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实际利用外资水平的路径探析

2024-03-20 06:31林碧丰
中国市场 2024年7期
关键词:自贸区

林碧丰

摘 要:随着浙江省自贸区宁波片区的设立,宁波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大力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宁波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开放型经济如何融入新开放格局更需深入探索。文章简单介绍了宁波自贸区相关情况、QFLP和QDLP双试点相关情况,分析宁波目前吸引国际投资中存在政策优势不明显、城市国际化程度不高、国际化中介服务发展不充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对国内外外商投资热地的经验启示进行梳理,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对策路径,有助于宁波大力探索提升国际化程度,打通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并主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从而达到提高实际利用外资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自贸区;外商投资;城市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27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7-001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7.005

1 引言

外资的利用水平是落实我国对外开放国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已成为外资利用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特征开始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外资利用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外资利用效用也面临着挑战。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部分国外投资者开始对国内投资环境存在疑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感到无所适从。其次,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致使国内人力资源成本有所提高,外资经济也开始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最后,发达国家在经历金融危机后,开始实施“未来工厂”“工业化战略”,造成了一部分的资金回流,也影响了我国外资经济的规模。由于在过去的十年,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的金额规模大于传统制造业,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制造业利用外资经济规模比重下调而服务业对外资又高度依赖的局面,我国利用外资实现规模经济增长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对外环境,提升对外资的利用水平。自贸区是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高质量促成对外开放的重要产物,也是进一步落实国家开放的战略部署。继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后,全国已设立了21个自由贸易区,覆盖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沿海无缺口,内地有重点”自贸区格局。按照区位优势理论,成立自贸区可较大程度提升各地区的区位优势。大部分跨国公司,会因为对区位的青睐选择对特定地区进行投资。自由贸易区的设立,能有效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促进FDI发展,促成区域外资经济流入;同时,通过降低外资企业准入门槛,降低外商投资的不确定性,提振外商投资信心,从而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2022年,在全球市场萎缩的大环境下,浙江省通过加强外資引进策略,实现了经济发展态势的逆势上扬,超额完成年度经济发展任务。按商务部口径,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93亿美元,其中杭州市实际利用外资78.12亿美元,宁波市实际利用外资37.26亿美元,嘉兴市实际利用外资32.6亿美元。近年来,杭州、嘉兴因地域优势承接很多上海外溢的外资项目,特别是嘉兴市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与宁波市你追我赶、竞争激烈,宁波实际利用外资工作形势非常严峻,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逆势增长刻不容缓。

2 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整体情况

2.1 自贸区宁波片区的设立

2020年9月24日浙江省自贸区宁波片区挂牌。从实施范围来看,宁波片区46平方千米(含宁波梅山综合保税区5.69平方千米、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2.99平方千米、宁波保税区2.3平方千米)。在功能划分上,宁波片区建设链接内外、多式联运、辐射力强、成链集群的国际航运枢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油气资源配置中心、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全球新材料科创中心、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从政策上看,两大政策——《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枢纽自贸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和《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政策意见》)已起草完毕。主要围绕赋权、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管理等方面拟定了相关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举措,体现了“对标最好、成为更好”的特点。

2.2 QFLP和QDLP双试点落地

2022年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等区域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在资本项目改革方面,试点政策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宁波是目前浙江省内唯一具有QFLP和QDLP试点资格的城市,这对于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提升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等具有积极意义,宁波将抓住机遇,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增加新渠道,促进新兴金融产业集聚,进一步推动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建设。2022年11月,浙江省首个QDLP基金——浙江自贸区蓝吉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落户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总规模30.12亿元。截至目前,已有德悦、高鹏等四家QFLP项目先后落地浙江省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注册资本合计6.1亿美元。由此,浙江省自贸区宁波片区成功实现双“Q”试点落地,展现了宁波片区金融业开放水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3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RCEP)正式生效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我国迎来了新的全局性开放机遇。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作为宁波市至关重要的开放载体,抢抓这一对外开放机遇,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果。据宁波海关统计,2022年,宁波口岸对RCEP其他成员国(下称“其他成员国”)进出口5047.3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同期(下同)增长19%。其中,出口3060.5亿元,增长31.2%;进口1986.8亿元,增长4.1%。

3 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宁波片区要狠抓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推进,加快形成一批标志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尤其是要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方面实现突破,为企业带去实实在在的便利,为全省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提供样板。其中,中东欧经贸合作多场景新型业态创新、绿岛环保审批制度改革和绿色经济模式、新能源材料进口区域联动新模式和枢纽自贸区国际航空货运发展新模式成为2022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集成性制度创新成果和联动创新区优秀案例。但在实际利用外资工作方面,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需进一步提升挖掘内生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政策优势不明显

