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锋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要求,对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构建具有新时代意义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经费 内部控制机制
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为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申报注入新的活力,高職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本文主要分析A省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从而构建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机制。
(一)注重项目申报,忽视项目管理
衡量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科研项目数量与级别的高低。为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对科研项目申报的积极性,很多高校将教师科研量、科研业绩与职称晋升、年度考核挂钩,并且根据科研课题等级以及经费数量进行配套。因为利益的驱动,片面地追求着项目数量进而忽视项目经费的管理。比如很多高校在项目成功立项后,并没有进行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也没有聘请专家对中期材料进行指导,这就导致项目经费的使用变为无人监管的情况,进而导致结题没有办法结项。
(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执行力差
A省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主要包含预算的编制、支出、决算等诸多风险环节,但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缺少预算管理意识,这就导致科研预算对象不清晰,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力不到位。这就导致极易出现假账的情况,进而出现经费滥用以及使用经费情况效率较低等现象。
(三)科研经费使用存在风险
A省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情况容易出现偏差。首先,一些教师为了尽快完成科研经费的报销,会巧立名目开发票;其次,利用学生身份以及身边的亲戚朋友套取劳务费,尤其是横向课题最为明显;最后科研经费的科研仪器购置、差旅费、会议费使用较少,场地使用费、水电费等间接费用支出比重较大,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存在风险。
(四)核算全成本困难与效率低下
对于没有进行全成本核算的必然要求,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明显降低。首先,对于科研成果的计算与衡量上来讲,会不同程度地增加全成本分析的难度;其次,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使用学院公共资源,会导致其没有准确办法进行区分,使学院的一般费用以及教学资源并没有办法更好地列入全成本的核算中,导致科研项目费用与实际的支出并不符合,削弱了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的功能,使其使用科研经费的效率降低。
(五)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管理薄弱
A省高职院校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属于国有资产,但其管理情况较为落后,易导致国有资源流失。首先,对于设备的重复购置的情况导致共享机制缺少,进而造成科研资产的使用情况较低。其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易被科研项目组员占有己有[1]。
(一)科研部门对科研项目的预算审核不严
A省高职院校普遍认为,科研项目是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申报的,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负责人使用与管理的,财务部门并不会进行过多干预经费的使用与支出。这就导致科研过程中极易出现无效管理等,对于与科研无关的消费也被计入科研成本中,管理人员对于真实的发票以及有着正规审核手续的均会通过审核,没有关注课题的性质等。
(二)项目负责人缺少法律意识
科研项目负责人由于错误的认知,认为申请的科研项目所下拨的科研经费可以被自己所支配,对于全成本核算意识不足,这就会造成基本费用以及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费用没有办法在科研经费过程中扣除,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三)缺少完善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
科研管理监管机制以及科研经费管理存在较大问题,对于科研经费支出既不合理又不合规的科研经费支出,导致有限的科研经费没有办法更好地在科研项目上正常使用,且科研经费的支出与预算随意更改。
(四)科研管理存在跨部门沟通问题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财务部门需要履行科研费用的使用及监管职能;对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上看,需要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与支出的真实性与合规性负责;从科研部门的角度来说,科研负责人需要审核科研项目的级别、类型及科研预算等。但由于当前高校财务处、科研处以及二级学院之间的沟通不够充分,导致管理出现一定的问题。
(五)教师利益驱动
A省高职院校的教师因为自身利益的驱动,易导致执行与预算不匹配现象。首先,科研预算经费下达与执行上的分离,导致财务部门信息较为滞后以及相关预算不明确,导致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对经费的管理上难度增加。其次,财务人员对相关合法性质的审核中,预算不清晰,导致科研经费的预算与经费预算的执行不合理。
(六)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较少
因为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样性,相关管理部门呈多元化,对于相关审批程序也较为复杂,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极为复杂。在经费的来源上,因为渠道增多,管理方式也不同,增加了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学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办法,进而实现科研经费的统筹管理[2]。
(一)改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环境
为有效落实科研事业改革的措施,优化内部控制的环境,进而实现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的目标,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
一是高职院校应开展科研经费科学管理观的教育。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且要开展定期培训,有效贯彻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明确相关职责,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认知。
二是完善奖励政策。奖励政策的体现是奖罚分明,因此需要不断增加科研收入在高职院校收入的分配上的占比,建立健全优秀科研人员奖励考核制度,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奖励机制,进而提升科研投入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研的良性循环。
三是完善科研业绩考核体系的建设。第一,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科研业绩考核小组;第二,将专款专用、循环经济、共享经济、预算的支出与管理、设备购入等部分纳入到考核中,进而有效实现定性与定量的考核目标。第三,在校园网与校务公开栏上公示结果,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第四,建立科研绩效与年度绩效、职务晋升等项目相结合的制度。
(二)增加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风险评估的合理机制。高职院校的风险评估制度是对申报项目、使用经费等隐藏的风险进行识别。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应当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开展风险评估,利用大数据技术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并应对风险,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
(三)加强对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控制
对于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上出现的问题,需要不断构建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活动机制,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出发:
一是强化对科研经费购置固有资产与使用的管理,建立账本,规范科研经费购置设备的申报、采购等方面的管理。建立健全采用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入账管理;加强对其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相关资料、仪器设备等监管;坚决执行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申请制度,并说明购置的原因,实施有效监管;支持仪器设备共享,制定有偿使用设备方案,确定收费标准,进而提升科研仪器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二是建立科研成本核算體系。首先,建立健全科研承办监管机制;其次,加大监管力度,纠正违规行为,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最后,建立科研核算标准,实现科研成本费用合理分摊机制,避免重复购买科研设备造成的浪费[3]。
三是科研经费预算控制是高职院校控制活动的重点。高职院校科研经费预算应有效贯彻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活动的全部过程,可以从以下四个环节分析:第一是预算编制。需要有科研、管理、财务、审计四个方面的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实现预算的合规性与精确性,相关人员需要明确自身职责,实现预算实施过程的控制活动。第二是预算执行。财务人员在掌握项目进度与预算时,要加强对科研经费进行审核,及时将项目预算反馈给科研人员。第三调整预算。在科研预算批准后,预算执行有着极高的严肃性。科研预算调整需要以国家政策变动为前提,预算调整需要履行审批手续。若在监管过程中发现偏差,应该告知项目负责人对预算进行合理调整,重新编制预算并向上级申报。第四预算考评。预算考核是科研项目验收后需要立即开展。对于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误差上的原因,需要对不可控制的因素进行总结,了解审计报告的信息,实现优奖劣罚。
四是建立高职院校内部沟通机制。高职院校的科研信息在沟通上需要保证其顺畅,避免独断专行的行为,进而有效提升经费利用率。建立健全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机制,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实现信息沟通与交流顺畅。
五是加强监督与管理,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内部审计体系,需要加强对科研预算经费的审计,并与专利、论文等数量和质量进行考评。
伴随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科研经费的管理上也变得更加重要,同时也需要在思想观念上引起足够重视。这需要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相关的科研管理制度,并组织专门人员对科研经费进行全面跟踪管理。
参考文献:
[1]郑彩云.“放管服”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基于内部控制视角[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1):11-15.
[2]王泽秀.“放管服”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师,2021,(09):85-86.
[3]黄俊婕.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5):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