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成效、模式和路径研究

2024-03-10 10:55龙若兰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乡村赋能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字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1]通过赋能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了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有全域数字治理试验区带动赋能、农村电商赋能、“数据链+特色产业链”融合赋能和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赋能四大典型模式。文章对四大模式的内涵、做法和成效进行了客观全面分析,进而从投入、人才、平台和机制体制方面提出了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4)01-0072-07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着眼于新时代国情农情社情和民意,以数字化乡村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当前,面对后疫情时代经济活力亟须恢复等多重挑战,新时期数字经济建设成为世界经济重塑的关键变量。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刚要》,明确支持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数字乡村建设做出了具体战略部署。这均是依据我国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和新时期经济转型而做出的长期谋划且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安排。当前,全国各地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农村地区数字信息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农民数字素养赋能、农村电商赋能、“数据链+特色产业链”融合赋能、智慧农业大数据赋能等新一代数字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因此,强化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其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效性和持续性,这既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防范和应对各种外部不确定性的有效举措。从顶层设计角度来看,统筹规划数字乡村建设,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时代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研究。另一方面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理论机理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数字经济的理论研究不断推进,成果不断丰富,总结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路径,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智能化;二是农村流通高效化;三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四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本研究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研究背景,阐述数字乡村建设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价值,探讨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成效,提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思路,进一步丰富拓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典型模式和实现路径。

立足当前国情和农业农村发展现状,通过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对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其一,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必经之路。农村地区通过数字技术精准推动基础建设、增强农村地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培育农村电商、網络直播等新形态产业发展,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其二,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数字乡村建设不仅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数字化基础,而且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市场,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其三,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选择。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建设数字乡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经之路。[2]农村地区是建设数字中国的痛点和难点,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将有效提升农村地区数字化进程、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开启城乡数字信息融合互动的新局面。[3]因此,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与前提,也是消解数字中国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

二、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成效

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和良好局面,乡村振兴的基础进一步夯实筑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正逐渐成为现实。

(一)农业全面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经济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2021年,农业农村部支持建设了一批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和大数据中心。数字信息技术与畜牧业、养殖业、渔业深度融合,广泛投入农村地区农业生产销售,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021年,全国拥有8300台全系统北斗导航设备,导航作业超6000万亩;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建设了一批无人牧场、无人农场;累计改装升级6288台水旱田无人驾驶及辅助驾驶机具;部分基地在全过程作业中实现无人化管理。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农业农村传统产业无缝衔接,合理优化农业要素配置,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和信息链的有机融合。

(二)农村发展来势喜人

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市场需求、数字技术的共同作用下,数字乡村基础建设不断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党建”“互联网+社区”等乡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信息通信业在农村基础电信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农村地区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详见图1。2021年,全国未通宽带行政村动态清零,且通讯服务平均下载速率超过100Mb/s,基本与城市同网同速;全国有29个省级行政单位已建立省级远程医疗平台,覆盖率超90%;全国“就业在线”服务平台累计发布881万余条岗位信息和5591条招聘会信息,累计服务1489万余名求职者;在人民银行开户的法人农村金融机构中,93.66%的农村金融机构已开通线上办理渠道。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备显著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实现了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2020年7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4]试点地区在采集关键核心数据汇聚、数据分析应用共建共享、解决农业农村关键难题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乡村建设经验。例如,浙江省德清县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首批试点区域,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三)农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数字乡村建设要求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领域的全方位共同发展,这依赖于农民对乡村各领域事务的广泛数字化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自身数字社交、娱乐、学习以及商业的发展[2]。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农民构建了全新的社交渠道,农民利用多样化的互联网工具共享网络中的信息和资源,自觉履行民主监督职责、表达自身需求,使农村的政务工作机制更加透明有效。数字娱乐活动在共享数字资源的过程中丰富农民的精神需求,其发展增加了农村数字文化娱乐的多样性,农民的文化自信得到很大程度增强。数字技术学习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培育,通过组织农民学习使用现代智能技术,将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乡村治理进行结合,减轻了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专业人才缺失困难。农村电商催生了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相互交融促进了互联网农场、直播带货等农村电商发展,成效显著,农民获得了更多发展增益和就地就业的机会。

近年,得益于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的政策引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上新、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便民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万亿元,达到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12]。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0500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农产品物流额达到5万亿元[13]。详见图2。

三、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

(一)全域数字治理试验区带动赋能型——浙江省德清县

全域数字治理试验区带动赋能型就是在推进建设全域数字治理试验区的基础上,坚持整体智治理念,围绕本地域的农村全域和农业全产业链,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全面推进全域农业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经营、乡村治理、乡村监管、乡村服务、基础设施五大领域全方位的数字化呈现,进而推动农村生产、生态、生活全面转型,从而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5]

浙江省湖州市的德清县,位于浙江省北部,毗邻上海、杭州,处于长三角腹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一直以来,改革都是德清县的一张“金名片”,在数字化改革中,德清县更是走在前列,在全省首次提出并着力建设“全域数字治理试验区”。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德清县以建设全域数字治理试验区为总抓手,以“城市大脑”为依托平台,以廓清乡村要素秩序为指针,以摸清乡村资源家底为指向,以厘清数字应用领域为指南,强化了信息支撑,构建了以遥感卫星、低空无人机、遍布县域的道路视频、农业设备监测点、覆盖城乡的物联感知网络等所组成的触达乡村角角落落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与农业农村、交通、民政等58个部门的13亿条数据结合能够精准映射乡村“人地物事”,实时监测乡村“生命体征”。这种聚焦于数据归集共享的数字乡村数据库描绘了着眼于辅助管理決策的乡村治理路径图,从而探索出了一条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经验、新路子。[6]

