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水墨文化对青花瓷绘的影响研究*

2024-03-12 09:13
陶瓷 2024年2期
关键词:青花瓷水墨画青花

曾 雯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0)

中华五千年文化凝聚水墨丹青,水墨不仅是一个画种,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核心。水墨文化与青花之间渊源颇深,笔者从传统水墨与青花瓷绘的关系思考,哪些因素导致二者难舍难分? 并通过水墨与青花的差异与共性的对比分析,阐述二者文化内涵和精神的交相呼应,剖析水墨文化对青花艺术的影响与意义。

1 水墨文化与青花瓷绘的概念

1.1 水墨文化

从庄子的“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开始,中国人便开始与天地的精神往来,“纵情山水间,心游尘世外”是中国人与自然文化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最直接的精神体现就是水墨画。王维在《山水诀》中言“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水墨承载着自然造化的灵气,画家凭借水墨来抒发自身的心性,水墨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和不可动摇的地位。从历史文脉来讲,水墨更多的是文化内涵与表现语言的探索,不能简单的将其描述为用水和墨调和绘画。水墨画中蕴涵着古人的巧思,画中多留白,讲究“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是古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大智慧。

1.2 青花瓷绘

青花瓷白地蓝花、清新素雅,颇有水墨画的意趣,一出现就引起人们的喜爱,在中国陶瓷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青花制瓷工艺繁复,先在素胎上进行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制成瓷,最早兴于唐代,点缀人们生活已千余年。不同的朝代有各自的风格,题材多样,花、鸟、山水、人物、情景都有包含,且材质坚硬不易磨损和褪色,便于保存且具收藏价值。

2 水墨与青花瓷绘的差异

2.1 表现载体不同

宋代以前水墨用绢作为媒介绘画,元以后宣纸成为主要载体。青花则是料性与泥性的结合体现,在素胎上绘画后要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工序更为复杂,因此要对青花料进行不断尝试直至找到最适合画面表现的绘画方式。除此之外,水墨画多以平面造型表现绘画内容,青花瓷能够表现的方式很多,立体器物或者平面造型都可选择,因此要根据器型调整画面布局,需要考虑的更为全面。由于陶瓷的特性,青花表面施釉更为光滑和便于清洁,可绘制在瓶、罐、杯、碟等器物上,审美与实用价值共存。

水墨与青花绘画表现材质不同,如水墨可用积墨法把握墨与水对宣纸的融合,体验不同的肌理与效果。青花坯体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想要在坯上进行绘画并不似在宣纸上容易。青花料性同样难以把握,坯体渗料性差,不像墨与水能够完全相容,反而会随着时间沉淀,在绘画中要着重把握料性与坯体的运用,反复进行试验,把握烧制的深浅变化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2.2 绘制过程区别

水墨画在绘制过程中想要得到均匀的渲染效果,可以将宣纸打湿进行渲染,颜色均衡且无笔痕。青花绘画的传统技法“汾水”与其效果类似,将青花料依据画面所需调配成浓淡程度不同的水料,在坯体上使用特制工具“鸡头笔”直接作画,每一笔中都能分出不同的浓淡笔韵,这种青花汾水技法渲染层次丰富,打破了青花的单一色调使画面更为生动。中国画讲究三分画七分裱,青花更倾向于烧制工艺,水墨绘画在于画家本身与笔墨纸砚的融和贯通。青花则多一道工艺,在于烧窑技术的好坏,烧制时间太短或温度过高,青花的发色就受到影响,不仅效果不佳而且浪费时间精力。

3 水墨与青花瓷绘的共性

3.1 绘画技法的借鉴

青花与水墨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诠释,在画面表现中都以单一色彩体现。传统绘画美学中讲究“墨出形、白藏黑”,水墨以黑白体系作为主导因素,青花则以蓝白作为主导体系。青花在绘制过程中吸取水墨的绘制技法,表现出如水墨画般淋漓尽致的韵味,两者在对颜色的浓淡干湿把控中极为相似,唐代张彦远在他的著作《历代名画记》中提到“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提出“墨分五色”这种说法,指出墨色变化的丰富程度,墨的五色分别是焦、浓、重、淡、清墨,而青花也有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的区别。水墨画与青花瓷画一脉相承,水墨技法中的皴、擦、点、染在青花中同样适用,青花也可从水墨画中借鉴绘画技法、构图布局、笔墨韵味等。

