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2024-03-13 02:47武捷宇
中学语文 2024年6期
关键词:高尔变形记格里

武捷宇

一、第一课时:辨情节之“变”,巧寻行文线索

1.问题导入

以主问题导入新课,两篇小说中,一个变成了大甲虫,一个变成了小蟋蟀,引导学生“辨一辨”它们的“变”是主动的“变”还是被动的“变”。

2.情节梳理

(1)破题入文。“促织”又名“蟋蟀”“斗鸡”,如叶绍翁《夜书所见》言“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王安石亦有诗《促织》曰“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絇丝”,道尽官僚向织女们敲骨吸髓的榨取,也昭示“促织”之名的由来在于古人把蟋蟀鸣叫的声音附会成“催促织布”。

(2)寻踪觅迹。《促织》和《变形记》都提到了“人变虫”的故事,这两个“变化”的过程分别有什么不同?“变化”之中,又有什么是“不变”的?请同学们再次重温自己的预习成果,概括故事情节,并完成表格。

表1

[学生轮流上台分享表格和思维导图,教师点评、指正,逐渐形成以下达成共识的内容。]

(2)小组探究

探究一:尝试绘制《促织》情节图。

探究二:比之《促织》,《变形记》的情节图似乎很难直观呈现,为什么?

明确:《促织》以叙事为主,重视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有清晰的故事发展线索;《变形记》采用心理叙事,综合现代派表现主义手法,重视人物内心感受体验的描写,以此表现人的生存困境。

探究三:蒲松龄花了一定笔墨在朝廷征收促织的情节上,这样处理有何好处?

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突出“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艺术表达效果。

探究四:如何评价“成妻卜促织,成名得促织”这一情节?

明确:①反映民众寄希望于虚幻的求神问卜,以期逃避无路可走的现实绝境;②使小说具有神怪色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为推动故事发展提供重要线索。

探究五:成名之子“魂化促织”的情节有什么特殊意义?

明确:①曲折映射虫命为贵、人命为贱的残酷现实;②侧面反映贪官滑胥搜刮贡物以讨皇帝“小乐趣”为群众带来的“大灾难”,在“小”与“大”的对比之间,极言人物命运如何随着促织的得与失而起伏摇摆;③用成名一家因虫得福、庇受虫荫的荒诞、美满凸显社会的真实、畸形。

3.课堂小结

真实与荒诞的结合是《促织》《变形记》两篇文章的共同特征。通过梳理情节和逻辑框架,我们对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与精神状态有了相对清醒的认识。

二、第二课时:辨形象之“变”,巧破手法迷局

1.知人论世

[情境设置]“变与辨”访谈沙龙走进两位对话嘉宾,他们是《促织》的作者蒲松龄和《变形记》的作者卡夫卡。二人从不同时空穿越而来,想和大家分享《促织》《变形记》台前幕后的故事。

学习任务单(一):嘉宾信息表

[学生结合预习成果,上台分享、交流,教师点评、指正、归纳]

2.思考问题

两位对话嘉宾的访谈告一段落,“变与辨”访谈沙龙进入高潮。学生结合“学习任务单二”,思考蒲松龄和卡夫卡是如何进行独具个人特色的文学表达,完成经典人物形象的塑造的?

学习任务单(二):主问题探究

探究一:成名之子和格里高尔的灵魂和身体“变形”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探究二:成名之子和格里高尔变形后的情绪和感受是什么?

探究三:试分析成名之子和格里高尔变形后对家人的感情。

探究四:试分析成名之子和格里高尔变形后家人的反应。

3.表格比较

访谈沙龙落下帷幕,学生结合主问题、访谈内容和课文内容,完成屏幕表格。

表2

[小组讨论交流→交流成果展示→师生共同明确]

4.表达训练

参考表格内容,学生任选“成名之子”“格里高尔”“成名夫妻”“格里高尔家人”等角色,口头分析人物形象,班级同学评议、补充。

5.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口述自己的课堂收获与个人感悟。

三、第三课时:辨主题之“变”,巧获审美意趣

1.主旨探究

结合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分析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异化”,切入对“变与不变”主旨传递的思考,设置如下探究题。

探究一:《促织》《变形记》中,哪些人物“形变魂不变”,哪些“魂变形不变”?个中发生的真正的“异化”是什么?

[借机引导学生对比“人性”与“虫性”]

明确:《促织》《变形记》中,虫的活动符合虫的习性,虫的思想感情符合人的言行逻辑,人的前后变化符合社会的运作规律。

探究二:分析《促织》中“暂时的喜”与“永恒的悲”之间的鲜明对比。

明确:(1)暂时的喜。成名献虫之前,耗尽家财、饱受杖责、差点丧子,献虫之后,免除劳役、进入县学、裘马扬扬,甚至“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2)永恒的悲。①成名的命运因虫而变,从贫贱走向富贵的前后对比揭露了“人不如虫”和“变虫才是唯一出路”的残酷现实;②小说辛辣地讽刺统治者只顾享乐一时、对民众处境一概不闻,贪官猾胥媚上欺下、搜刮民脂民膏的现象;③尽管贪官污吏横征暴敛、残酷凌虐,最后依然庇受虫荫、共享恩泽,个中行动与结果的反差越加尖锐地突出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黑暗。

2.拓展延伸

卡夫卡惯用大量“人格化”和“陌生化”的动物譬喻,通过“异化”手法表现人在压力之下的“异己”“非人”与孤独。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除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还有哪些“异化”的实例?

3.课堂总结

《促织》讲述成名一家因促织而备受摧残的命运,表现主人公由悲转喜、喜极而悲、悲极复喜的情绪变化,凸显“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时代丑剧,揭露官贪吏虐的黑暗现实。《变形记》讲述了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通过写家人态度的前后变化及其从“人”被迫变为“非人”的遭际,力图表现压力之下的现代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乃至被异化的精神困境。

荒诞的变形,迥异的异化,不变的是人们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意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猜你喜欢
高尔变形记格里
探讨《变形记》中“甲虫”的结局
黑天鹅格里布
变形记
甜甜圈变形记
西湖绮梦
变形记
“去”字变形记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
拼音大比武
《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