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
惠安县总医院儿科,泉州 362100
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疾病,即胆红素超过正常水平,导致皮肤、巩膜发生黄染现象[1]。生理性黄疸大多可在出生后3 d 后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予以治疗干预,避免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2]。新生儿不具有生活自理能力,配合度低,因而对护理有极高的要求。目前,为在黄疸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取得理想效果,展开多种护理模式的尝试[3]。精细化护理是一种强调具体化、精细化的护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支持,满足疾病诊疗的各种需求[4]。精细化护理在临床应用中可极大提升护理质量,尤其适用于护理要求高的患者群体,可对疾病康复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本研究将精细化护理应用于黄疸患儿治疗期间的护理中,探讨精细化护理的应用价值。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2 年8 月至2023 年7 月我院收治的88 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纳入标准:①胆红素超标,足月儿>221 μmol/L,早产儿>257 μmol/L,黄疸升高在出生后24 h 内发生,诊断为病理性黄疸;②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同意书;③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先天性疾病;②非常规治疗患儿;③过敏体质;④主要器官发育不全。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各44例。患儿在确诊黄疸后,采用常规光疗及药物的治疗方案,其中光疗选择间歇照射蓝光的方案,蓝光双面照射3~6 h 后,停止休息2~4 h,照射时间3~5 d,具体按照医嘱执行。
对照组治疗期间予以患儿常规护理,满足治疗的需求,实施流程:开展健康宣教,向家属讲解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原因,并介绍黄疸的治疗、预后,避免家属过度担心。帮助家属疏导负性情绪,介绍治疗方案的优越性,本院的护理优势,使其保持相对平静的心理状态。黄疸患儿病房勤通风,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儿的皮肤、黏膜,做好皮肤、黏膜的保护,并观察患儿的症状表现。治疗期间佩戴好眼罩,做好局部的保护,穿戴柔软的纸尿裤。协助完成胆红素水平的监测,按医嘱停止光疗和药物。治疗期间如患儿有异常表现,及时通知医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具体包括:(1)精细化环境护理,为患儿的治疗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夏天有必要可适当降低1~2℃,湿度维持在60%左右。病房中使用遮光窗帘,按室内光线强度调整适宜。每日定时清洁病房,光疗箱、监护仪、输液泵等规范使用,定期清洁消毒。每日治疗、护理相关操作集中进行,控制操作时的噪音,减少对患儿休息的影响。(2)光疗环境护理,采用脐带包裹法,保障患儿的舒适性,满足患儿对环境安全性的需求。光疗前喂食患儿,并脱掉包裹,清洁患儿皮肤,换上纸尿裤,佩戴眼罩、足套、手套,眼罩佩戴后牵拉眼罩,确定是否固定牢固。(3)光疗过程精细化护理。①病情监测,光疗过程中对患儿体征、精神状态实施持续观察,并以语言等方式安抚患儿的情绪。如患儿在光疗过程中挣扎、哭闹等,需暂停治疗,待安抚患儿情绪后继续治疗。持续保持对患儿的监测,包括黄疸变化、皮肤颜色、大小便,还需要注意患儿是否有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上报。②体温监测,每1~2 h 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如体温超过37.5℃则需要及时上报,并积极采用降温措施;如体温低于36.0℃,也需要上报,并日常加盖衣被。③皮肤护理,除观察皮肤黄染现象外,还需要加强皮肤的保护,尤其是臀部的保护,可以涂抹润肤膏。在光疗的过程中,部分患儿还会出现皮肤充血性皮疹的表现,可按医嘱适当补充B 族维生素。④光疗后护理,每次光疗结束后摘掉眼罩、足套、手套,出箱前包裹好患儿,抱至婴儿床,安抚好后让其休息。(4)抚触按摩护理,每次结束光疗治疗后,开展抚触按摩护理。首先从面部开始,以拇指从前额向两侧推开,滑动至耳垂;之后对胸部、腹部进行抚触按摩;最后对上肢、下肢进行抚触按摩。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患儿在护理前、护理后1、2、3 d 的胆红素变化,采集患儿静脉血1 ml,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进行检测。②对比患儿的治疗情况,统计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③对比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发热、腹泻、严重皮疹的影响。④对比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反复穿刺、眼罩脱落、针头松动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男23 例,女21 例;日龄1~4 d,平均(2.32±0.83)d;体重2.7~4.0 kg,平均(3.42±0.30)kg;早产儿17 例,足月儿27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21 例;日龄1~4 d,平均(2.29±0.80)d;体重2.6~3.9 kg,平均(3.40±0.31)kg;早产儿18 例,足月儿26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两组胆红素水平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3 d后,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胆红素水平对比(μmol/L)
2.2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发热2 例、腹泻2例、严重皮疹1例,对照组患儿发热6例、腹泻4例、严重皮疹3 例。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36%vs.29.55%,χ2=4.470,P=0.034)。
2.4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对比 观察组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反复穿刺3 例、眼罩脱落1 例、针头松动1 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vs.11.36%,χ2=5.301,P=0.021)。
黄疸是常见新生儿常见疾病,20%~30%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问题[5]。其发生与胆红素合成过多、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摄取功能障碍等因素相关[6-7]。新生儿在出生后完全由自身代谢排泄胆红素,如排泄不及时则可能导致全身受累,表现出皮肤、黏膜黄染,严重者还可能影响神经功能,继发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后果[8-9]。有部分病情严重的患儿,及时接受治疗也依然出现了视觉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因而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受到重视[10]。
目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采用光疗疗法,选择波长在450~460 nm 蓝光进行照射治疗,蓝光能促进胆红素的异构化、光氧化,进而加快体内胆红素的代谢,降低体内胆红素浓度[11-12]。光疗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发生一些不良事件,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3]。如光疗期间患儿可能发生挣扎、哭闹等,影响光疗疗效;此外,患儿在治疗期间可能因环境而缺乏安全感,导致哭闹,也会影响到治疗效果。基于以上原因,需要在光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14]。
新生儿不会表达沟通,不能通过沟通了解其哭闹的原因,增加了护理难度[15]。新生儿父母对治疗疗效有极高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了黄疸患儿的护理难度。本次研究中为提升患儿的护理质量,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尤其注重光疗期间的精细化护理,确保患儿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精细化护理中针对患儿治疗环境开展精细化护理,也针对光疗开展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些护理措施的应用满足了患儿治疗期间的各项需求,最终实现良好的护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1、2、3 d 其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反映出采用精细化护理能够确保光疗的治疗效果,促进胆红素的代谢、排泄。而其原因在于精细化护理能够为患儿在光疗期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光疗扫清障碍,保障光疗的顺利。其次,观察组患儿的蓝光照射时间等指标短于对照组(P<0.05),还表明采用精细化护理能力缩短黄疸患儿的病程。分析缩短患儿病程的原因,主要在于精细化护理能够保障光疗的顺利开展,并且精细化护理还降低了黄疸患儿并发症风险,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观察组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在黄疸患儿的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可促进胆红素代谢、排泄,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还有助于降低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研究不足在于未能就患儿的远期预后进行分析,故后续将收集患儿的远期资料,分析精细化护理是否会对患儿的远期预后,如生长发育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