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日,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全国妇联四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各地进一步加强儿童玩具和学生用品安全管理。
通知指出,市场监管部门要压实生产销售企业主体责任,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督促电商平台经营者强化平台内经营者入驻资质资格审核,发挥技术机构、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企业依标生产、依规销售,不断促进产品质量提升。要加大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以儿童玩具和学生用品主产区、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和电商平台等为重点,加大“网红”玩具、学生文具用品抽查检查力度。会同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制假造劣等违法违规行为。
通知强调,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公安、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查堵存在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可燃性危害以及不良行为引导的玩具产品和学生用品,为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要指导学校严格校园日常管理,严禁劣质有害产品进入校园。对于集中采购的各类教玩具和学生用品,要建立“双审查”责任制,把牢质量、安全、健康的第一道关口。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研究解决。
通知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让学生正确识别和自觉拒绝危险有害玩具,做到不购买、不携带、不玩耍。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产品安全质量知识进校园”活动,会同妇联组织加强包括玩具安全在内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督促家长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引导孩子科学选择、正确使用玩具和学习用品。
日前,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印发《关于实施2023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的通知》,决定实施2023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计划培养奖励300位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对入选的乡村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奖励,每人一次性奖励1万元(税后)。
《通知》指出,计划实施范围包括乡村学校(含乡中心校、村庄学校)任教教师,乡中心校正职校长除外。基本条件主要有4点,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爱国奉献精神。二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师德师风,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恪守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学术道德规范等职业道德规范。三是热爱乡村教育事业,在乡村学校任教5年以上且目前仍在乡村学校任教。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立德树人成效突出。四是年龄在35周岁以下(出生日期在1988年1月1日之后)。
《通知》明确,2023年度共培养奖励300人。由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出资,对入选的乡村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奖励。
近日,“逐梦冰雪拥抱未来”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系列竞赛在吉林长春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万名师生参加启动仪式。
此次系列竞赛包含第4届全国大学生越野滑雪锦标赛暨第32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越野滑雪项目选拔赛、2023年中国中学生越野滑雪锦标赛、2023年中国中学生冰球锦标赛、2023年中国小学生短道速滑冬令营等共16项比赛,涵盖大中小各学段,将接续在长春市、吉林市举办,持续到2024年2月末完赛。目前已有来自20余个省份、400余所学校的4570名运动员、教练员报名参赛。
近年来,吉林省教育系统深入推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行动,从普及冰雪运动课程、办好学校冰雪赛事、建强冰雪特色学校3个维度持续发力。2023年共培训冰雪体育教师56期2300人,聘用57名优秀退役运动员到校任教,1378所中小学校开设冰雪体育课程,255所中小学校自浇冰场,实现“操场变冰场”。通过发放学生冰雪消费券,80余万名中小学生走上雪场冰场,共上校外冰雪体育课。
本项赛事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主办,吉林省教育厅、长春市教育局承办。
近日,湖南省发布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旨在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引领和支撑新时代湖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据悉,湖南将每3年开展一次特级教师评选,将乡村学校任教20年以上的优秀乡村教师优先纳入“湖南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项目。确定每年9月为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教育月”。积极实施国家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支持中小学优秀教师在职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支持高校开展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
方案提出,湖南将持续实施“芙蓉计划”教学名师项目,大力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每3年遴选培养100名省级名师名校长,带动培养1000名卓越教师校长,滚动培训1万名以上市县青年骨干教师校长,培养造就一大批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坚持将公费定向师范生作为乡村教师补充主渠道。
方案明确,将有至少1年农村学校工作经历作为申报中小學教师系列副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将有3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工作经历作为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加大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和紧缺学科教师补充与校际共享,采取转岗培训、银龄讲学、学区一体化管理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切实解决不同区域、学校、学段、学科之间教师结构性、阶段性缺员等问题。
近日,为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热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
湖北提出,通过3年时间,基本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试点范围包括省属高校、科研院所。中央在鄂高校、科研院所,省内国有企业、具有科研活动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经主管部门同意,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均可参照执行。
湖北提出,国家设立的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完成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属于单位。试点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实际,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前提下,按照权责对等、贡献与回报匹配的原则,将本单位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或接受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委托形成的归单位所有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成果完成人(团队)。授予成果完成人(团队)权属比例一般不低于70%。试点单位可赋予科研人员不低于10年的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
在职称评聘、绩效考核、人才评价、项目评审等方面加大成果转化绩效的权重。试点单位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可产业化成果的科研人员,经单位同意,可以兼职到企业等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或离岗创业,原则上保留人事关系3年。
