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蓉,刘永盛,佘子怡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职学校历史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能力,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是什么,如何提升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立足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以教师教学能力为切入点,构建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标准,这对于提升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中职学校历史教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胜任力是指一个人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态度、知识、技能和特质等可测量的并能区分个体表现的特征,代表性胜任力模型是“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 “冰山模型”把能力特征划分为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六个层次,并将胜任力分为表面的“冰山上部分”和深藏水下的“冰山下部分”。 水上冰山部分是外显的、易于观察和测评的、基准性的知识和技能,是可通过教学和培训改变的显性要素;水下冰山部分是内隐的、可鉴别的、难以测量的隐性要素,不易通过外部改变,但却是绩效好坏的关键区分能力。 “洋葱模型”形象地将胜任力比作洋葱,是由内而外、层层包裹、层层相依的能力集合,最里层和最核心的是个性特征和动机,向外一层为自我形象、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最表层的是知识和技能。 根据“洋葱模型”,由表层向核心,个体胜任力越来越难于培养、习得、观察、测量和评价。胜任力理论对构建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启示在于,一是教学能力应分层分类,要设置能区分一般能力和学科能力的指标;二是同时涉及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要特别关注可通过后天培养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教学能力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育人能力,是乐于成为教师的态度,是师德师风践行能力;二是教书能力,是成为普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人际交往、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等方面;三是专业能力,是能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包括知识整合、资源开发、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
中职学校历史课的政治性、历史性、基础性决定了中职历史教师的“特殊性”,一方面应符合普通教师基本素养,另一方面应具备历史教师专业特性,同时要符合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参考国内外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以及新时代历史教师核心素质要求,本研究提出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理论框架。该框架分为三个维度,即师德践行能力、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历史专业教学能力(见图1)。
本研究依据中职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理论框架、国内外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 年版)》 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具体要求, 归纳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核心要素,选择合适的量表进行题目筛选和改编, 形成了由57个题项组成的问卷题库。同时深度访谈高校教师教育专家、中职院校历史教师等群体,征询这一群体对指标设置、修改、完善的意见,以达到良好的内容效度,并减少语言语义问题。 最终剔除23 个题项,保留34 个题项, 形成中职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指标初稿。
基于上述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标准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一是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职称、毕业院校等基本信息; 二是中职历史教师教学能力量表,共34 个题项。 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分为“1”到“5”。 课题组于2022 年7 月至8 月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调研湖北省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样本覆盖湖北省内12 个市和1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在内的110 位历史教师。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10 份,回收有效问卷107 份,回收有效率为97.3%。 问卷量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中职学校历史教师不足的现状。田野调查发现,大部分中职学校只有1~2 名历史教师,且多数是由“半路出家”的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担任,属于非科班出身。样本基本信息如下:从性别看,男教师占41.1%,女教师占58.9%;从年龄来看,25 岁以下占15% ,25 ~40 岁占44.8% ,41 ~59 岁占40.2%; 从教龄来看,5 年以下占41.1%,5~9 年占10.3%,10~19 年占14.0%,20~29 年占18.7%,30~39 年占15.9%;从学历来看,本科以下占2.8%,本科占69.2%, 硕士研究生占26.2%, 博士研究生占1.8%;从职称来看,初级占23.4%,中级占40.2%,副高级占22.4%,高级占1.9%,其他占12.1%;从毕业院校来看,63.6%的历史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36.4%毕业于非师范院校。这表明,目前中职学校历史教师以女教师为主,偏年轻化,教龄较短,以本科生为主,中级职称居多,中职学校历史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般采用Cronbach’s α 系数来检验量表信度。本研究中,中职历史教师教学能力量表总体α 系数为0.985,师德践行能力、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历史专业教学能力的α 系数分别为0.968、0.982、0.964,均大于0.9,表明问卷具有较高信度;KMO(Kaiser-Meyer-Olkin)值为0.897,大于0.6,问卷具有较高效度;Bartlett 球形度检验结果小于0.001,球形假设被拒绝,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以特征值大于1 作为因子提取标准,对低载荷值(小于0.50)进行忽略显示。
