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4-03-13 01:56高丽萍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系统化股骨颈康复训练

王 霞 袁 红 高丽萍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骨科,江苏南通 226000

股骨颈骨折为当前临床老年人多见骨折类型,主要致病机制为髋部受力或跌倒,加之老年患者的机体素质较低,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导致压疮等并发症频出,致残率及死亡率均有所上涨,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1]。如何改善股骨颈骨折的术后康复效果,是当前临床中的重要研究方向[2]。常规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及预见性,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对患者的康复不利。系统化快速康复理念是临床中的新型干预方式,主张患者在术前做好术后相关准备,并在术后机体允许下尽快完成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3]。而系统化则是将快速康复理念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使之更具次序性,加强对于患者的干预效果[4]。鉴于此,本研究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行动能、疼痛情况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收治的94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计算样本量,以阳性样本例数达到自变量数目的10~20 倍为依据,加上研究中5%~10%样本丢失量,本研究涉及变量12 个,计算样本量范围为70~100,最终本研究纳入样本量94 例。纳入标准:符合老年中对于股骨颈骨折的相关诊疗标准[5];年龄≥65 岁;行手术治疗,符合手术指征;神志清晰,能够简单交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研究;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保守治疗;具有手术禁忌证;既往有精神病史,阿尔茨海默病或血管性痴呆;严重器官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及传染性疾病。以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71.45±5.36)岁;基础疾病:高血压病11 例、冠心病8 例、糖尿病5 例;平均体重指数(21.38±4.25)kg/m2;手术方式:闭合复位空心钉7 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29 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1 例;观察组中男20 例,女27 例;平均年龄(72.07±6.35)岁;基础疾病:高血压病9 例、冠心病6 例、糖尿病7 例;平均体重指数(20.96±4.01)kg/m2;手术方式:闭合复位空心钉5 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32 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0 例。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体重指数、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EH2018021)。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训练干预,主要包含踝泵运动、肌肉训练及换药指导等,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针对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要及时做好预防处理。术后3 d,患者可以借助身体力量进行小幅度地翻身,若身体有任何不适,需要及时上报给主治医生。待患者可以下床行走时,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切口位置进行监测,是否有感染或疼痛等表现,与此同时做好相对应的记录工作[6]。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

1.2.2.1 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第一阶段 ①待患者完成手术后当天,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禁止出现对屈髋的任何动作;②引导患者对股四头肌肉进行收缩训练,2 次/d;③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及家属对髌骨进行推移活动,采取背部拉伸和身体蜷曲姿势,让患者的腿部肌肉保持绝对的紧绷状态,坚持10 s 后缓慢呈现放松,反复进行训练,之后指导家属利用手指轻轻推动髌骨位置,对该位置的肌肉进行放松训练,日常对患者足踝和髋关节进行按摩;④引导患者自主对踝关节进行肌肉练习,指导患者将脚背绷紧、屈曲和踝内旋转外侧等主动性训练,持续时间为3 d[7]。

1.2.2.2 术后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第二阶段 ①术后3 d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腿部被动运动,降低患者下肢的肿胀和疼痛感。需要注意是第一次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时,整体的活动度<40°,避免关节会发生脱落等风险,按照患者自身可接受程度,循序渐进地完成增大关节训练[8]。②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做屈髋训练,让患者采取仰卧姿势,将双腿摆正,针对股四头肌做出最大程度的收缩,将患肢缓慢向臀部下方呈现弯曲姿势,保持10 s 左右,每组10 次,行3 组/d[9]。

1.2.2.3 术后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第三阶段 ①侧卧外屈姿势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侧卧位,将双腿之间放置一个软枕,禁止进行内收等动作;②站立训练:引导患者借用双手的力量和健全肢体缓慢地将患肢小腿移植到床边并保持自然下垂,可按照床边或在平行杠上进行辅助将脚尖缓慢点地,再慢慢对身体可承受范围内逐渐增加负重训练,直到可以脚掌落地[10-11]。整体持续时间为15 d。

1.2.2.4 术后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第四阶段 患者依靠辅助器下进行下蹲姿势训练,护理人员要先对患者机体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同时患者可感受生理和心理上的适应情况进行训练,待患者可能够承受下依靠拄拐来进行走路训练,或适当尝试上下楼梯训练,继而逐渐完成对拐杖脱离[12-13]。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

应用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5 d 及出院前进行评分,量表满分0~10 分,分数高低与痛感强弱呈正相关,量表Cronbach’s α=0.812[14]。

1.3.2 下肢行动功能

应用运动功能评测(Fulg-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中下肢部分测评患者的下肢行动功能,下肢部分总分34 分,分数与运动能力呈正相关。量表Cronbach’s α=0.847[15]。

1.3.3 髋关节功能

分析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 hip score,Harris)评分情况,该量表包含关节疼痛、功能变化、畸形及关节活动度4 个维度,条目共计15 条,满分为100 分,>90分表示优秀、80 分为良好、70 分为中等、<70 分代表差。Cronbach’s α=0.811~0.904[16]。

1.3.4 生活质量

应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包含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及躯体疼痛8 个维度,单维度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该维度生活质量越好。量表Cronbach’s α=0.793[17]。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5.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组间多时间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疼痛组间、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本组术后3 d 比较,bP<0.05;与本组术后5 d 比较,c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d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行动功能及髋关节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行动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行动功能及髋关节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行动功能及髋关节评分比较(分,±s)

注t1、P1 为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 为两组干预后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t1、P1 为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 为两组干预后比较。

3 讨论

骨折可能会出现机体任何一个部位,也有可能出现全身性骨折。通过临床积极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都会恢复健康且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但若是在发生骨折后,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引发一些并发症,为此,针对手术患者要结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降低患者疼痛感的同时也能提升行动功能[18-22]。

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接受已经十分成熟,也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手段。虽然该手术的技术上可以规避很多常规传统手术的弊端,但在操作上还是具备一定创伤性,患者的应激性反应也比较强烈,这点在临床中还不可掉以轻心[23]。大量的临床护理文献显示,术后进行科学化的康复训练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对未来康复的信心,继而促进患者关节行动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采取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主要是基于从患者角度出发,以心理、疼痛、耐受3 个层面中进行针对性护理,目前该护理模式已经在临床其他科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效果显著,且也得到了很多患者及专业人士的认可[2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 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 评分与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知,观察组提出的护理措施显著优于对照组,该护理体系对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化的功能康复训练,制订方案的主要特点在于按照患者意愿、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基础原则,良好解决了常规康复训练的局限性、时间地点等。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肌力训练涉及股四头肌和臀中肌的扩展运动等,以循序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卧、坐、站立等训练模式,利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日常行动功能得到良好的改善。患者在住院期间行动功能逐渐上升,患者对未来治疗的希望也会越来越高。为此,患者心理压力在逐渐降低,其整体的生活质量也会有所提升,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加强髋关节稳定性具备重要价值[25-26]。

综上,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行动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疼痛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系统化股骨颈康复训练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系统化工艺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
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