与兄弟自贸区如上海浦东自贸区、海南自贸港、深圳前海自贸区等政策相比,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在企业、个人所得税政策方面优势并不明显。企业所得税方面,目前国家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或前海自贸区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15%征收企业所得税;而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没有所得税直减10%的政策,地方留成部分全返给企业,企业要征的所得税还需17.5%。对于个人所得税,海南自由贸易港或前海自贸区工作的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不再收取,这些优惠政策在宁波片区并没有看到。

3.2 国际化程度不够高,产业国际化水平低

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如深圳、杭州相比,宁波的外资性机构数量较少。在企业结构上,宁波以民营经济为主,缺乏航母级的国际企业。对优质资源的全球性配置能力较弱,缺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国际交往载体和平台。宁波不是门户型城市,未设外国领事馆或商务代表处或办事处等国际机构,在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总部以及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等方面基本处于空白。国际化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近年来尽管宁波市国际学校数量有所增长,但國际医院、国际交流等公共服务机构较少,符合外国人居住习惯的全球化社区建设滞后。以国际学校为例,宁波市国际K12学校只有4所,深圳共有77所(其中有8所入选《胡润百学中国国际学校百强》名单)。

3.3 中介服务发展不充分,中介规模不够

涉外法律、咨询、金融、会计、人力资源、会展等中介服务机构未形成规模,是宁波当前面临的一大短板。人才队伍不足。熟悉国际运作规则,能够有效地应对国际投资并购、国际知识产权纠纷、涉外商务纠纷等高端人才比较紧缺。创新服务欠缺。宁波市涉及外资利润回流母国、利润再投资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较少。以金融业为例,深圳市充分发挥大湾区“一盘棋”的发展优势,深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扩容,由此衍生众多涉外金融服务机构,成为资本及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

4 国内外外商投资热地经验启示

浦东自贸区:一是制度创新推动贸易主体加速集聚。浦东率先试点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已写入《外商投资法》。二是制度创新推动贸易便利化不断升级。首创了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了RCEP最优关税查询系统,开展了生物医药领域血液制品、微生物等特殊物品入境监管便利化改革试点,建立了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平台。三是制度创新推动贸易服务能级稳步提升。对离岸贸易,浦东上线了全国首个支持贸易真实性审核的辅助信息平台“离岸通”,离岸贸易实现了规模化与常态化运作。

中国香港:一是完善的基建保障与独特的地理优势。如香港国际机场、国际货运航班、集装箱码头等。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枢纽之一,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落户。二是简单税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企业在香港经营业务,无须缴纳资本增值税或线利预扣税。同时,香港也十分注重地域来源原则,即只对在港经营发生的利润或收入征税,这对外资企业具有“致命”吸引力。三是法制体系透明,可以充分保障企业经营环境公平。香港的法制体系公开、透明、健全,且司法独立,为全球资本在港经营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加坡:一是稳定的政策。新加坡独立自治后,一直由人民行动党执政,这为保证其各项政策的稳定执行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同时,由于一直将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重要国策,对外资企业要求宽松,无针对性的准入法律准则,政府及民众对外资经济高度接受,为其利用,投资环境宽松,较大程度地促成了国家对外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及时调整。二是完善的国家信用体系、完善的政府监管机制、公开透明的法律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税收政策、便捷的门户网站以及重要的战略性地理位置都是其重要优势,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新加坡在针对个人和企业征税方面一直处于全球较低的水平。

5 路径探析

为汇聚吸引全球技术、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推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5G+等产业集群成链发展,着力打造全球新材料科创中心和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进一步推动宁波市实际利用外资工作全面赶超,当好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窗口“模范生”。为此,建议如下:

(1)进一步更新观念认识。当前正处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阶段,利用外资必须紧跟国家经济战略需求,一改过去片面追求规模化的做法,重点关注外资经济对推动技术进步和促成市场体制完善的作用。在稳定规模的前提下,通过人才优惠政策,吸引高质量技术人才及高素质管理人才。其次,应坚持互利互惠、高效共赢的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规模扩大明显,但也伴随着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平衡、产业侵蚀、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反观金融危机前后,外资企业非正常撤资在部分沿海地区均有发生,因此,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高效、互利共赢。再次,需要注重加快制造业及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从而为吸引高质量的外资营造好环境。最后,要兼顾公平,摒弃“外资情结”,避免优惠政策的同质化导致优惠效用的下降,从而破坏市场环境的平衡,对内资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引进过程中,应做到量和质并重,将更多精力投入社会环境建设上来。