初始量表共有34 个题项,结合项目分析、载荷分布、共同度分析、因子解释、因子包含题目数及专家意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对存在多因子高载荷、因低载荷值未予显示的题项进行删除,最终形成由3 个因子、22 个题项组成的量表。 依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根据3 个因子各个题项含义,进行概括提炼,将各因子命名(如表1 所示)。 因子1 包括T12 语言表达能力、T14 教学控制能力、T7 教学策略应用、T15 情境创设能力、T16 教学技巧使用、T21 教学诊断能力、T22 教学反思能力、T13 人际交往能力、T18 教学应变能力。 这些能力题项均与一般教师教学能力密切相关,可归纳为“教师基本教学能力”。 因子2 包括T8 历史知识运用能力、T17历史知识整合能力、T9 历史知识想象能力、T19 历史教学信息化能力、T20 历史教学评价能力、T10 历史教材研究能力、T11 历史资源选择能力, 这些能力题项均与历史专业教师能力水平密切相关,可归纳为“历史专业教学能力”。 因子3 包括T1 理想信念、T2 立德树人、T6 用心从教、T4 为人师表、T3 职业认同、T5 自我调节,这些能力题项均与教师职业素养密切相关,可归纳为“师德践行能力”。
表1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综上,中职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可归纳为教师基本教学能力、 历史专业教学能力和师德践行能力,与最初制定的理论标准框架基本一致。进一步分析可知,模型累计贡献率为87.49%,达到理想水平。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历史专业教学能力和师德践行能力的贡献率分别为34.62%、27.05%、25.82%,各能力指标的重要性存在差异。
为验证中职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指标是否具有代表性和解释度,本研究通过问卷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形成中职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模型(如图2所示)。数据结果显示,模型均方根残差(RMR)值为0.044,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值为0.038,比较拟合指数(CFI)值为0.921,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901,各项指标均达到模型理想适配标准,表明本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三大因子所对应的22个题项的因素负荷量均大于0.8 小于0.95, 表示结构模型基本适配度良好,能够有效反映每个要测得的构想特质。
图2 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模型
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构建包括师德践行能力、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历史专业教学能力三个一级指标,理想信念、立德树人、职业认同感等22个二级指标的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指标框架,详见表2。 其中,师德践行能力是一名中职历史教师的“入职门槛”,师德师风是教育教学的基础,一位有情怀、有感染力的教师,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基本教学能力是教师站稳讲台的基本功,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和合理的教学策略,擅长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学习情境,能把握教学节奏并根据课堂突发情况适时调整教学。 作为中职学校历史教师,要明晰中职教育教学目标及历史教育目标,知晓如何选择历史教学内容、如何整合历史知识、如何融合历史知识与职业教育,以体现中职历史教师的专业性。此外,在教师能力标准设置方面,也要考虑如何通过教育教学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以体现中职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价值性和有效性。
表2 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指标
中职学校历史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是保证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 直接影响学校发展和学生进步。具备较强教育教学能力,是对中职学校历史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根据教师能力标准研究分析,从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评估激励、自我增能四方面提出中职学校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师范教育是教师在入职前接受理论熏陶和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接受师范教育有助于在入职后更容易具有较高职业教育能力。师范院校加强历史专业学生培养,增加中职历史教师“存量”。 在培养过程中,增强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历史专业师范生送到中职院校进行见习、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基本能力,从源头上提高中职历史教师素质,提高中职历史教师“质量”。 制定中职历史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职历史教师入口关。 提高准入门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职教师资质。 地方政府部门和中职学校要不断完善中职教师的选拔、聘用和管理机制,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将取得历史教师资格证作为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将有教育实习经历作为从事教师的必要条件。同时严把“政治关”“师德关”,全方位考核新入职教师的历史素养和师德品格,避免师德人品欠佳应聘者流入历史教师队伍。 入职学校做好岗前培训,帮助历史新教师“站稳讲台”。入职初期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重要阶段, 岗前培训是在入门阶段提升师范素养、弥补教学短板的重要策略之一。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选修与必修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在校与在企结合的方式,开展中职历史教师岗前培训。 通过对教师上岗前全面、系统的培训,帮助中职教师实现从“学生”到“专业人”“技能人”“教育者”“科研者”等多重职业角色的转变,促使这一群体掌握历史教学理论和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历史课程“备课—上课—反思”的完整教学流程,知晓历史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反思基本流程和技巧,为中职历史教师“站稳讲台”奠基。
