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广州市铁一中学,广东 广州 510600)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丰富的知识进行碎片化讲解,导致知识间存在的联系被割裂,学生无法更好地将知识组成模块并完成有效衔接,这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转化与迁移十分不利.而大单元教学则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建立起了相互联系与共享的知识模块,避免了碎片化知识处理的问题.大单元整体教学法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将教学设计范围扩展至一个大的单元,而不是一个单独课时或者某一章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让教师从更高观点出发,基于整体视角思考教学,对于培养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来说至关重要.
系统性属于大单元整体教学法中最核心与显著的一种特征,也是教学效果对比单课时教学更加出色的根本原因.从单元内容出发开展教学设计,能够将以往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碎片化知识进行串联,以此加强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同时将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大单元,并完成有序衔接,使其具有更好的系统性,完成对学习结果的迁移.
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充分组合部分具有性质相似或有内在联系特点的内容,由此进行统一的单元教学.在不同单元之间,尽管有着各自独立的知识体系,但是单元间也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当中的主要单位就是根据课程安排与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特征与知识结构,借助教材内容一同塑造一个统一大单元.各大单元间的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存在明显差异,个性也十分鲜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以各大单元为中心,采用相似教学方法与形式开展教学,以此保障初中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
与单课时下的教学对比,大单元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教学内容也具有由简到繁的基本特征,顺序性较强.在教学实践期间,教师应当充分根据物理能力与物理知识的基础发展顺序,保障教学内容能够由浅入深进行更为完善的整合与编排,从而防止以往单课时教学中存在的无序性问题,落实循序渐进的基本教学思路[1].
对教学内容进行大单元划分时,必须体现出系统性与专业性.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课程知识与教学经验,围绕新课标进行全方位研究,梳理好各部分物理知识间存在的逻辑结构与关系.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融合教学主题与任务学习,设计更加标准的单元教学结构.在初中物理学科当中,大单元教学的划分依据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其中涉及物质、运动、能量以及相互作用等多方面知识,紧贴初中生生活实际,更加直观形象且简单明了.通过教材内容大单元的划分,要确保所选内容可以培养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时借助于学习重要概念进阶到理论与实践,将教学设计当中的重点概念根据教材与符合初中生认知的合理顺序进行讲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教材为例,分别将八年级物理上册、八年级物理下册、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这三本教材进行了单独划分.其中,八年级物理上册中的第三章四个小节,被划分成了“热学单元”;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八章这两章节作为力学的基础章节,对于培养初中生力学知识掌握能力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将其划分成了“力学单元”;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当中的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被划分成了“电学单元”.通过这种划分方式,能够让热学、力学与电学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所学内容所属物理学科知识当中的哪一部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借助大单元整体教学法开展教学设计活动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明确单元整体知识结构,确保将单元内的重点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形象化地展现出来,充分体现出物理知识体系所处的核心位置,以此帮助初中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大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明确单元教学的本质与特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新课标进行解读.教师应当基于教材开展系统性分析,进一步明确大单元学习内容以及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需要在对应的知识体系内明确这一单元的重要价值与教学目标.第二,对知识结构加以梳理.教师借助于对单元内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明确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重点,明确列出单元学习内容,其中包括概念、现象以及方法等.之后借助于知识结构示意图,确认后续不同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进行结合,明确核心内容.第三,基于教学重点内容和相应特征,选择相契合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初中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2].
例如,在本次划分中,第一个大单元“热学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一些重要概念的学习,比如温度、融化、凝固、液化、汽化、凝华、升华等.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与气体这三种形态的基本特征,并且可以列举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实际特点与应用,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温度值.借助于实验探究来了解物态变化特点,理解熔点、沸点、凝固点,知道“蒸发吸热”“凝固放热”的原因.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扩展.比如,表示物质某种特性、属性的物理量,常用的方法就是比值定义法,得到的公式则属于计算物理量的公式,而不是定义式.比如比热容公式c=Q/(m·△T),其中c的大小是由物质状态与类型决定的,与Q、m、△t大小无关.
物理教学中的大单元活动设计应当从学生学习需求角度出发,在大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期间,应当借助真实的物理情境,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借助单元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感受物理知识间存在的联系与逻辑,在构建物理模型和提出物理问题期间,让学生善于科学思考,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优化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在物理大单元学习活动创设期间,教师需要依据科学探究,从解决问题出发,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他们明确掌握基本的物理规律和概念,多角度深化他们的物理思维意识,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探究思维习惯[3].
例如,在“力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生活无处不体现力学这一特点,为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力学实验教学活动.比如,可以利用小球竖直下落的方式为学生开展重力实验,让学生明白重力的原理,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掌握力学公式G=mg,了解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 N/kg).还可以利用小车和木板,在课堂中进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掌握摩擦力公式f=μN,了解其中μ表示动摩擦因数,也被称为滑动摩擦系数,它只和材料以及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本身无关;N为正压力.通过这种实验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同时认识到大单元内容当中的关联性,明白力学知识都是相通的,促进他们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设计大单元教学作业过程中,在确保作业结构更加合理清晰的前提下,重点体现出作业设计的规划性与整体性.首先,大单元整体教学作业需要从单元教学目标出发,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单元作业目标应当与单元教学目标相符,并着重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其次,大单元作业设计应当满足学生学习情况,考虑不同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差异,据此,设计出与学生水平更加符合的分层作业,保障学生差异性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再次,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期间,需要注重考虑学生的体验感,借助优秀作业帮助学生提升探究体验.学生在完成任务期间,从本质上来看就属于一种借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取知识体验的一个过程,这种体验形式可以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进行深化,让作业变成第二课堂.最后,还要体现大单元作业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4].
例如,在“电学单元”作业设计当中,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为他们进行分层设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整理出“电学单元”中的所有公式与定义.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只需要让他们总结归纳一些基础的电学公式,比如I=U/R、P=W/t、P=UI、Q=I2Rt这四个电学基本公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体现出电学单元中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整个电学单元内的知识进行串联与学习.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大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学习架构和知识体系,从而充分提升初中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