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效果

2024-03-15 16:10谢洋庾静云陈霭信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4期
关键词:危儿育儿发育

谢洋 庾静云 陈霭信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围产期及新生儿期,由于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严重疾病的儿童[1]。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严重感染、严重黄疸、孕母糖尿病或分娩时为急、难产等均可致胎儿处于高风险状态,多项高危因素或可共同作用,致使胎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损伤,进而影响到其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甚至留下永久性后遗症[2-3]。高危儿的发生及其远期影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已成为目前我国儿童健康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4]。如何减少高危儿的发生率,降低其长期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目前医学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家庭常规干预因时间、精力等相对匮乏,且对疾病相关知识及并发症情况了解不深入,故干预效果欠佳。高危患儿0 ~3 岁脑处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还尚未固定异常姿势和运动,代偿能力和恢复能力均较强,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促进运动、智力和语言等方面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东莞市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2年2—10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0 例高危患儿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年龄≤6 个月。(2)符合《儿科学》[6]第3 版中高危儿相关标准。(3)无严重的遗传性疾病。(4)初次接受早期干预。(5)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重大精神疾病家族史。(2)肢体残缺、畸形。(3)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患儿。(4)先天性心脏病。(5)中途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研究者。根据双盲随机法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常规育儿组,各200 例。常规育儿组男童105 例,女童95 例;年龄0 ~6 个月,平均(3.16±0.55)个月;早产低体质量患儿89 例,新生儿窒息16 例,颅脑损伤37 例,新生儿感染58 例。早期干预组男童102 例,女童98 例;年龄0 ~6 个月,平均(3.41±0.52)个月;早产低体质量患儿93 例,新生儿窒息17 例,颅脑损伤40 例,新生儿感染50 例。2 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2 组患儿均接受为期6 个月的早期干预,10 次为1 个疗程,共干预3 个疗程。

1.2.1 常规育儿组

主要采用家庭常规干预模式:(1)建立档案。家庭成员根据患儿的高危情况,到相应的高危儿管理机构为患儿建立档案,记录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的起因、出生时的各项临床检查指标、家庭经济状况等。(2)康复锻炼。由家属陪同,遵循康复评估结果的指导,每周带患儿进行1 次全身功能的运动训练,其他时间由家属在家为其进行巩固练习,为期1年。(3)定期复查。由家庭主要成员带患儿到高危儿管理专科进行体格检查,内容主要涉及康复效果、体质量增长情况、身高及头围发育情况、四肢肌张力情况等。

1.2.2 早期干预组

在常规育儿组的基础上配合医疗部门进行早期综合干预:(1)成立早期综合干预小组,抽取新生儿科医生1 名,儿童康复科康复师1 名,中级护理人员2 名为小组成员,对高危儿的家庭成员进行家访,详细了解患儿的疾病诱因、影响因素、家长应对策略。(2)查阅资料。利用万方信息、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等多个大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总结出高危儿的表现特征、不良影响、主要干预手段、干预效果等,结合专家指导意见为每个患儿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与干预计划,与患儿家属加强沟通以取得理解,引导其积极配合。(3)早期干预具体措施。首先,于患儿出生后,由专业的新生儿科医师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体格发育、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对于情况危急的患儿收治到暖箱中,为其提供营养支持,并给予患儿营养神经、促进肺功能发育、滋养心肌、抗菌消炎等药物治疗,以减少缺血、缺氧、感染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对高危儿进行一系列的良性刺激和训练,包括常规运动、视听感觉训练和理疗,主要以功能训练为主。可以通过视听觉刺激、常规运动(婴儿抚触按摩、被动操)、理疗(小脑循环仪或水疗)、神经发育治疗法(运动功能训练、Bobash 疗法及不安运动纽安垫疗法)以及家庭干预等方法来对患儿进行长期的综合性治疗。触觉刺激,对婴儿面部、躯干、四肢、手掌、足底等部位进行轻柔的按摩,1 次/d,15 min/次。视觉刺激,运用卡片、拼图、书本、玩具等,对儿童进行训练。听觉刺激,通过播放轻音乐、沙锤声、听父母的声音或母亲的心跳声等方式来培养患儿的听觉能力。运动刺激,以其实际年龄发育水平和运动发育规律为依据,为患儿实施被动体操运动,并结合精细运动、早期语言、认知能力、情感社交等进行全面的综合干预训练。(4)随访。为期1年,随访的形式为预约时间随访,直至高危结束,随访内容包括运动协调能力、情感认知、康复锻炼效果及反应能力等,记录随访内容,根据随访结果不断完善干预措施,以促进高危儿各项生理指标及发育状况趋向正常结案。

