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节日观

2024-03-19 06:01冯冬生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内涵文明

冯冬生

每年的12月下旬开始,10天之内三节连过,先是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是中国本土传统重大节日,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后是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西方基督教的盛大节日,因为盛大,所以和平安夜加在一起连过;最后就是1月1日的新年(元旦),是公历一年计时的起点,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特定符号,既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也有其纵向横向传播的文化价值。由于自媒体时代的广泛与自由,甚至有些许泛滥,所以在节日文化传播中就会出现一些不应有的现象:一是关于节日文化内涵的偏颇,或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或夸大其词;二是关于节日文化温度的冷热,或渲染炒作、或出言无状、或东拉西扯。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本土传统文化节日大部分跟农耕文明有关,节日文化中有些糟粕所在,比如奉神祭鬼、焚香化纸,应当逐步弱化退化。但许多精华的东西就应当传承传播:以春节为例,她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团圆节、狂欢节和感恩节。将团圆、狂欢、感恩的文化符号植入每个人的精神世界,这不仅是炎黄子孙特有的传统文明,也是每位世界公民都具备的时代素养。所以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是中华文化的胜利,也是世界文明的曙光。圣诞节是西方的傳统节日,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公元336年罗马教会开始过此节。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虽有悖于科学的唯物主义观,但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有价值的精神追求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如同中国儒家讲和为贵、道家讲尊重自然的思想一样,圣诞节前夜叫做平安夜,将“平安”二字渗入每个人的生活状态,这应当是人类社会每个生命体都共同坚守的公共法则;冬至这一日,从科学角度讲,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日理论上讲北半球白昼最短,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少,寓意寒尽春来、苦尽甘来。联合国在这个特别的中国传统节日将春节确定为世界节日真是意味深长……

节日,是每个人生活中的调节剂。我们每个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或平凡或伟大、既大众化而又独特的生活。有的人日子红红火火,把每一天似乎都过成节日,但大部分人还是希望通过节日的气氛将平常的生活营造得声色兼具。以节日饮食文化为例。在中国历史上,解决温饱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所以在中国传统节日的“吃文化”根深蒂固很好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洐生出丰富多彩的节日饮食文化,奔向小康的今天,参与体验、志愿服务、亲自下厨动手又进一步丰富了饮食文化的内涵,也增加了个人生活乐趣。时代不断发展变化,节日文化的一些项目将随之被新的项目取而代之,就是同一文化项目也不断推陈出新。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于传统的节日文化项目,也不能打击排斥应运而生的时代节日文化项目,参与营造节日文化氛围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生活得更开心更美好。

节日,是人际关系相处中的粘合剂。清明祭祖、重阳登高是为孝文化;中秋赏月、春节团圆是为聚文化。更多时候节日文化需要集体参与。平日里我们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行我素,但集体活动就需要共同的游戏规则以达到和谐相处。集体活动中每个人的优缺点都会充分暴露出来,可以出彩但绝不能出格,最要紧的是不能出局。节日文化恰似一面无形的镜子,照出每个人在社会人际交往中的融洽度。

节日,是人类文明的催化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有七夕,西方有情人节;中国有重阳节,西方有父亲节、母亲节。春节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节日,我们为之欢欣鼓舞,同样对西方圣诞节我们也应当理性接纳包容。将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或长津湖胜利之日等作为理由而试图阻止圣诞节是否有待进一步论证?我们的观点应当是,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有益于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精华积极鼓励走出国门;对于西方节日文化中可以借鉴的优秀成分欢迎走进国门;对于西方节日文化中有意低估敌视中华民族的成分则应当坚决予以回击抵制;而对那些不明节日文化真相,有意牵强附会的伪文化传播者应当如何呢?这应该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作者系兴县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栗树林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内涵文明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请文明演绎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漫说文明
挖掘习题的内涵
对不文明说“不”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