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研究*

2024-03-18 08:32李晨帅王亚雷
光明中医 2024年6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肠系膜腹痛

李晨帅 王亚雷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主,是引起小儿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以脐周或右下腹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腹泻,伴食欲欠佳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现代医学多通过禁食、输液,口服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复发率较高,影响患儿正常学习和生活。中医学将其归为“腹痛”的范畴,小儿机体柔嫩、气血未盛,小儿胃肠黏膜极易受到反复刺激,严重影响小儿胃肠功能。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针刺、艾灸、推拿等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在临床应用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采用揿针足三里埋针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获得明显疗效,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6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治疗组男 15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8±1.97)岁;平均病程(7.70±2.49)d。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6±2.32)岁;平均病程(7.79±2.83)d。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2组患儿淋巴结纵径 横径比较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中有关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以腹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为阵发性隐痛或痉挛性疼痛,部位不固定;可伴有发热、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病原学检测可在大便中培养出病原菌或分离出病毒;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参考借鉴高频彩色超声鉴定结果:在1个区间中,肠系膜上存在≥3个淋巴结声像,且最大长径>10 mm,而横径>5 mm,两者之间比例>2,淋巴结串珠形状或簇状排列,且血流增加[3,4]。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5]腹痛乳食积滞证制定:腹部胀满不舒,脐周疼痛,按之痛甚,嗳腐吞酸,或偶发呕吐,腹胀,大便秽臭,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呕吐酸水,舌苔厚腻,脉滑。

1.3 纳入标准①具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症状,符合上述彩超诊断标准;②年龄3~10岁,男女均可,无严重心肝肾等全身器质性病变;③监护人认可,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参加本研究,并有良好的依从性。

1.4 排除标准①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胃肠炎等其他急腹症;②合并严重并发症;③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功能障碍;④合并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⑤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治疗方案,给予头孢克肟颗粒[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12,规格:50 mg],每次3.0 mg/kg计算给药量,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必要时给予退热、止泻、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予揿针埋针双侧足三里,7 d为1个疗程。具体操作步骤与要求:施术前准备:①针具选择:清铃揿针(四川源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62271259);②部位选择:双侧足三里穴;③体位选择:坐位或以患儿舒服的治疗体位为准则;④消毒:医者操作前七步洗手法洗手,并用75%乙醇在施术部位消毒,使用一次性皮内针。施术方法:选取足三里,施术者一手固定皮肤,另一手持镊子夹持针尾直刺入腧穴皮内,然后用透气防敏胶布直接覆盖、粘贴固定于局部,预防揿针脱落。每日按压胶布2~3次,每次1~3 min,以患儿耐受为度,2次间隔约4 h,埋针时间夏季1~2 d,其他季节2~3 d。注意事项:埋针部位持续疼痛时应出针,埋针期间局部发生感染应立即出针,并进行相应处理。

1.6 观察指标①淋巴结大小变化情况: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后接受腹部彩超检查,观察并记录肠系膜淋巴结的横径和纵径变化情况;②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儿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1500 r/min 离心处理后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CT、IL-6水平;③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腹痛、腹部压痛、舌脉等主症以及面色、食欲食量、恶心呕吐、腹胀、大便等次症进行评分;④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填写不良事件表。

1.7 疗效判定标准①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其中,主症包含腹痛、腹部压痛、舌象、脉象;次症包含面色、食欲、恶心呕吐、腹胀等。临床痊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总痊显率=(临床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制定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无腹痛,实验室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腹部彩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在正常范围;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腹痛基本缓解且无反复,无需使用解痉止痛药,实验室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腹部彩超显示淋巴结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有效:腹痛缓解,中途可有1~2次疼痛反复,需要使用解痉止痛药,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幅度较小,腹部彩超显示淋巴结较治疗前缩小;无效:腹痛症状未缓解,每日必须使用解痉止痛药物,实验室相关指标无变化甚至有加重趋势,腹部彩超显示淋巴结同治疗前或增大。总痊显率=(临床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儿淋巴结纵径 横径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变化比较,P<0.05,说明2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缩小淋巴结纵径、横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说明2组治疗方法在缩小淋巴结纵横径方面,疗效相当。见表1。

2.2 2组患儿IL-6 PCT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IL-6、PCT水平比较,P<0.05,说明2组治疗均能降低患儿的IL-6、PCT等炎性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在降低IL-6、PCT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儿IL-6 PCT比较 (例,

2.3 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P<0.01,说明2组治疗均能有效减少患儿各项主症症状,治疗后各项主症组间比较,舌象、脉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组治疗在改善舌脉方面,效果相当,腹痛、腹部压痛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腹痛、腹部压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2组治疗前后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2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儿各项次症症状,治疗后各项次症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改善次症症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3 2组患儿主症积分比较 (分,

表4 2组患儿次症积分比较 (分,

2.4 2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总痊显率高于对照组。见表5。

表5 2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2.5 2组患儿疾病疗效比较2组患儿疾病疗效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总痊显率优于对照组。见表6。

表6 2组患儿疾病疗效比较 (例,%)

2.6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3例,其中发热2例,皮疹1例;治疗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例,为局部皮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揿针,又称揿钉型皮内针,是临床儿科中皮内针的常见使用类型,由于儿童患者针刺留针存在一定的困难,揿针安全无痛,方便活动的特点,更适合于儿科使用,其主要作用是给患儿皮肤以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以达到防治的目的。中医理论认为,“肚腹三里留”是治疗胃肠疾病的经典用穴规律。足三里作为胃经合穴,胃腑之下合穴,为治疗小儿腹痛的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健脾和胃、调理气机的功效,通过刺激足三里可健脾消积、升阳益胃。研究表明,辨证应用足三里单穴治疗脾胃疾病应用广泛,尤善于治疗腹痛、腹胀等相关疾病[9]。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之后,儿童的淋巴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病毒及其毒素沿血液循环到达远端回肠的淋巴区域淋巴结,并停留于此,易导致该病发生[10,11]。西医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也存在着药物过敏、耐药及不良反应等不足,而中医药诊疗具有成本低、见效快、不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诊疗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根据其症状,可归属于“腹痛”范畴,小儿腹痛多因寒热、饮食、情志、虫积等因素而引起,病机则以不通则痛为要。《医宗金鉴》载:“若父母过爱,乳食无度,则宿滞不消而疾成矣”。脾主运化,其气主升,胃主收纳,其气主降。小儿脾常不足,若乳食不节,则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故小儿腹痛以乳食积滞证较为常见,同时,因小儿肺常虚,肺卫受邪,宣发肃降失调,下至大肠传导失司,肠间积滞,气机运行不畅,不通则痛[12]。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的亮丽瑰宝,具有操作简便、不良作用小、依从性好,经济实用等优点,足三里定位简单、易于操作,且院内儿科临床应用揿针治疗儿童腹痛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好的口碑。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淋巴结大小的变化、症状改善以及降低相关炎性因子IL-6、PCT等指标,进一步证实,采用揿针足三里埋针配合抗生素方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较单用抗生素治疗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好。

总之,揿针足三里埋针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患儿的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肠系膜腹痛
扁桃体炎并发颈淋巴结炎 贴敷见效快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