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琴,王淑荟,吴培娴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3.福建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医学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熟练掌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实习技能,尤其是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知识,能够胜任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特别是医疗卫生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1]。作为一个培养高质量卫生管理人才的专业,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设立时间较短,学科相关体制建设和管理模式在发展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学科覆盖范围小,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问题[2]。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相关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3]。近年来,各医学院校对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纷纷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逐步探索和优化学科设计,力争培养出高质量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但是,目前该专业就业仍存在部分毕业生未从事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以及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同时,院校教育分为在校期间的理论教学与在实习基地的实习教学,其中,实习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体现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对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本文通过调查福建医科大学连续3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方向)学生在实习基地轮转实习期间接受的实习教学情况,探讨提升该专业师生教学与实习能力的对策,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形势。
本研究以福建医科大学2017 级、2018 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方向)的毕业生,2019 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方向)的实习生以及部分带教教师为研究对象。
1.2.1 问卷调查法 自制问卷并以问卷星的形式发放,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就业情况、实习轮转科室频次、学生实习的收获情况、学生实习期间工作量、带教教师指导情况、实习期间遇到的困难情况等。问卷共发放239 份,收回有效问卷209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7.45%。
1.2.2 深入访谈法 随机抽取24 名实习生和10 名带教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对医院实习教学的感受和建议。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并对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对象为福建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方向)2017 级、2018 级毕业生及2019 级实习生,共209 名学生自愿参与,其中已毕业人数占66.51%(139 人),未毕业人数占33.49%(70 人)。在实习阶段,150 名学生在医院实习,占71.77%。在医院实习时,轮转科室频次为1 周轮转一个科室的比例为26.00%,2 周轮转一个科室的比例为43.33%,实习期间没有轮转科室的比例为16.67%,见表1。本文主要以在医院实习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earch subjects
问卷中实习生实习收获情况共6 题,其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满足学习需求”“对今后工作帮助很大”“提升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对从事这一行业的期望”这5 题分别设“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不太符合”“很不符合”5 个选项,本研究以“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3 个选项为实习生对选项的认可,占比分别为91.33%、88.67%、90.00%、82.00%、85.34%。实习后“显著提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工作技能”及“人际交往能力”,分别占74.00%、76.67%,具体见表2。
表2 实习生实习收获情况(n=150)Table 2 Interns' gains from internship(n=150)
实习生对工作量的感受分为5 个等级,分别为 “非常大”“比较大”“一般”“比较小”“非常小”5 个选项,本研究以“非常大”“比较大”2 个选项作为实习生对工作量大的认定,占比为22.66%,其余3 项认定为工作量小,占比为77.34%。关于决定工作任务的因素,由“带教教师制定的学习计划”决定的仅占13.33%,由“科室的工作量”决定的占24.67%,而由“以上两者因素结合”决定的达62.00%,见表3。
表3 实习生的工作量及决定工作任务的因素(n=150)Table 3 The interns' workload and the factors those determine their work tasks(n=150)
问卷通过7 道选择题反映实习生对临床实习基地带教的感受。在“带教教师起到的帮助作用”一题中,将“很有帮助,能够主动指导”“在请教时能够给予帮助”认定为带教教师起到了帮助作用,这部分学生占92.00%。“带教教师适时询问及关心学生日常生活、思想状况”“带教教师对学生的择业或就业进行指导”“带教教师在实习前期介绍科室业务,让学生有初步了解”“带教教师明确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这4 题均将“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3 个选项认定为对问题的正向认定,学生占比分别为86.00%、82.67%、94.00%、89.34%。“对带教教师的指导及时性满意度”一题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认定为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指导及时性表示满意,占比为96.00%。实习期间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实际锻炼的机会”(42.67%) 和 “掌握的理论知识不牢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44.67%),见表4。
研究者随机抽取3 家实习基地的实习生24 名和带教教师10 名进行访谈,深入听取师生对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现状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访谈对象反馈,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参与问卷调查的已毕业的学生有139 人,班级统计的就业情况显示,已就业人数仅有98 人,41 人处于毕业但未就业的状态。轮转实习的时间太短,医院职能部门较多,短暂的轮转实习无法满足实习生到每个职能科室实习的需求,还未熟悉又轮转到下一个科室。实习时间短暂,实习生未能熟悉实习科室的工作,带教教师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常无法抽空指导并让实习生动手操作具体工作,而是自己快速完成,导致实习生只能做个旁观者,无法动手实操。
3.1.1 良好的实习是连接校园学习与实际工作的重要桥梁 医院职能部门管理岗位是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重要去向之一,因此,毕业前到医院实习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实习生通过实习,能初步了解医院的组织架构、相关职能科室工作岗位的职责、临床医技科室的设置及日常医疗工作基本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对从事医疗管理行业的期望,满足实习生的学习需求。91.33%的学生表示能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知识;74.00%的学生表示能够提高工作技能,76.67%的学生表示能显著提高人际交往能力;90.00%的学生表示实习对今后的工作帮助很大,起到连接校园学习与实际工作的重要桥梁作用。
3.1.2 良好的实习促进实习基地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带教教师通过制定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工作,能够促使自身提高教学水平,使用与时俱进的较为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教学,对学生的实习、择业、就业进行指导,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进师生感情,动态了解每一年毕业生的情况,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为医院招聘时选择相关专业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实习基地通过实习管理,接触学生带来的新理念,促使自身不断优化教学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基地教学管理水平。
