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家庭康复干预对单调性扭动运动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2024-03-13 03:17贾玉凤高静云高淑芝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能区单调早产儿

张 双 贾玉凤 李 阳 高静云 高淑芝 李 爽

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河北唐山 063000

围生期医学技术的进步使早产儿的存活率稳步提高,但早产儿神经发育缺陷的高风险仍然存在,其中轻度缺陷的患病率增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1]。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评估是一种针对新生儿和小婴儿的神经运动行为的评估工具[2];其结果为痉挛-同步或不安运动缺乏对脑性瘫痪有较强的预测价值,但单调性扭动运动的发育结局不具有特异性,对非脑瘫早产儿的回顾性研究提示其可能与远期认知发育障碍相关[3]。目前国内外针对单调性扭动运动早产儿的早期康复干预及转归的研究较少,且多为医院康复[4]。故探索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有神经残疾风险的早产儿有重要意义[5]。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家庭康复干预对单调性扭动运动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22 年4 月至2023 年1 月儿童康复科门诊GMs 评估结果为单调性扭动运动的64 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第九版《儿科学》[6]诊断标准,胎龄<37 周的早产儿;②GMs 评估为单调性扭动运动;③出生资料完整齐备;④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脑损伤、先天性心脏病、畸形、遗传代谢病;②听力、眼底筛查不通过。脱落标准:①干预及评估过程中发现严重疾病;②家长要求退出或不服从统一管理。本研究经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048-01)。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早产儿及父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家庭护理指导,包括保暖、科学合理喂养、预防感染、皮肤黏膜护理及定期预防接种等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师指导家长实施家庭康复干预,家长掌握之后返回家中实施干预。干预内容以发育支持性护理为主[7];并参考Poggioli 等[8]早产儿家庭康复干预指导。具体如下:①运动及姿势管理。体位支持,让早产儿自由地活动四肢,鼓励练习稳定的仰卧、俯卧、侧卧,在部分辅助下抬头并促进双手中线位运动。②丰富的多感官刺激。视听觉刺激与追踪,皮肤接触(袋鼠护理),触觉刺激(温柔触摸),早产儿按摩。③交流互动。注视眼睛、温柔地说话、笑,尤其在哺乳、照护的时候;模仿早产儿的喃语并与其交流。干预的频率和时间根据早产儿身体情况调整。训练时间集中,动作轻柔,及时安抚早产儿情绪并满足其要求。每天训练2 次,每次15~20 min,实施12 周。治疗师与家长建立微信群,家长随时上传家庭康复干预视频或提出遇到的问题,每天至少有1 名工作人员负责查看视频及监督指导。

1.3 观察指标

1.3.1 GMs 评估 干预后采用GMs 评估评价不安运动阶段结果。不安运动阶段结果分为正常不安运动、异常性不安运动、不安运动缺乏。其中不安运动缺乏对脑性瘫痪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9-10]。

1.3.2 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 干预前后采用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评价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交行为五个能区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11]。DQ>85 分为正常,75<DQ≤85 为边缘状态,55≤DQ≤75 为轻度缺陷,40≤DQ<55 为中度缺陷,25≤DQ<40 为重度缺陷,<25 极重度缺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不安运动阶段结果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异常性不安运动患儿。干预组正常不安运动患儿31 例(96.88%),不安运动缺乏患儿1例(3.12%);对照组正常不安运动患儿32 例(100.00%)。两组不安运动阶段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2.2 两组干预前后各能区DQ 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能区DQ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能区DQ 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大运动、个人-社交行为DQ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各能区DQ 比较(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各能区DQ 比较(分,±s)

注t1、P1 为两组治疗前比较;t2、P2 为两组治疗后比较。DQ:发育商。

3 讨论

近年来,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早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我国为7%~8%[12]。早产儿发生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较足月儿明显增高,如脑瘫、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等[13-14]。故早期发现脑损伤风险并及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已成为医疗工作人员及家长所关注的重要问题。GMs 评估是预测婴儿脑功能异常的可靠工具[15]。扭动运动阶段表现为单调性扭动运动,其可能与认知发育障碍相关[3]。刘芸等[16]以GMs 评估的结果对早产儿进行分级管理,其中对单调性扭动运动的早产儿进行选择性康复治疗和家庭康复指导,初步探索了超早期分级康复模式。

出生后3 个月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本研究以家庭为中心,指导家长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诱导主动运动和姿势控制、交流互动,并随访评估。干预方案的设计符合《NICU 出院高危儿0~3 岁生长发育随访管理技术的专家共识》[17]的要求,也与Peyton 等[18]提出优化高危婴儿的神经运动健康4 个原则(主动学习、环境丰富、照顾者参与和基于优势的方法)不谋而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不安运动阶段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jørtoft 等[19]的研究指出,34~37 周胎龄开始的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不安运动或整体运动特征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不安运动缺乏是由于永久性脑损伤所致,因此可以作为脑瘫的早期预测指标。本研究随访评估出的1 例不安运动缺乏患儿及时转为医疗康复和家庭康复结合的模式,突显了GMs 评估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各能区DQ 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大运动、个人-社交行为DQ 高于对照组,与马红艳[20]、林春等[21]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提示包含交流互动形式的早期家庭康复干预对单调性扭动运动早产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GMs 评估和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的大运动能区评估的不同之处是GMs 评估评价的是运动的质量,而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评价的是与年龄相适应的运动里程碑,家庭康复方案中的运动和姿势管理可能对早产儿运动里程碑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心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的体现,也是个体适应社会必需的过程。研究表明,早期母婴分离对神经发育有不良影响[22];早期较少的亲子互动会增加社会性反应发育不良的风险[23]。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早期经历使得他们在接触刺激时比足月婴儿表现出更多的回避、更难安抚,这些可能损害最初的亲子关系[24]。因此,应当及时关注早产儿的社交情绪发育[25]。Festante 等[26]的研究也支持父母与脑性瘫痪高风险儿的早期互动对于促进婴儿的认知和社会发展轨迹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早期家庭康复干预对单调性扭动运动早产儿大运动、个人-社交及整体发育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能区单调早产儿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神经发育筛查分析
数列的单调性
数列的单调性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对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知多少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532例6~12月龄儿童DDST筛查结果分析
EPO联合GM1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
旋转摆的周期单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