1.3 观察指标

(1)粗大运动功能。观察2 组患儿干预前后其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利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manual-88,GMFM-88)进行评估[7]。该量表主要涉及5 大方面,分别是A 区~E 区;其中每个区域12 项,每项0 ~72 分。每个项目都采用4 级评分法,0 分表示完全不能做,1 分表示可以完成任务的0%~10%,2分表示可以完成任务的>10%~99%,3 分表示完全可以完成。得分越高提示运动功能越好。(2)发育水平。观察2 组患儿的发育水平。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 个疗程后利用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Gesell)评分方法对患儿进行评估[8]。Gesell 通过观察和评估儿童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将儿童的能力水平与正常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的正常与否。该量表主要通过适应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会能力4 个各方面进行评分,条目共63 项,采用3 级评分法。正常:DQ 值>89 分,儿童的综合能力表现正常。临界:DQ 值>74 ~89 分,儿童的综合能力表现略微低于正常水平。轻度发育迟缓:DQ 值>54 ~74 分,儿童的综合能力表现有明显的发育迟缓现象。中度发育迟缓:DQ 值>39 ~54 分,儿童的综合能力表现有明显的发育迟缓现象,需要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重度发育迟缓:DQ 值≤39 分,儿童的综合能力表现有严重的发育迟缓,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3)后遗症发生率。2 组患儿经不同的模式干预6 个月后,观察其后遗症发生情况,观察期限1年。主要包括大脑发育迟缓、嗜睡、惊厥。(4)依从性。观察2 组患儿家属对早期干预的依从性及配合度。每组分别选取200 名患儿家属,利用医院自制的依从性评估量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合理用药依从性及康复治疗依从性2 方面,每个方面50 分,总分为100 分。评判标准:>89 分为完全依从,60 ~89 分为部分依从,<60 分为不依从。总依从率=(部分依从+完全依从)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2 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早期干预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常规育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早期干预组与常规育儿组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s)

表1 早期干预组与常规育儿组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s)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早期干预组(n =200)158.85±24.45226.94±16.55常规育儿组(n =200)158.67±24.62214.58±15.56 t 值0.0737.695 P 值0.942<0.001

2.2 2 组干预前后发育水平比较

干预前,2 组发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个疗程后,早期干预组发育水平均高于常规育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早期干预组与常规育儿组干预前后发育水平比较(分, ±s)

表2 早期干预组与常规育儿组干预前后发育水平比较(分, ±s)

组别干预前干预1 个疗程后干预2 个疗程后早期干预组(n =200)47.41±2.3374.65±3.4394.16±5.14常规育儿组(n =200)47.56±2.5571.67±3.3991.32±5.08 t 值0.6148.7395.558 P 值0.539<0.001<0.001

2.3 2 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

早期干预组大脑发育迟缓、嗜睡、惊厥等后遗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育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早期干预组与常规育儿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2 组患儿家属干预依从性比较

早期干预组干预总依从性为98.50%,常规育儿组干预总依从性为94.00%,早期干预组高于常规育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早期干预组与常规育儿组患儿家属干预依从性比较[名(%)]

3 讨论

高危儿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发病率及长期效应影响深远[7]。高危儿通常存在脑组织发育异常、运动功能薄弱、心理发育偏离正轨等现象,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8]。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大约有10 万左右都处于高风险状态,为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防止脑瘫发生的关键[9-11]。早期干预是通过脑发育早期的代偿功能,对高危儿等进行一系列的刺激与训练,使其脑潜力最大化,以减少高危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存活的高危儿在体格生长、心理发育、智力发育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甚至与正常儿童无差异[12]。早期干预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指导与服务,可有效促进高危儿的正常发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干预组干预效果较常规育儿组好,干预1、2 个疗程后,早期干预组发育水平均高于常规育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早期干预是在出生后即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早期变更,以增强患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并对外部刺激做出恰当的反应,使机体、神经和环境达到协调统一[13-15]。早期干预遵循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从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等方面综合为患儿提供康复支持,进一步强化了高危儿的迷路张力反射抑制,降低身体对触觉的敏感,提高运动感觉和计划动作的能力,增强手眼协调能力,减少身体的原始反应等,有效地促进了一些精细运动和大运动的发育,干预效果及发育水平相对较好。早期干预组后遗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育儿组,且干预后家属的总依从性均高于常规育儿组。究其原因,早期阶段对大脑进行积极的干预,可以促进大脑功能的代偿适应,其中包括树突异常分叉、异常神经突触的生成等。良好的刺激会对人脑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及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其大脑神经细胞的增殖和髓鞘的形成,从而加强大脑的代偿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早期干预疗效显著,有效提高了家属对患儿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此外,早期干预及时抓住脑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降低高危患儿出现神经发育障碍和后遗症的风险[16]。本研究中根据《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六部分》[17]相关标准进行研究,同时为东莞市高危患儿的早期干预方法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早期干预可有效促进高危儿的正常发育,降低后遗症发生的风险。

猜你喜欢
危儿育儿发育
个案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
2017—2018 年南通市基层转诊高危儿情况比较分析*
偷偷摸摸育儿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刺是植物发育不完全的芽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
依托妇幼健康管理网络平台,探索高危儿管理的新途径
育儿神器
发育行为障碍的早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