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军 侯秀娟 李军祥 章 妍 姚玉璞 谢春娥 王允亮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病科,北京 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北京 10007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 ease,NAFLD)是目前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NAFLD发病率逐年上升,全球总患病率约为32.4%[1],一旦进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将显著提高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风险[2-4]。目前NAFLD 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西医缺乏特效治疗药[5]。中医药对NAFLD 的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作用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6-7]。健脾疏肝方是临床治疗NAFLD/NASH 的效验方,已获专利授权(ZL201110042447.1)。本研究通过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健脾疏肝方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 临床效果,以期为本方临床应用提供更多证据支持。
2019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NAFLD 受试者40 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各20 例。中药组男15 例,女5 例;年龄(43.75±8.14)岁,西药组男15 例,女5例;年龄(42.70±10.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JDF-IRB-2019034903)。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 年更新版)》[8]中NAFLD 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9]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0]拟定肝郁脾虚证。
主症:①胁肋胀满或疼痛;②倦怠乏力;③抑郁不舒;④腹痛欲泻。次症:①腹胀不适;②周身困重;③恶心欲吐;④食欲不振;⑤大便黏滞不爽;⑥时欲太息。舌脉:舌淡红,苔薄白或白,有齿痕,脉弦细。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 项(第1 项必备)加次症2 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1.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NAFLD 诊断;②符合肝郁脾虚证;③GPT升高(<正常高线5 倍)>6 个月;④18~65 岁;⑤试验前2 周内未接受同类药品及益生菌治疗;⑥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①伴主要脏器严重病变或精神疾病;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③对本研究药物已知成分及辅料过敏。
①自行退出;②失访。
①未曾使用研究用药;②试验期间,使用保肝降酶药或微生态制剂等。
本研究使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中药组和西药组。
中药组:健脾疏肝方颗粒(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910003,规格:8.4 g/袋),2 次/d,1 袋/次,温水冲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模拟剂(浙江广聚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 170002;规格:24粒/板),3 次/d,2 粒/次,口服。
西药组:健脾疏肝方颗粒模拟剂(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 911005;规格:8 g/袋),2 次/d,1袋/次,温水冲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批号:9BJD266,规格:228 mg/粒],3次/d,2 粒/次,口服。
健脾疏肝方组成:炒白术、茯苓、泽泻、白芥子、绞股蓝、决明子、丹参、郁金、生山楂。治疗12 周,统一进行饮食、运动教育。
1.8.1 疗效评价指标
①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GPT 水平。②中医证候评分:所有症状分为无、轻、中、重4级,主症分别记0、2、4、6 分,次症分别记0、1、2、3 分;舌脉不记分[9]。③肝脏脂肪含量:使用Fibroscan 检测CAP。④肝脏B 超有效率:与基线比较,判定脂肪肝程度。痊愈:肝脏恢复正常,B 超显示无脂肪肝;显效:减少2个级别;有效:减少1 个级别;无效:无改善或加重[10]。
1.8.2 肠道菌群分析
使用粪便提取试剂盒提取菌群DNA,进行PCR扩增、纯化、定量后,构建文库。基于NovaSeq 平台对文库进行测序后分析菌群多样性及组成。
1.8.3 安全性评价
血、尿、便常规,肾功能和心电图。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访中因失访脱落3 例,因自行服用保肝中药剔除1 例,最终受试者36 例。其中,中药组19 例,西药组17例。
治疗前,两组GP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PT 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GP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PT 比较[U/L,M(Q)]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M(Q)]
治疗前,两组CAP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CAP 值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AP 值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AP 值比较(±s)
注CAP:FibroScan 受控衰减参数。
治疗后,两组肝脏B 超有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肝脏B 超有效情况比较(例)
2.5.1 Alpha 多样性分析
治疗后,Observed species、Shannon、Chao、Ace 水平高于治疗前,Coverage 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Simpson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Alpha 多样性指数比较
2.5.2 物种组成分析
2.5.2.1 门水平在门水平,中药治疗前后主要由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组成。治疗前,其丰度依次为48.5%、18.2%、16.0%和4.4%;治疗后,其丰度依次为54.9%、3.9%、32.7%和4.0%。
2.5.2.2 属水平在属水平,中药治疗前后主要由拟杆菌属、栖粪杆菌属、布劳特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组成。治疗前,其丰度依次为10.7%、9.2%、6.3%和3.0%;治疗后,其丰度依次为19.5%、12.3%、6.5%和8.6%。见图2。
图2 属水平相对丰度柱形图
治疗前后,所有受试者血、尿、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均在正常值范围。治疗期间,西药组有1 例患者出现腹泻,持续约1 周,后自行缓解。
NAFLD 属于中医“积聚、胁痛、肝胀、肝癖(痞)”等范畴。李军祥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历代医家论述,认为本病早期以肝郁脾虚为重,中后期以痰湿瘀热等标实为先[11]。针对此病机,李教授创制了以健脾疏肝为主,兼顾化痰活血祛湿的健脾疏肝方。方用绞股蓝健脾益气化湿,郁金疏肝,白术、茯苓及泽泻健脾祛湿,草决明清肝化浊,丹参、山楂活血降浊,白芥子温化痰湿,全方配伍,共奏健脾疏肝、清热化湿、祛痰化瘀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以上诸药可能参与调节肝脏氧化应激、改善糖脂代谢水平等多种机制治疗本病[12-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健脾疏肝方颗粒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均具有良好的保肝降酶作用,这与团队前期的基础研究结果一致[17-18]。在减少肝脂肪含量和改善临床证候方面,健脾疏肝方较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临床优势更加明显。遗憾的是,两组在肝脏B 超改善上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该结果与其他研究不符,推测可能与本研究治疗时间短、受试者数量较少有关[19-20]。
菌群紊乱可能是NASH 发生的机制之一[21-22]。诸多中药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实现治疗NAFLD 的目的[23-24]。健脾疏肝方治疗后,受试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得到改善,拟杆菌属和普雷沃菌属丰度增加最为明显。两菌可利用膳食纤维产生丙酸盐,进入肝脏后,可改变代谢过程以降低肝脏脂质含量[25]。这可能是健脾疏肝方的作用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证明健脾疏肝方能有效降低NAFLD 患者GPT 及肝脏肝脂肪含量,改善胁肋胀痛、乏力等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有关。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