浙江省启动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行动共有26项重点任务,持续时间半年。
按照要求,各校要严格食堂准入,全面建成“阳光厨房”,保持“阳光厨房”在线。建立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食堂配备包保干部,落实“三张清单加一项承诺书”制度。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督导评价体系,建立家长、师生食堂问题投诉渠道和反馈机制。对校园食堂采购的食用油及其制品、粉絲粉条、调味品等重点食品开展专项监督抽检,并通过“百姓点检”等方式开展抽检。
此次行动将对全省范围内所有学校、相关人员实行全量约谈承诺、全员培训考核,依法查处一批重点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清退和规范一批承包经营企业。
为加大对教育基础薄弱县中帮扶力度,带动和提升全省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日前,在尊重高校意愿、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结合县中实际需求,统筹考虑就近就便等因素,河北省教育厅确定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28所高校帮扶晋州市第一中学、唐县第二中学、内丘县第四中学等78所县域普通高中。
河北要求,各有关高校要结合县中实际需求,在充分协商基础上制定帮扶工作方案。有关高校、市县、县中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派驻校长教师团队食宿和交通补助、开展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等工作支出。被帮扶县中要主动作为、积极对接,保障教师参加培训交流等活动的时间,为帮扶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高校和县中做好对接。各有关高校要积极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学科教研、顶岗实习、支教、培训教师等形式开展帮扶。鼓励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创新帮扶模式。
河北本次帮扶行动的重点任务主要是深化县中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县中管理水平提升和促进县中特色多样化发展。帮扶高校要指导帮扶县中完善课程实施规划,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不断完善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发展指导;充分利用专业资源,指导县中开发和丰富选修课程,推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开展,指导县中完善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校内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近日,福建省《中小学生营养配餐指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由福建省营养师协会发起,全省多家供餐单位共同参与制定,旨在为6至17岁中小学生的营养配餐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
“在《标准》出台之前,我们作过调研,中小学生蛋白质、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存在一定超标现象,维生素及钙等摄入不足。”
福建省营养师协会会长刘彦雯说,针对此前的调研数据,《标准》分别从6至8岁、9至11岁、12至14岁、15至17岁四个年龄段学生特点出发,明确了“每人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所需量”“中小学生每人每天(周)食物种类及数量”等数据,“以后,配餐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合理安排每天学生餐的食物搭配”。
在制定《标准》时,制定者充分考虑到福建居民饮食习惯,从山海百味中精选出笋、鲤鱼、草鱼、海虾等富含主要营养素的食物,提出宜每周安排鱼和各种水产品两次。此外,肉类优先选择水产类,禽类、畜肉宜以瘦肉为主,动物内脏每月食用2至3次。
孩子的一日三餐吃什么?《标准》从早餐、午餐、晚餐提供了中小学生一周带量食谱示例,还可以根据“本地居民主要食物互换表”,在同等能量和蛋白质摄入范围内,对食材进行调换。
该《标准》从2023年4月开始起草,在此期间,福建省营养师协会不断进行跟踪、评估和调整,收集、整理并分析了大量数据,包括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营养需求、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等,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权威性。
重庆市卫健委、重庆市教委日前联合印发《重庆市托幼一体化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将充分利用幼儿园布局规划、管理机制,支持幼儿园在满足3至6岁幼儿入园需求的基础上,招收2至3岁幼儿开展普惠性托育服务,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满足家庭多层次、多样化托育服务需求。
管理办法提出,开展托育服务的幼儿园,应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版)》要求,在幼儿园登记证书业务范围中注明“托育服务”或由属地教育部门出具可开展托育服务的证明,并在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完成备案。
为保障托育服务质量,管理办法明确,提供托育服务的幼儿园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从业人员应当具有婴幼儿照护经验或相关专业背景,受过婴幼儿保育相关培训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并取得保育师或育婴员资质证书。托育班备案信息、托育服务费和餐费收费标准、运营补贴等相关信息,每年应在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教育部门官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记者从2023年青岛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会暨联盟办园现场会获悉,自2020年青岛市出台《关于推进学前教育联盟办园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市联盟办园工作“8种模式”实现各级各类幼儿园全覆盖。
会上,青岛市学前教育跨区域城乡幼儿园联盟举行了签约仪式,15所城区园分别与15所强镇筑基试点镇的中心幼儿园结成联盟,双方将围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提升保育教育质量等方面开展合作。
据了解,自联盟办园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各区市紧扣扩优提质目标,充分发挥优质园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幼儿园从“单打独斗”转为“组团发展”。目前,“优质公办园+分园”“城区优质园+农村园”等8种学前教育联盟办园模式,已实现各级各类幼儿园全覆盖。各联盟通過资源共享、课程共研等机制,探索形成区域性学前教育特色品牌。另外,联盟办园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联盟内互评、区级全面评、市级抽评的评价办法。
3年来,青岛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9所,增加学位2.6万个,全市普惠园覆盖率从90%提升至95%。近两年,市级共拨款2428万元,完成改造农村薄弱园132所,全市新启用公办园172所,其中民办转公办幼儿园101所,新增公办学位4.5万个。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7%。
福建省福州市体育局等五部门近日出台《福州市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
福州要求,全市各类公办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原则上,在开放日里每天开放的时长不少于8小时。开放的场地和设施包括学校室外操场、球场、田径跑道、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除球类、器械场地,原则上不限制入场人数。
福州明确,每所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具体时段,由学校根据教学活动安排,结合季节、天气等因素合理确定。原则上,每天11时至15时不作为开放时段。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迟于7时,开放至21时。周末、节假日每天开放时间不迟于8时,开放至20时。各学校也可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如场地无法对外开放,学校须提前12小时向社会公告;暂停开放超过一周的,要向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执行。
福州各类公办学校室外体育设施均应免费向本校学生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应与属地街道(乡镇)合作,有组织地向周边社区居民免费开放,尽量做到“即约即入”。学校应在校门醒目位置张贴公告,告知入校锻炼人员入场规则,提出健康管理和安全使用场地设施的基本要求及相关各方责任。如果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拒绝开放,或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社会公众入校锻炼,或以不正当理由长期或经常性暂停开放,所属教育行政部门要责令其整改,并给予效能诫勉谈话。
责任编辑何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