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
数学是一门偏理性思维的学科,在课堂上基本不涉及实验的内容,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经常是以题目的形式,在做题之中学生可以记忆公式定理,更利于今后知识点的联通。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布置符合学生兴趣点的关键知识,贯彻减负增效理念。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很多小学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作业去记忆课本知识点,从而能够熟练运用,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有的题型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都要花一定的时间,教师却把这种题型放到课后的作业中,加上课后各种因素的诱惑,学生根本无法全身心地去完成自己不感兴趣的作业,导致作业效率大大降低。为了使“双减”政策能够更好地在小学教育中实行,教师就应当改变作业的布置形式,让学生在课后用更少的时间去完成作业。
在教学完“观察物体”这一节的内容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这节课上所学习到的内容布置课后的趣味性作业。以学生在生活中喜欢的物品为目标,比如模型、积木、玩偶等,让学生在课后去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进行观察,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思考以怎样的一个角度进行观察,能够观察到物体的多方面。教师布置这种类型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课后压力,在课后完成这种作业也可以帮助学生回顾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提升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实践性认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布置实践型作业,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学阶段充满好奇心,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有些定理公式可能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解听懂了,但是对于某些知识点只是以倾听的角度去学习,并没有付出自身的实践,很难真正理解那些知识点。所以教师在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时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从实践中去真正感受那些定理的奥秘,可以更好地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布置实践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依据课本内容给学生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去完成实践性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方向对作业进行发散,只要这项实践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有关即可,学生带着兴趣去实践,利于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节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节所学习到的知识,去布置有关的实践性作业。在这一节的学习中,主要是介绍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三个概念,所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找寻生活中有这三种变换的图形,然后去画下这些图形在未经过变换前的样子。拿长方形衣柜来举例,衣柜的开门面就是典型的由一个长方形经过轴对称变换而形成的图形,学生就可以去思索在未经过这样的变换前是怎么样的图形,可以引申思考这三种变化的意义。通过这种社会实践行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课本知识的原理,发掘相关知识点原理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从实践中去思考,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复习型作业,构建学生知识体系
遗忘是人之常情,学生在学习完前面的知识点后,可能后面学习新的知识点,你就会忘记前面所学的知识点,这些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事情,数学这门学科关联性极强,并且整本课本的学习难度由简到难,在前面的学习中,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后面的学习就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对前面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加深对于前面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去学习后面的知识。教师就可以根据作业去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先布置与今天这节课所学知识点相关的前面知识,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学习能够回忆起前面所学的知识,然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和今天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学生就能从作业中感受到學习的脉络,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定时温习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节的内容后,就可以布置一些复习型的作业,提升学生对于本节内容的理解。这些内容的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三位数和两位数之间的乘法,乘法是小学阶段乃至整个数学学习阶段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之一,所以学习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运算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布置这一节的作业时,就可以在作业中加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最后再涉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使得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有一个由简到难的过程,并且知识点之间有一个串联。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的学生运算能力不强,所以教师在布置相关题型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目,让学生慢慢地去适应这种位数比较多的乘法,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毕竟过多的题目会给学生增加负担,学生如果不能真正理解乘法的运算顺序和原理,练习再多的题型也不能加快学生的运算速度,为今后的数学运算服务。
四、通过预习型作业,提升学生上课效率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关联性比较强,有的学生可能在数学课堂刚开始一段时间没有听讲,或者出现了听不懂的情况,随着课堂的进行,教师越讲到后面的内容,学生就越听不懂,这也是数学课堂一个显著的特点。学生上课效率不高,与个人因素有关,当然也有一些外界因素,要想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教师就应当让学生在课前对要讲内容进行预习。很多小学并没有专门预习或者自习的时间,所以对于知识点的预习,教师就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预习型的作业也可以多样化,比如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些预习题,将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先看一遍,如果是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微课,PPT,教案等,来辅助学生进行高效预习。教师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不必过重,只是让学生对于要上课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印象,毕竟小学内容的难度也不是很大,过重的预习压力会让学生有很大的作业负担。
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节的内容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视频课件,帮助学生进行预习。在课件中可以介绍一些比较常用和常见的多边形,然后分别给出一些计算这些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视频中可以以动画演示的形式,让学生更加形象立体地了解到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观看完相关的教学视频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作业中去画一些多边形,多边形的类型可以不做限制,学生可以画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可以是有规则的,也可以是无规则的,学生可以用自己从微课中学到的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来计算自己所画出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在课堂上教师提出有关这些多边形内角和规律的知识点,学生学习理解起来就会产生共鸣,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课后收获,减少学生的课后压力,使课后作业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进步发展的有效工具。
五、借助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数学思维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发掘的一项重要数学能力,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有限,对于很多事物都缺乏自己的理解,但探索能力依然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点之一。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形式上可以适当放宽,学生带着一定的限制去做作业,思维受到了禁锢,很大程度上会缺乏探索的动力,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借助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教师在一节课上完,可以对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炼出重点知识,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重点知识去完成一项开放性作业,作业提交的形式也可以有多种,但是学生在提交自己的作业后,要说明为什么要完成这项作业,从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收获到哪些。
在教学完“认识多位数”这一节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多位数这个话题去完成一项开放性作业,目的是理解和熟悉多位数。在生活中可能很难见到多位数,因为可能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就是价格,很多学生见识到的商品价格较小,以至于很多学生对于多位数并没有认知概念。有的学生就会在家里上网搜寻与多位数有关的物品,有的学生会去杂志上寻找多位数,还有的学生会去询问家长有关多位数的物品,学生在完成这项开放性作业时,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法,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探索。提交的形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只要是与多位数有关即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思维锻炼的过程,并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作业的负担也大大减少,使得学生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更好地培养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自身的能力。
六、布置小组型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缺乏自主开展合作的习惯与意识,数学作为一门较为抽象化的学科,很多学生在解答重难点问题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学生有的因为性格内向,不愿意向老师问问题,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不愿意主动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导致堆积的问题越来越多,数学能力也难以提升,最后使得这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显得非常吃力。学习是一个漫长且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习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缺乏能力和素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素质的培养者,就应当在教学中的各个阶段有意识地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帮助学生身心和身体共同发展。小学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就可以做出适当的创新,用多元化的小组型作业来促进学生以团体的形式展开对于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素养和团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课后小组合作型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发挥个人优势,协调合作关系,提高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如何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属于整个小学阶段几何知识里的重难点内容,很多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为这一节的知识不仅要涉及多种图形的相关知识,还要涉及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课后作业的完成,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可以先依据学生的能力来进行分组,保证每一个小组中都有能力较强和能力较差的同学,使得整个小组处于同等数学水平。然后教师就可以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些课后需要探究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后做实验、讨论等方式来完成问题的探究,在每一个小组完成了探究之后,各个小组都需要结合整个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写一份课后作業报告,报告里需要总结小组在计算多边形面积时所想到的方法,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每个小组就可以派出一名同学来汇报自己小组所探索的结果。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坚持通过以上几大方面落实减负理念,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真正赋予其快乐有意义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