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分析及合理用药管理效果

2024-03-17 12:50邱国强陈艺东杨丽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7期
关键词:不合理内科医护人员

邱国强,陈艺东,杨丽娜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漳州 363000;2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中医院药剂科,漳州 363000

心血管内科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1]。心血管内科患者存在着病情复杂、危重、病情变化迅速等等特点,对患者实施有效的药物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是稳定患者病情、减轻患者不适、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2]。因此,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过程中开展有效的药物管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但以往常规管理对策无法很好的降低不合理用药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命安全均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影响患者预后[3]。本文以某院心血管内科2021 年7 月至2023 年6 月收治的746 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对于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某院心血管内科2021 年7 月至2023 年6 月收治的746 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展开分析。纳入标准:①经心电图、心脏超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均符合心血管内科各类疾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资料完整且均符合住院的临床指征;③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精神障碍或严重的精神类疾病需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②合并先天性语言功能障碍或听力障碍的患者;③中途转院治疗或退出观察的患者。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以实施合理用药管理前后作为分组原则,将2021 年7 月至2022 年6 月(实施合理用药管理前)收治的370 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同时将2022 年7 月至2023 年6 月(实施合理用药管理后)收治的376 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参与此次研究的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为同一批,共25 人。

参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用药管理,主要是主治医师结合患者的基础性疾病、身体素质、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开具合适的药物处方,由护士遵医嘱每日定时为患者发放药物进行口服服用,并交代一些用药后的注意事项等管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用药问题分析后的合理用药管理,基于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用药问题实施合理药物使用管理:①定期组织培训学习:要求每一位医护人员都需要掌握用药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心血管方面的常用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讨论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4]。②构建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小组:成立一支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临床药师、医护人员等组成临床用药安全管理监督小组。制订考核标准、方法、程序,负责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安全用药的教育、培训及定期督导等。③心血管内科各类药物的规范使用:心血管内科药物管理过程中对于高危药品与高浓度药品单独放置并由专人管理,并贴有相应标识。由医务科、药剂科与心血管内科共同制订高危药品目录、高危与高浓度药品标识、近效期药品标识卡及药品管理卡等,通过在心血管内科试点应用并不断的优化和修订最后落实使用,最终确定各类标识的颜色与规格。并严格的制订相应的药物卡片,卡片上的内容有药品名称、剂型、有效期。④心血管内科用药奖惩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用药管理规范,每个月定期总结和分析既往一个月内出现的用药安全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并通过会议讨论的方式探究如何避免同类问题再一次发生的管理措施,更好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在药物管理中还应将用药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与临床医师的绩效考核挂钩,由科室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进行口头教育、整改学习和处罚,提高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好的减少不合理用药行为和问题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药物配伍禁忌、用法用量问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重复用药等;②药物管理质量评分:采用自制的药物管理质量评价量表对心血管内科的药物管理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内容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和管理安全三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 分,分数越高心血管内科的药物管理质量越高[5];③医护人员药物安全意识评分、用药安全问题考核评分:对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展开常用药物安全意识和实践考核,总分各100 分,分数越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更高、安全用药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和“[例(%)]”表示,组间对比分别使用χ2检检、t检检;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 参照组370 例,男性236 例,女性134 例;年龄范围37~86 岁,均值(58.52±8.47)岁;住院时间2~22 d,平均(12.35±2.56)d。研究组376 例,男性240 例,女性136 例;年龄范围36~85 岁,均值(57.82±8.53)岁;住院时间3~24 d,平均(12.37±2.59)d。经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66%低于参照组的10.2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对比 [例(%)]

2.3 两组药物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药物管理质量各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药物管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2.4 两组医护人员药物安全意识评分、用药安全问题考核评分对比 研究组医护人员的药物安全意识评分(90.38±5.59)分、用药安全问题考核评分为(91.42±5.23)分,均高于参照组的(78.10±4.46)分、(82.21±4.52)分(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护人员药物安全意识评分、用药安全问题考核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目前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虽然这一疾病的病死率越来越低,但其发病率却较高[6]。绝大多数心血管内科患者需要终身用药,所以,在药物治疗方面应该尤其重视。

心血管内科药物管理过程中首先应对以往科室内临床药物常见问题展开分析,具体的问题总结如下:第一个问题为药物配伍禁忌问题。心血管内科很多药物都存在着一定的配伍禁忌,由于大多数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同时存在,若不重视药物配伍禁忌极易引发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7]。如较为常见的阿司匹林与布洛芬、甲氨蝶呤不能联合使用,会降低心血管保护作用,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还会导致很大的毒性发生[8]。如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或艾司奥美拉唑不能联合使用,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华法林和胺碘酮、氯康唑、氯尿嘧啶、卡培他滨不能联合使用,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单硝酸异山梨酯和西地那非不能联合使用,会导致低血压风险事件的发生;而胺碘酮和利福平不能联合使用,会降低药物的疗效,临床中应谨慎联合应用[9]。美托洛尔和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氟西汀不能联合使用,会增加美托洛尔的不良反应,使得血药浓度上升[10]。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和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克拉霉素不能联合使用,会导致肌肉毒性,发生横纹肌溶解症、肌酸激酶上升、肝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11]。第二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问题的发生。在心血管内科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合并感染同时存在,但大多数时候医师都会凭着自身经验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并为开展药敏试验使得抗菌药物出现不合理应用现象的发生[12]。第三是药物用法用量方面的问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大多数属于中老年人,且每日每餐服用的药物较多,部分患者会出现记忆混乱,可能发生多服药物、漏服药物、错服药物等。第四是安全用药意识不强。在心血管内科用药过程中经常发生部分患者结合诊断结果自行用药的问题发生,多数医师会忽略药物适应证的问题,导致一定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13]。以上临床中常见的用药问题极易引发不良后果的出现,包括一系列的用药后不良反应,轻者过敏、头晕、胃肠功能障碍,重者危及患者的病情甚至是生命安全[14]。因此,心血管内科应基于此开展合理用药管理措施,更好的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不合理用药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本研究发现,与参照组对比,研究组管理后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更低、而药物管理质量评分、医护人员药物安全意识评分、用药安全问题考核评分却更高,充分说明了基于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分析后合理用药管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显著,保证心血管内科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药物治疗过程中使用合理用药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药物管理的安全性,减少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不合理内科医护人员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