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星琦
吴东魁
吴东魁,生于山东菏泽,我国著名国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享受政府津贴的国画一级美术师,“鲁西南画派”创始人。现任吴东魁艺术馆名誉馆长、世界华人书画院院长、华夏画院院长。吴东魁出版了《吴东魁画选》《吴东魁国画集》《吴东魁花鸟作品集》等十余部国画专著;中央电视台先后为其拍摄《天高任鸟飞》《吴东魁绘画艺术》《李宁和他的国画老师吴东魁》《吴东魁笔墨技法》等多部专题纪录片。
吴东魁主张创造革新,反对仿古守旧,开创了“鲁西南画派”。在鲁西南绘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吴东魁是一位作出巨大贡献并创作出多幅珍贵画作的杰出画家。吴东魁其人、其言、其行、其艺,不失为“鲁西南画派”的典范。
吴东魁在把文化事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也为我国的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吴东魁的愿望是在有生之年捐建100所希望小学,目前,其已经捐建了91所希望小学,累计善款9000多万元,书画作品几百件,价值6000多万元。
2006年,吴东魁斥巨资创建“吴东魁艺术馆”,建馆十多年来,长期免费对外开放,免费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成为首都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今的吴东魁以朴素的品格、平和的心境持续努力推进书画艺术和慈善事业的发展。
吴东魁荣获《文化产业》2024年第2期封面人物。
吴东魁先生在慈善事业与书画艺术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人们评价其“德馨、艺高”。吴东魁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也为当代艺术家树立了榜样。
吴东魁先生是当今书画界一位顶天立地的艺术强者。在书画方面,他用独特的思维、敏锐的眼光、深远的理想、博大的胸怀诠释着他心中的大千世界,创作出了一幅幅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有人说:“吴东魁的书法有诗意、有哲理、有意境。书随人意,律动中的书作锦浪滔滔饱含骨气。”吴东魁先生书风灵动,用笔流畅。近年来,其笔耕不辍,临习古人书法碑帖,从他的书法作品中能够感受到恣意飞扬、意态连绵的奇妙情趣。吴东魁先生既通山水,又精花鸟。他笔下的劲竹,节节挺拔,叶叶传情,劲健飘逸,外柔内刚;他笔下的小猫,栩栩如生,形态逼真,神情、动作丝丝入微,惹人喜爱。吴东魁还善于画鹰,他笔下的鹰栩栩如生,其中画得最生动的是鹰的眼睛,他将鹰眼化方为圆,眼球突出,以凸显鹰的凶猛犀利;鹰嘴像利斧,气势逼人,严酷凶悍。吴东魁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他的书画作品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表现出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文化产业》:您创作了多幅墨竹图,您笔下的劲竹独具特色,自成一派,请问有什么创作经验可以分享呢?
吴东魁:苏轼有句诗说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自古以来,竹就是我国传统绘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竹寓意着谦虚、高雅,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常被用来比喻君子之风,因此,我一直认为画竹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关于画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注重细节。我画竹子喜欢大笔落墨,细心收势,将气韵注入竹的叶和尖,一笔一墨,一点一滴,把竹子的高风亮节、冰心傲骨表现出来。我会把竹子的主干画得比较圆润,竹叶常用中锋捻笔画成。我还会在竹叶上画一些斑点,然后立马喷一点水珠,马上就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效果。正因如此,大家会感觉到我画的竹叶是光影斑斓的,与其他人画的竹叶不同。我还会用一些特殊的筆法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比如在画竹子的主干时,我会根据画面的需要运用不同的笔触和力道来呈现不同的质感。另外,我还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搭配。有时候,我会将竹子与其他元素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画面效果。
总之,画竹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化产业》:您已经捐助了近百所希望小学,可以谈谈您对慈善公益事业的理解吗?
吴东魁:我出生在农村,幼时生活艰苦,10多岁时,我从菏泽往梁山运沙子,全靠手推肩扛,和大人出一样的力,就是为了得到年终的2个工分以贴补家用。求学时,我每天5点多钟就起床,靠割草补贴学费。我的求学之路十分不易,看到那些因家庭贫困而没有书读的孩子,我感同身受。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捐助了很多希望小学,希望能够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未来,我还会将慈善事业坚持下去,不断投入资金和艺术作品,不遗余力地发扬这种精神,帮助更多人。同时,我也希望有更多艺术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这份事业中来,一起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