两者都是中国艺术又同根同源,在观察客观事物上也不像西方传统绘画一样注重写实,而是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理论。中国传统水墨画讲究诗情画意,注重用笔墨的理解,重视意境的表达,强调气韵生动和以形写神,把意境美作为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特征,讲究水墨韵味与文人情趣。青花中蕴含着水墨的特有属性,更应该将传统文化与社会审美进行融和,才能以更当代的方式立足于画坛而不是走向衰落。

3.2 笔墨意蕴的表达

文人水墨画对青花艺术有着重要影响,孔六庆在《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中,通过图片的对比明确地指出元代文人画家黄公望对于青花山水在布局、画境、山石的画法的影响,用汾水的方法表现出黄公望长披麻皴的笔势和山石阴阳向北的静穆幽深的境界,还指出了文人画家“四王”的山水对青花山水在画法上的影响[1]。同时期的青花瓷绘在审美风格上受到“尚古”思想的洗礼,受其笔墨技法影响显著,在意境上达到了同时代文人画的水平,呈现了新的艺术表现风格和特色。

相比于整个中国画体系,同样的单色绘画与浓淡变化的把控使水墨画与青花的联系更为密切。水墨中的许多见解亦能为青花提供理论基础,青花艺术在历史发展中不可避免会借鉴水墨表现技法,这种借鉴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而是根据青花本身工艺与材质的特点,创作出符合实际又体现青花独特艺术美的作品。

3.3 历史文脉的探究

传统水墨在元明清时期达到了历史上的一次高潮,水墨因缩减了色彩表现的重要手段,需要更加丰瞻的心智来弥补,亦需要更精深地感悟自然[2]。元四家着重体现了水墨的文化内涵与文学趣味,明代吴门画派崇尚笔墨意趣的士气,清四王主张摹古推动水墨文化的发扬,清四僧以独特的视角抒发个人性情,其中八大山人朱耷成就最为突出。朱耷的作品(见图1)善于运用水墨,强调笔墨的自然流畅和思想情感的表达,常常描绘出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完美结合。

图1 朱耷作品《荷花翠鸟图》

八大山人的影响也体现在青花瓷绘上,王步是中国青花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其成就巨大,影响深远,人们尊称他为“青花大王”。这是因为他的青花作品将陶瓷艺术精华、中国画优良技法及民间艺术的优点融于一体,在青花艺术史上独树一帜[3]。王步的青花艺术多取材于乡村田园之物,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如豌豆、丝瓜、白菜等都是他描绘的对象,质朴又不落俗套。从他的作品《花卉蜜蜂图》(见图2)中可以看出八大山人对他艺术表现的影响,画中运用书法入笔,线条洒脱不拘小节,有种天然的生机勃勃与精气所在,使古老的青花瓷绘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图2 王步作品《花卉蜜蜂图》

中国画中的很多理论观念都能引起青花的思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诗也是理。王步晚年青花瓷绘作品同时融合中国画的诗书画印,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其作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自己独有的青花瓷绘风格,而他的“以创而论,以新为行”的思想值得后辈学习。

水墨与青花中蕴含着中国人无穷的智慧与精神写照,画家寄情于自然表达哀愁、开怀、壮阔的内心情绪,没有哪个国家与民族有着中国文化这般深厚的底蕴与创新精神。青花与水墨同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形式与题材,学习更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发掘青花独特的视觉魅力与新的观察角度。

青花艺术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表达技法,高度重视水墨语言在青花的运用,将其与时代审美相结合,使其有着个性化的特点,更重要的是用水墨语境去表现精神映像,表现对人、社会、环境的感悟;同时促进当代青花瓷绘的发展与沉思,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立足于画坛而不是走向衰落,才能将青花艺术以更当代的方式继续传承。

猜你喜欢
青花瓷水墨画青花
瓷上赏青花
《日暮野旷天低树》水墨画
青花赋
青花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青花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纯净的青花瓷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