3.2.1 轮转期间的实习安排欠合理 实习阶段轮转科室安排不合理。26.00%的学生表示1 周轮一个科室,16.67%的学生表示没有轮转科室。“三甲”医院的职能科室数量在20 个左右,能够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科室在10 个左右(主要是医务部、护理部、院办、党办、宣传部、人事处、科教处、医保办、门诊部、预防保健科、工会等科室),短暂的轮转实习时间无法满足实习生到每个职能科室实习的需求,每个科室实习1 周,仅有5 天,实习生常常刚刚了解科室的一些工作内容,对人和事均未熟悉,还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就轮转到下一个科室,处于“走马观花”的状态,无法达到实习目的。
3.2.2 实习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和落实11.34%的学生认为实习不能满足学习需求,10.00%的学生认为实习对今后工作帮助不大。究其原因,在于实习单位欠缺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未明确制定或落实毕业生实习教学计划,多处于想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收获的状态,缺乏具象化的教学目标,实习教学常常流于表面,形成一种“形式”实习,给予实习生动手的机会较少。21.34%的学生认为实习期间工作量较小和非常小,18.00%的学生表示未能提升对专业的学习兴趣,14.67%的学生表示未能增强从业期望,实习教学成果无法与毕业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
3.2.3 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在实习期间遇到的困难中,44.67%的学生表示掌握的理论知识不牢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12.67%的学生表示与实习单位员工相处困难,这些原因可能与学生自身素质有关。在校期间,学生未做到理论与实习的有效结合,对本专业认识不足,无明确的目标,缺乏专业学习兴趣[4];在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学习不够刻苦认真,自身能力不足,专业能力欠缺。实习让学生面对新问题、新考验,更强调其综合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但当前大部分学生均是独生子女,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融洽开展工作的综合能力有限,难以胜任复杂环境下医院管理类岗位的综合素质要求。
3.2.4 带教教师在实习教学中的作用有待提升 教师是实习教学体系中核心主体之一,顶层设计合理性的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靠教师来完成[5]。在实习教学中,存在教师缺乏对实习教学体系的整体认识、不明确自身在实习教学中的作用等现象,教师在实习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欠缺。6.00%的学生表示带教教师没有提供帮助,2.00%的学生表示没有带教教师。13.33%的学生表示实习期间的工作任务是由带教教师制定的学习计划决定的,24.67%的学生表示是由科室的工作量决定的,62.00%的学生认为是由以上两者结合共同决定的。14.00%的学生表示带教教师没有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状况,17.33%的学生认为带教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择业或就业进行指导,6.00%的学生表示带教教师没有在实习前期介绍科室业务,没有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室工作。由此可见,带教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的作用和影响力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首先,在本科理论课程学习阶段调整实习教学活动,在明确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加大实习课程的开设比例,应用双向互动教学[6]、主题讲座[7]、企业资源规划沙盘模拟教学[8]等方法,模拟问题场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予以解决[9],让其有机会了解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了解医药体制改革、城乡医保、分级诊疗、药品管理等当前卫生事业管理发展重点内容和新理念,提前模拟适应就业实习,深化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知。其次,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岗位之前,对学生进行工作岗位培训,提升其对医疗卫生单位整体架构和科室职能的认识,清楚自身实习目标,在实习中将就业目标和实习相结合。再其次,注重开展实习生岗位专题教育,邀请不同岗位的实习带教教师讲授不同岗位的工作情况,深化就业认知水平,达到良好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最后,将教学内容体系划分为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3 个培养层次,加强不同层次能力目标与实习教学模块之间的关联度,提高实习教学就业导向性,形成一体化的能力培养体系。
实习带教教师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沟通反馈的重要桥梁。实习基地应该加强对从事实习教学教师的业务培训[10],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习带教师资队伍建设,明确实习科室带教教师职责,提高实习教学能力。根据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制定实习生教学目标、技能项目及实际实习内容,落实实习科室带教安排,提高实习生实习积极性与可操作性。培养教师的整体实习教学观,引导教师提供工作现场实践机会,科学合理地开展实习教学,让学生在实习中了解工作岗位职责。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以就业需求为导向,选择科室中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带教教师,强化素质教育和实习教学能力培养,鼓励带教教师申报科研课题、进行社会调查[11],定期开展述职与评先评优,激发教师实习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12],从而更早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毕业实习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1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实习心态敷衍、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与欠缺科学严谨的实习管理和互动机制有关。学校应指定专人密切与实习基地总带教教师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基地的实习情况。开通实习生意见反馈渠道,对实习情况进行考核,如定期召开实习生会议、汇报实习工作、了解实习状况与意见反馈等。同时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提早了解未轮转科室的工作情况,保障实习效果[14]。设置科学的实习考勤制度,督促学生开展实习活动,提升专业存在感,减少学生被边缘化的现象,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与意识。
提高实习教学的管理水平是保障毕业前实习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基地应根据实习教学的新发展不断完善实习教学管理制度,为新方法、新平台的使用提供保障。建立一个覆盖实验大纲、实验教学、实习报告、实习大纲等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体系,把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放在实习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构建一个科学的实习教学文件管理系统,发挥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善实习教学的作用。
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培养高质量卫生管理人才、为各医疗机构和单位输送专业实用人才与复合型管理人才为目标。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应高度重视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开设实习课程,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机会,深化对实际工作的认知;在实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岗前培训、岗中讲座、阶段汇报等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存在感,提升实习质量和自我管理意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使用专业技能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以便就业后更快融入实际工作;加强实习基地教学建设,学校指定专人定期或不定期与实习基地总带教联系,了解实习情况;每年举办实习基地带教教师培训班,提升带教教师实习教学水平和技巧,真正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