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摘要】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有着直接影响。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成本管理常常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成本无明确的责任分配与控制、成本预算和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不当、成本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不完善、以及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关联性不强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对策。通过优化成本管理,企业可以实现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提高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从而取得持续的发展和增长。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 问题分析 优化措施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常常面临一系列成本管理问题,如成本责任分配不明确、成本预算与实际支出差异大、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还可能导致经营绩效下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优化对策。希望通过对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及优化对策的探究,能够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为企业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实效性提供参考。
(一)成本无明确的责任分配与控制
在企业中,往往存在多个部门或岗位共同参与的成本项目,但是对于每个部门或岗位的具体成本责任并没有明确分配。这导致了各部门或岗位之间对成本产生了概念模糊与责任混淆,进而影响成本的监控和控制。由于成本责任不明确,很难对成本的产生进行有效的監控和控制。各部门或岗位可能出现成本溢出或成本外移现象,导致成本控制失去效果。此外,在没有明确的成本责任分配机制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一些部门或岗位承担不应该承担的成本责任,而另一些部门或岗位则减轻了成本责任。这不仅导致了成本分配的不公平,还会导致成本管理的混乱和低效。
(二)成本预算和实际支出之间差异
企业在进行成本预算编制时,往往面临估算不准确的问题。由于市场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预算编制时的数据和假设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预算和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成本控制不力、管理不善等原因,实际支出往往会超出预算。这可能是因为成本计划不合理、成本控制措施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引起的。与超出预算相反,有时企业实际支出也可能低于预算。这可能是因为企业对成本控制过于谨慎,导致实际支出较低,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企业过度节约,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不当
企业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可能选择了不适合自身业务特点或不准确的方法。比如,对于特定的产品或生产方式,企业选择了不适合它们的核算方法,导致成本计算结果不准确。即使企业选择了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未正确应用核算方法的原则和规定,导致成本计算的结果出现误差。在成本核算中,有些成本是间接成本,不直接与某个产品或项目对应。企业在核算时,必须进行合理的间接成本分摊,并将其合理地分配给相关产品或项目。
(四)成本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不完善
企业在收集成本信息时,可能仅仅关注直接成本,而忽略了重要的间接成本。这导致企业在成本控制和决策中缺乏全面的数据支持。由于企业在收集成本信息时可能存在数据错误、漏报和重复报告等问题,导致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不准确的成本信息会对成本管理和决策产生误导。即使企业收集到了成本信息,但在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企业可能只是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汇总,而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成本分析,无法获取更多的洞察和发现成本管理的改进机会。
(五)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关联性不强
企业在制定绩效评价指标时,可能没有明确的成本管理指标或与成本管理相关的指标。这导致企业无法准确评估成本管理的绩效,并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管理中的问题。此外,企业在绩效评价中可能过于关注其他方面的指标,如销售额、市场份额等,而忽视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这导致成本管理在绩效评价中的权重较低,企业可能忽视成本控制和成本效益。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措施时,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从而,会让企业实施的成本管理效果得到合理的评估,失去应有的评价作用。
(一)强化成本责任分配与管理
在此环节中,需要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成本责任和权益,将成本责任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每个部门和个人应该清楚自己所负责的成本项目和目标,确保责任清晰、明确。同时,制定成本控制的评估指标,如预算目标、成本效益等,用于衡量各个部门和个人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绩效。此外,应该加强与部门和个人的沟通,明确他们在成本控制中的具体职责和义务,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使每个人都能理解和认同自己在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性,提高成本责任的执行力。通过建立成本分析的结果反馈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个人反馈成本控制的情况和效果。通过定期的成本分析报告和会议,让各部门了解自己在成本控制中的表现,并针对问题和改进机会进行讨论和分享经验。及时建立成本责任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确保各部门和个人按照成本责任分配的要求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二)成本预算和实际支出的协调
建立完善的成本预算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预算责任和预算目标。设置合理的预算控制指标和审核流程,确保各项支出符合预算要求,并及时进行预算调整和修订。此外,应该加强预算与实际支出的沟通和协调,保持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一致性。通过定期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合理化评估,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此阶段的管理问题,为调整管理措施提供参考。在预算制定阶段,考虑到变化因素和不确定性,应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和修订,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要及时将调整后的预算与相关部门和人员沟通,确保大家对调整后的预算有清晰的认识。并采用成本控制技术和工具,如成本效益分析、预算控制软件等,帮助企业监控和管理实际支出。通过成本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超支和不合理支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鼓励部门和个人在成本控制方面作出积极贡献。通过激励措施,如奖励制度和绩效考核,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成本预算编制过程
为了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及时收集和整理各项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固定成本等。通过对成本数据的详细分析,了解成本的组成和变化规律,为后續的成本预算编制提供有效依据。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制定合理的成本预算目标。目标应具体、明确,并与企业的经营计划相匹配。同时,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行业的竞争情况,确保成本预算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可实现性。采用成本控制方法和工具,如成本效益分析、标准成本控制、活动基准成本等,对各个成本项目和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及时纠正偏差,并提高成本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控性。此外,应该制定成本预算审核的流程和标准,确保成本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预算审核,筛选出不合理的预算项目,并进行合理调整和修正。同时,要加强预算审核的透明度和行业比较,借鉴和学习好的成本管理经验和实践;加强成本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其成本管理和预算编制的专业能力。预算编制人员与各部门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及时交流和沟通各个部门的需求和问题。通过共同的努力,形成合理的成本预算,确保各部门对成本预算的理解和认同,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四)成本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改进
想要确保成本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数据收集系统,包括数据的来源、收集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等。通过财务软件、数据采集设备等,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了提升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和分析能力,需要加强专业的成本管理团队的培养,提高团队的成本核算和分析技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支持。利用成本分析结果,确定成本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找出成本高企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此外,还需要加强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和采购的效率,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采用供应链共享的方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的效果。
(五)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有效衔接
在此环节中,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特点,建立清晰明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可以包括成本收入比、成本利润率、成本回报率等,非财务指标可以包括成本节约金额、成本节约率、成本控制进展等。绩效评价指标应与成本相关,反映成本控制和优化的效果。通过将成本管理纳入企业的绩效评价流程中的方式,确保成本管理的每一环节能够与绩效评价相衔接。例如,设立成本管理绩效目标,将成本控制和优化的目标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此外,还可以采用敏捷成本管理模式,将成本管理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及时调整和优化成本预算、成本分配和成本核算,提高成本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成本管理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的绩效评价。同时,应该强化成本控制与绩效分析的协同作用,确保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之间的信息和数据流通。成本控制的结果可以用于绩效分析,帮助评估企业的绩效和成本控制效果,而绩效分析的结果可以反馈给成本管理,为成本管理的决策和优化提供依据。
总之,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然而,随着市场竞争以及环境发生的变化,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上面临诸多挑战。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通过合理分析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构建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成本管理实效性,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海松.关于加强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17(9):46-49.
[2]胡海梅.浅谈财务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J].财会学习,2017(23):116-118.
[3]马素蓉.对如何加强建筑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