中心、突出关键词,并且找到关键词与中心主题之间存在的关系,建立逻辑分支,进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促使学生在单篇阅读的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的逻辑间的本质规律,掌握逻辑思维方式,并将其迁移运用到类似的文本阅读学习中,实现“内化”与“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以《桃花源记》的一课教学为例,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发现本文的中心主题即为题目“桃花源记”,因此将其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并以渔人的行踪作为思维的逻辑顺序,从渔人发现世外桃源、访问桃源,再寻桃源的顺序完成了思维导图的分支结构绘制,并对分支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地完善,如初见世外桃源时的惊、喜以及对此处风情的疑,最后是对再次寻访世外桃源未果的迷。学生抓住这两条逻辑线索绘制思维导图,可以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一名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以“桃花源记”为核心词,共有三条分支:第一条分支“发现桃源”,主要的情感线索是“喜”,沿溪行,逢桃林,桃林尽,山涧现;第二条分支是“访问桃林”,以“疑”和“惊”为情感线索,“疑”的是自然风光(良田、美池、桑林),“惊”的是社会风情(服饰、劳作、情操),第三条分支是“再寻桃源”,以“迷”为线索,有遣人随往、寻找未果的迷。

(三)利用思维导图实施群文阅读,走向深度學习

在2022年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大力提倡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要求教师认识到群文阅读的优势,带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跳跃思维,善于联想与想象,能够带领学生对同一个议题中的多篇文章进行综合性的梳理与分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积累更多的素材,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性。相较于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难度有所提升,学生接触到的材料也更多,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从“议题”入手,大多数情况下“议题”即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促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绘制任务的驱动下不断地发散思维搜索与“议题”有关的信息,寻找新的节点,促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如以《阿长与<山海经>》的一课教学为例,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小人物”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活动,从本单元中选择与议题有关的文本,如《老王》《台阶》等。在群文阅读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人是小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积极性,认识到我们日常所理解的“小人物”就是社会地位低的人,在社会中缺乏影响力的人。其次,引领学生阅读群文内容,并梳理出文章中“写了哪几位小人物?”引领在这个问题的带领下建立出第一分支,即为小人物有阿长妈妈、老王、父亲,再次带领学生探索二级分支“在这几位小人物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情?”最终分析在这些“小人物”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或优秀的品质,进而带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受到“小人物”身上地向善、务实以及求美品质感染,促使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深入理解主人公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整本书阅读,强化整合思维

整本书阅读一直以来都是被教师、学生所忽视的,从教师的角度分析,语文教材中纳入的大多是名著作品的节选片段,教师虽然会在片段阅读之后给学生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但是却无法深入到学生的课后阅读中,并且整本书阅读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完成,教师难以跟进,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许多学生因为整本书阅读的篇幅过长,还没开始读就已经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加之整本书阅读的理解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存在畏难心理。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降低学生整本书阅读难度,促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以思维导图为工具,梳理出整体脉络,整合信息。如在《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情节脉络,《骆驼祥子》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故事的组成包含了开始、发展、转折与结尾,在整本书阅读中以祥子的一生发展为线索,梳理出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可以增加学生对故事情节的了解程度。其次,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整合人物形象图。众多经典的文学作品是通过环环相扣的情节促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人物,但是有些学生读完了整本书,却说不出人物的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绘制人物式思维导图,准确定位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为学生提供学习成果展示机会,优化教学评价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徐鹏教授指出,教学评价应融到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较为敏感,若是教师实施“打击式”教学,会伤害到初中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成长。对此,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应做到明确评价标准,以鼓励式评价为主,丰富评价的方法,给学生提供阅读思维导图绘制成果的机会,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以及自信心,感受到语文阅读学习的乐趣。首先,教师应制定评价量表,其中包含“布局合理、美观”“中心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全面、准确”“色彩丰富,对比明显”“字迹工整”,这些属于整体内容的评价范畴,还有思维训练方法的评价范畴,其中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整合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等,每一项的评分为10分。学生将各自绘制的思维导图展示出来,以评价量表为依据,完成自我评价以及生生互评的活动,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反思,在生生互评中相互学习,学会理性地分析,学习他人的优点,实现学生的共同成长。

总之,思维导图的出现及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起到更新教师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师应掌握思维导图教学的有效方法,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实现思维导图与单篇阅读、群文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的有机融合,助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形成。

猜你喜欢
分支整本书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巧分支与枝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群文活动
一类拟齐次多项式中心的极限环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