一是基于学校实施“校本培训”,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校本培训是中职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形式,中职学校应立足本校特色和历史教师需求,制定本校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规划,历史教师依此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二是传帮带指导。 中职学校通过“师傅带徒弟”的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形式,实施“青蓝计划”等,提升新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 三是研讨交流。 中职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和集体备课等活动,并开设教学午餐会、专题工作坊等,为青年教师之间的教学对话与交流提供平台。四是培训学习。中职学校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集体培训活动,根据教师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力图将理论传授、案例研讨、现场观摩等多种培训方式有效结合。
二是完善校外培训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针对“新手型”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和基本教学能力培养,尤其强化新手教师针对历史学科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方法与策略、历史教学设计、历史教学实施、历史教学评价等历史教学基本能力;针对“熟手型”教师,着手于历史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鼓励其开展教学创新,促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针对“高手型”教师,要帮助他们度过职业倦怠期,强化老教师的经验传承,鼓励他们指导年轻教师开展专业发展活动。 此外,完善培训体系,提高校外培训的有效性,如培训内容由“面面俱到”的全方位培训转向“条条说透”的精细化培训; 培训项目设计由统一制定转向特色设计,由综合培训转向个性化单项培训;培训形式也由基地培训转向综合采取线下混合研修、 在线培训、结对学习、跟岗研修、顶岗研修、访学研修、返岗实践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三是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整体提升中职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由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是促进教师共同发展、提升教学能力的理想途径。 中职学校可建立教学研究共同体制度,团队通过定期开展教学或科研方面的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实现信息共享、知识交流和共同发展。 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更应加强集体备课、说课、教学观摩的频率,共同体成员通过观察、学习、借鉴同伴教师的经验、知识、心得来提升自己,最终实现同侪互助、共享资源、平等对话。
中职历史教师评价应该从强调教学绩效责任转向以提升教学能力为导向, 从师德践行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策略与方法应用、教学反思与诊断能力等教师教学能力着手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继续深造联系起来,以充分调动中职历史教师的热情和专业发展的动力。
一是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评估考核体系。师德评价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起着导向、激励和调控作用。 在教师评优评先、骨干培养、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称号评定、绩效认定等工作中,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基础条件。 同时实施一票否决制,严惩失德违纪行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要明确师德师风监督机构,畅通问题投诉渠道,对教师失德违纪行为坚持“零容忍”。
二是建立指向教学能力发展的评价激励制度。合理利用评价反馈结果,引领教师不断反思与持续改进,进而达到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的目的。
三是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档案袋是职业院校教师反思教学、呈现信息、寻求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档案袋由教师个人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汇集,能引导教师直观地看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借鉴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利用档案袋对教师发展进行评价从而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我国也应充分运用教学档案袋收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为相关评估工作提供客观证据,这或许可成为中职历史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成效的重要资源。
中职历史教师要加强阅读和自主学习,不断精专业、强技能,有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基于教学反思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中职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日记、教学档案、微格教学等多种方式,审思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表现等,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我专业发展水平。 提升基于教学研究的教学能力。 有效教研可帮助教师发现教育观念、教学技能、学科知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推进策略和优化路径,形成可复制和可推广的教学经验。 中职历史教师要成为教育研究者,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理论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