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话是一种备受儿童喜爱的文学体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比相对较大,提升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在整理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童话选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真实情境、借助创意表演活动、适当补充原作资源、科学实现教学留白等策略组织教学活动,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帮助学生在童话的海洋中遨游,获得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郑雪香(1979—),女,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第三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对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潜能。童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语言简单、故事内容丰富且情节曲折等特点,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借助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后续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童话选编的特点
要想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教师首先需要明确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童话故事选编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逐渐提升学生对童话类文本阅读的重视程度。
(一)题材广泛,具有一定学习难度
部编版教材中的童话类文本多出现在低年段。通过对选文的整理与阅读不难发现,教材内的童话选文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主要涉及道德理论、自然科学、行为品质等内容。编者将不同题材的童话类文本选入教材当中,贴合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学习童话故事,学生能形成善良、乐观、独立自主等优秀品质。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部分童话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较为深刻,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导致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这也是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1]。
(二)充满趣味,童话知识性较强
部编版教材中的童话类文本语言生动,富于幻想和夸张,多作拟人化描写,以适合儿童心理的方式反映自然和人生,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知识性较强的童话类文本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经验,为后续语文阅读与写作学习奠定基础,也可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其内在潜能。
(三)改编为主,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部编版教材中的部分童话类文本是由编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编与创作的。这是由于原作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而改编的方式可以重新改变童话的呈现方法,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也易于学生理解[2]。
为提升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关注教材中童话选编的特点,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设计,将童话教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以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二、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为避免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出现功利性、说教性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借鉴。
(一)巧妙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童话类文本虽然具有趣味性,但对于部分未接触过童话故事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同时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难以全程参与阅读学习。为保证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为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以直观画面引发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保障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3]。
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为例。本篇课文为科学知识类童话,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以及青蛙的特点。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标题,并让学生结合标题提出自己的疑问。部分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是蝌蚪?”“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它是和妈妈走散了吗?”等相关问题。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播放关于小蝌蚪的视频,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对画面的观察,总结小蝌蚪的外貌特征,看一看其是否像课文中描写的一样“有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阅读文本。当读到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鲤鱼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随即展示鲤鱼的图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对鲤鱼与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做出分析与判断。在教师创设的直观情境中,学生被画面内容所吸引,主动通过对比的方式找出小蝌蚪与鲤鱼的差距,加深对蝌蚪外形特征的印象,顺利了解本课学习应掌握的科学知识。当小蝌蚪顺利找到妈妈后,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对比小蝌蚪与青蛙的外形差异,引入科普知识,帮助学生了解“青蛙”这一物种,突出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情境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并适当关注学生的反馈,进而对情境素材进行调整,确保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参与到童话阅读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借助创意表演活动,加深学生阅读理解
在开展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够透彻,这不会仅影响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也不利于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将机械化的讲授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创意表演活动,邀请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童话人物的性格特点,基于真实情境对角色产生认同,加深阅读理解[4]。
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的教学为例。本篇童话故事意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传达通知的方法。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在指导学生参与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合理分组,并让组内成员自行分工,分别扮演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等角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活动。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读对每一句台词,同时还要深入分析童话人物形象。例如在读到“狗熊一听,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连忙说:‘对,对,对!”时,扮演狗熊这个角色的学生需要扮鬼脸,并适当提高语调,突出在受到狐狸提醒后恍然大悟的神态;扮演老虎的学生则需要充分结合老虎的形象特征以及故事中“森林之王”的角色,在说话时适当压低声调,以此凸显自己的威严。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在学生出现理解性问题时予以指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表演活动。为使学生顺利完成迁移运用,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代入狗熊的角色,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梳理,重新设计课文中的通知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比一比谁的通知内容更完善、更简洁。
在指导学生参与表演活动期间,教师要做好协调工作,保证表演活动时间占比的科学性,避免学生因过度沉迷表演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适当补充原作资源,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部编版教材中选编的童话文本阅读素材大多是经过编辑和整理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分享补充童话原作资源,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展开想象,对比原文与改编后的文本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感受童话意境之美,在潜移默化中拓宽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雪孩子》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补充原作资源的方式,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雪孩子的故事。学生们被雪孩子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以及其与小白兔真挚的友情所感动。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课文在写法上的精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雪孩子去哪里了呢?”引导学生将课文最后一段中的“不,雪孩子还在呢!瞧,太阳晒着晒着,他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与原作中的“他飞到了空中,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进行比对,请学生分析课文与原文的不同之处,总结课文的写法有哪些好处。通过对比教师补充的资源内容,学生表示改编后的故事更加丰满,其中加入了拟人以及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融化了的雪孩子比作美丽的白云,既能突出雪孩子的颜色特点,也能凸显雪孩子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为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集中讨论的方式,自主阅读原文与课文,总结自己对改编后的童话故事的想法。比如,原文中提到“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雪白。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儿”,而教材中将这段话进行扩充,明确地展示了故事背景、兔妈妈跟小白兔的对话,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立体、丰富,凸显童话的特点。在良好的交流氛围下,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童话故事的理解与感受。结合故事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教材的提示,根据原文自主编写雪孩子故事的新篇章,或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写出雪孩子在与小白兔在梦中相遇的故事,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通过补充资源、指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促使学生在整理语言差异的过程中积累写作手法,为后续参与写作训练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在原文拓展阶段,教师需要尽量选择篇幅短小的内容,防止难度过高的阅读文章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影响阅读教学质量。
(四)科学实现教学留白,给予学生想象空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人类向前不断探索。”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对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借助童话文本阅读教学带领学生步入想象的世界[5]。为达成理想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运用留白的方式,在教学阶段充分借助童话的幻想性特征,指导学生在分析故事的过程中尝试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对故事的发展过程进行大胆推测,这样能帮助学生开启想象世界的大门,切实发挥童话教学的育人价值。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中,为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联系文中的线索提出问题:“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是因为被施了魔法吗?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找到了老屋帮忙?你认为老屋的性格是怎样的?”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尝试进行自主阅读,并梳理重要线索,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阅读看法。为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结尾提到的“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请学生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故事进行续写,并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写作想法。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尝试参与创作,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表示:“一读到小蜘蛛来请求老屋,我就猜到老屋会同意,因为故事中的老屋很乐于助人,后续故事的发展可能是老屋遇到了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因此他一直在助人为乐并没有倒下。”还有的学生根据文章的细节出发,提出:“文章中的老屋看起来十分苍老,他想要倒下的原因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我想在后续的故事续写中突出老屋的形象特征,并说明老屋需要帮助,而其他被老屋帮助过的小动物都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帮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此体现助人为乐终会得到收获的道理。”在热闹的学习氛围下,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续写想法。借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创作,以读促写,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当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班级中分享文章,相互交换阅读,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汲取優秀经验,打开创作思路,使其在长期实践中爱上阅读学习,掌握写作技巧。
结语
综上所述,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话给予了学生幻想的钥匙,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开启想象世界的大门,通过有效的童话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为学生后续中学阶段的语文阅读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秀荣,刘创见.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探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2(22):111-112.
[2]付丰浩.基于童话课程资源落实学生“五育并举”[J].学周刊,2022(23):126-128.
[3]杨晓玲.童话焕生机 情境促成长: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2(7):145-146.
[4]钟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家长,2022(17):76-78.
[5]占忠慧.童本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22(16):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