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忠
战火硝烟中,他是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老革命”,经历“九死一生”,信仰更加笃定;和平年代,他是笔耕不辍的人民作家,创作了一部部经典的作品,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他一生坎坷却矢志不渝追求光明和真理,革命激情燃烧熔铸于字里行间;他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跋涉了一个多世纪,百岁高龄仍在坚持写作,如今,他的故事愈加醇厚、愈加具有穿透时空的魅力。他,就是当代作家马识途。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1915 年1 月出生于四川重庆忠县石宝乡的一户书香门第。幼年时,他在本家祠堂办的私塾读书,深受传统文化浸染。16 岁那年,他独自前往北平求学,并于1936 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化工系。和鲁迅希望学医救国的志向相似,他想走工业救国之路,但目睹毕业后的学长们不是当买办,就是进机关做“文抄公”,他很快明白,不彻底改变中国,工业救国只是一场梦。
在中央大学读书期间,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38 年经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钱瑛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此,他还将名字由马千木改为马识途,取“老马识途、觅得正确道路”之意。
入党后的马识途给自己定了八个字:“相信胜利,准备牺牲。”在风雨飘摇的革命战争年代,马识途长期从事隐蔽斗争,是我党一名优秀的地下工作者。回忆当年的情景,他说:“早上出门,晚上能不能回来都没有把握。我要经常伪装自己,一直留着胡子,碰到问题了可以一下子把胡子刮了。身上常备两副眼镜,一副金属架子的,一副塑料架子的。帽子里外的颜色也不同。出门要预备一件雨衣,有两面,一看不对头就马上翻过来,变成另外一件衣服。”这些看似寻常的话语,背后却藏着“生死一瞬”的惊心动魄。
马识途把那段日子称为“九死一生”,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没有被危险吓退,依靠丰富的经验以及对党绝对的忠诚信念,他一次次地脱离险境。
马识途与他的结发妻子刘蕙馨从大学相识、相爱,后来又一起投身革命事业。1941 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由于叛徒的出卖,时任中共鄂西特委妇女部长的刘蕙馨被捕,并于同年冬壮烈牺牲。和妻子一同被抓进监狱的不满一岁的爱女也随之下落不明。
为避免马识途身份暴露,上级党组织让他报考西南联合大学,到昆明隐蔽。马识途以马千禾的名字考入西南联大。在那里求学的同时,他继续在隐蔽战线开展党的工作。1945 年,从西南联大中文系毕业后,马识途被派到滇南做地下党工作。第二年,他奉调回四川,担任地下党川康特委副书记,一直战斗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四川省建委主任、西南局及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领导职务,直至离休。
经历“九死一生”的马识途,不仅是革命家,还是文学家。在他的身上,一名革命家的坚定刚毅与一名文学家的热情活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1941 年,考入西南联大的马识途师从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文学大师,良好的学习环境,加上他本来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马识途开始尝试写作。其间,他创作了大量散文、诗词、小说,但因隐蔽工作的需要,作品均未公开发表。在奉命调离昆明时,他遵守地下党秘密工作的纪律,将所有作品文稿付之一炬。
马识途重新执笔写作,是在20 世纪50 年代末。1959 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任《四川文学》主编的沙汀找到马识途,想请他写一篇革命回忆录性质的小说。推托不过,马识途便创作了一篇名为《老三姐》的短篇小说。令他意外的是,该文在《四川文学》发表后,《人民文学》也予以转载。这引起了当时中国作协领导邵荃麟、张光年的注意,能进行文学创作的革命老同志不多,他们希望马识途能继续写下去。但马识途有所顾虑,平时工作太忙,没多少时间创作。邵荃麟对他说:“写革命文学作品,对青年有教育意义,多做一份工作,等于生命延长一倍,贡献更大,何乐而不为?”这番话打动了马识途。之后,他便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创作,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了《找红军》《小交通员》《接关系》等作品,并陆续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四川文学》等刊物发表。
1961 年,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马识途找到了失散20 年的大女儿。此事传开后,沙汀鼓励他写一部长篇,这就是后来的《清江壮歌》。这部融入情感与理想、情节跌宕起伏、反映湖北恩施地下工作者斗争事迹的小说,被《成都晚报》《四川文学》连载,不仅受到读者的喜爱,也引起文坛的关注。1966 年春,《清江壮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也奠定了他在巴蜀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随着《清江壮歌》的出版发行,写作成了马识途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1983 年,他的川味长篇小说《夜谭十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全国掀起了阅读狂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对该作品进行了连播。《夜谭十记》中的部分章节,还被姜文改编成华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让子弹飞》,获得巨大成功。几十年来,他创作了近800 万字的文学作品。除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巴蜀女杰》《京华夜谭》《雷神传奇》《夜谭续记》等,还有长篇纪实文学《沧桑十年》《在地下》,中篇小说《三战华园》《丹心》,短篇小说集《马识途讽刺小说集》,散文集《西游散记》《景行集》,杂文集《盛世微言》,回忆录《百岁拾忆》……他成为继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后四川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同时,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一起被称为“蜀中五老”。
马识途的艺术创作持久而旺盛,年逾百岁依然笔耕不辍。106 岁时,他还出版了自己的新作《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和散文集《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2023 年,马识途获得川观文学奖终身成就奖,授奖词写道:“马识途少出夔门,志怀报国;百岁不老,笔耕不辍……戎马与笔墨,革命和文学,在他的身上完美融为一身,他以革命的行动再造家邦,以文学的妙笔书写时代。”
马识途今年已109 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每日读书看报,习字作文。那么,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其实,他的长寿秘诀并不复杂,就是每天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坚持适当活动,以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当然,光靠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有乐观的心态。在回答 “为何长寿”时,他曾说,秘诀很简单,就是“不言老,要服老;多达观,少烦恼;勤用脑,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饱;戒烟癖,酒饮少;多运动,散步好;知天命,乐逍遥;此为谓,寿之道”。此外,他还分享过一个可以命名为“五得”的心得:“吃得、睡得、走得、写得、受得,这‘五得’是我的长寿之道。”
马识途晚年曾两次患癌,但他都成功地击败了病魔。乐观坚强的马识途说:“我的生活字典中,没有‘投降’两个字。”2001 年他查出肾癌,首次面对癌症的马识途自书:“我行我素,无愧无悔。”2007 年他再患肺癌,第二次面对癌症,他与病魔抗争的方法就是坚持写作,在病房里写出了《夜谭十记》的续集《夜谭续记》。作品初稿完成之际,医生告诉他,肺上的肿瘤阴影不见了,血液指标也完全正常。他戏言道: “咋个,癌魔和我斗,落荒而逃了吗?”
晚年的马识途在坚持读书、写作的同时,也坚持练书法。他的个人书法作品,曾三次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展出。2014 年1 月,马识途书法展在四川省博物馆一楼大厅开展,200 多幅作品随后进行义卖,他将义卖所得的230 余万元全部捐给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设立“马识途文学奖”,每年评选一次,以资助热爱文学、追逐梦想、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2019 年和2021 年,他又将两次义卖书法作品所得的105 万元和50 余万元捐给四川大学,以奖掖后学,希望通过文学引领大家奋发向上。
马识途将他在成都的书斋命名为“未悔斋”,取自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他对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最真实的写照。2024 年1 月,在马识途生日到来之际,中国作家协会发来贺信:“先生爱国、进步,将对真理的追求融入自身文学创作中,先为革命前辈,再成文坛大家。期颐之寿,先生的作品,令人倾慕;先生的精神,如清风拂过,恩泽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