(2)打造国际一流投资软环境。软环境是物质以外的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含了法律制度、文化思想、地区政策等内容。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投资软环境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而不断改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因此,投资环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动态的调整和完善。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软环境将是决定对外资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不断完善软环境体系建设。一是创新市场体制,推进现代化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新常态经济下的市场主体作用,提高市场灵活性,推动各类商品服务自由跨区域流转,坚决打击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二是政府要推进职能转变,推动简政放权,积极吸取其他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降低准入门槛,加快外商投资审批体制改革,同时,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全过程监管。浙江省自贸试验区是我国第三批建立的自贸区之一,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模范生”,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肩负着探索可复制、可推广至全国的创新制度经验,促进宁波市港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及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特殊使命。结合中国香港、新加坡、海南、上海等开放程度高的自贸区经验,宁波片区在政府治理模式、外商投资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开放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将宁波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投资城市,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3)加大财政及税收扶持政策力度。解放思想,开明开拓,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借鉴国内外外商投资热地的制度和税收扶持政策,加强研究,制定既符合宁波市经济发展实际,又具有较强实操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项目落户并形成集聚效应。首先,应深入落实中央及省市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内外资企业应平等对待,外资企业在按照国内税法制度纳税的前提下,也应和内资企业一样享受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可对外资企业出台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优质外资企业免征部分流转税等。其次,应加大财政对外资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安排专项发展资金,加大财政对外资企业的支持力度,从而促进外资企业在本土成长壮大。

(4)进一步拓宽外资招引渠道。一是借力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等上级部门资源,同时强化与涉外商会、使领馆机构的联系,拓展外资招商的渠道。比如通过国际商会(即贸促会)与各使领馆的资源,招引外资项目落户宁波市。二是精选一批会计师事务所、物业管理五大行等建立招商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宁波市外资招商网络。三是用好现有平台。充分发挥QDLP和QFLP双试点作用,大力支持片区内金融机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支持跨境融资租赁业务创新发展。

(5)进一步提升中介服务能力。一是发展中介产业。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细化,开放型经济体制需要由多元的市场主体共同构建,以高端的法律、咨询、金融、会计等龙头、知名中介涉外机构提供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接轨、市场化、专业化带动产业发展,提升涉外经济活动的效率。如大力引入全球知名“四大所”“五大行”分部,促使宁波成为优质外资首选地、集聚地。二是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依托“甬江人才”工程,大力招引法律、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社会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并将其纳入“宁波五优、人才无忧”服务品牌覆盖范围,为优秀人才提供配套保障。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深入调研外商投资最关心的因素,在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等方面的市场环境后,为来宁波投资的外商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方案,比如出台自由贸易账户支持离岸经贸业务相关政策、自由贸易账户为离岸加工贸易提供跨境结算业务等,在增质提速方面推进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解决外商利润再投资、利润回流难等问题,提升宁波整体营商环境。

(6)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托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宁波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为重点产业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受理、授权、确权、维权和交易等服务。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扶持及风险补偿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務。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对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提供信息、法律和资金等支持。

参考文献:

[1]赖荣杰.自贸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7):49-51.

[2]张学东,盛翠梅.浙江自贸区扩容后的发展方向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23(2):157-160.

[3]钱自力,张涛,顾栩,等.江苏自贸区税收政策可行性及创新研究[J].大陆桥视野,2022(12):32-34.

[4]孙春媛.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践与思路[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22(10):6-9.

[5]袁敏华,王芳芳.中国自贸区发展研究述评及展望——基于2013—2021年CNK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22,43(6):85-92.

[6]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枢纽自贸区”行动方案的通知[J].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2023(3):14-26.

[7]宁红玲.粤港澳大湾区法制协调及其实现路径——以外商投资法制为视角[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1-8

[8]王丽华.投资营商环境评价及改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20.

[9]高志锋.新常态下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对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6(2):17-20.

[10]杨大楷,周晓泽.新加坡利用外资的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1-23.

猜你喜欢
自贸区
港口企业“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跨境融资途径
天津自贸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
建立中加双边自贸区的前瞻性分析
福州平潭自贸区法律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融资与税收视角下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业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自贸区制度创新及发展趋势
自贸区视角下高职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