(二)农村电商赋能型——山东省曹县

所谓的农村电商赋能型主要是借助“大、智、数、云”技术、高效网络销售平台和便捷的农村物流体系,构建起覆盖面广、通达度高、实效性强的农村电子商务销售系统,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从田间到灶头、从生产到消费脱节的问题,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产销链条无缝对接的现代农业产业新业态。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抓住电子商务发展先机,积极创新机制体制,明确了“规划引领、龙头带动、园区支撑、环境优化”的思路,鼓励电商企业向园区聚集,打造载体平台、完善物流体系、优化基础配套设施、强化电商专门人才的“招、引、培、带”,努力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同时,该镇十分重视品牌塑造,推出了一批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并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生态健康发展,吸引大批外出务工青年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促进了农村电商产业升级。

目前,大集镇是山东省唯一一个淘宝村全覆盖的乡镇,全国最大的儿童表演服加工销售基地,现有表演服饰有限公司3000余家,拥有网店18000余家,其中天猫店1000余家。该镇建成了与儿童表演服装相关主体产业和完备的配套产业,已经形成了紧密连接的全产业链条,其产业发展模式被国内赞誉为“大集模式”。该镇先后被菏泽市委市政府授予“菏泽电子商务工作先进乡镇”、山东省首批电商小镇、山东省“信息化扶贫示范镇”。2020年,大集镇丁楼村被评为“中国最美淘宝村”。

(三)双链(数据链+特色产业链)融合赋能型——重庆荣昌区

双链(数据链+特色产业链)融合赋能型就是在当地特色产业链条的基础上融入大数据链,构建以地方特色产业链为基础的大数据中心,进而通过数据中心对该产业的生产、销售、运输、仓储、售后等所有环节进行实时精准监管,实现产品线上交易+线下交收,优化产业结构。

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自己所打造的“荣易管”创新数据平台来对生猪的免疫、检疫、贩运、屠宰、保险等环节进行精准监管,以提高市场调控和疫病防控能力。该数据中心能实时监控分析生猪活动行径和健康状态,提高养殖效率、减少死亡风险,并通过全链条数据共享来缓解产销对接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提升生猪的生产水平。此外,该数据中心还打造了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平台“荣易卖”,该平台主要以生猪活体、白条、肉制品交易为三大核心业务,创新了多种交易模式,实现了活猪线上交易+线下交收,并提供生猪价格“晴雨表”,优化了生猪产业宏观调控的实效性。

(四)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赋能型——江苏丰县

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赋能型就是通过当地政府与农业大数据企业合作所搭建的数据平台,及时准确地掌握从本县域内到全国的农产品生产数据和农业发展新动态,辅助本县域内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决策,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结构优化。

江苏省丰县在丰县公共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构建出了丰县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该数据平台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平台实现农业信息的顺捷收集和无障碍传递,为本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掌握国内外农业生产经营形势和行情变化动态提供渠道,助力其科学、精准做好产业规划、生产计划和经营战略。为了确保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江苏丰县以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为发展方向,以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造建设农业大数据归集共享平台、农业“三资四化”管理平台、数字农牧场管理平台、农产品安全溯源监测平台、农村电商培育平台、数字农业农村服务平台等数字乡村“八平台”,快速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7]

四、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一)加大投入力度,建强补齐数字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预算划拨额度,完善农村地区5G、物联网和千兆光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网络的广度、深度和覆盖度,充分利用保险和担保的杠杆作用,构建多元化资金体系,提高对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利用效率。[8]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民间资金、社会资本加入到数字乡村建设中来,增强金融的普惠性,积极敦促国有电信企业打破行业垄断,主动向民间资本让利,以此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将资金投入到数字乡村建设中来。积极推动农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激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内生动力,形成有力的资金保障,从根本解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

(二)积极培育数字乡村建设专门人才,强化高素质人力资源有效供给

技术创新是提高数字乡村建设效率的关键因素,专业人才是确保技术创新顺利实现的基础前提。因此重视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对于提高数字乡村建设的效果至关重要。地方政府应通过搭建专业平台,完善奖励机制,加大政策支持等措施,吸引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入到数字乡村的建设当中去,构建多元化主体有效参与的数字乡村建设体系。同时加大对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培育,在乡村居民中普及数字知识,打牢数字技术应用的群众基础,强化基层政府干部和乡村当地人才的数字化运用技能,有针对性、分类别、分层次的对不同主体进行相应培训。

(三)强化平台建设和集成,完善数字乡村治理体系

平台建设是乡村小农业与城市大市场紧密衔接的关键因素,应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平台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挖掘新的增长点,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要积极推进数字技术村级综合服务提升工程,提高村级综合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为村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政务服务。加大机制创新,完善乡村数据监管机制、乡村数据联通机制、数字乡村建设考核机制进而完善数字乡村治理体系。

(四)加强顶层设计,激活数字乡村建设的内生动能

政府部门应优化数字乡村顶层设计,加强各个主体间的密切合作,发挥各主体间的协同效应。政府部门应该出台各项政策法规,明确数据资源管理规范和细则,最大限度地保护数据的安全,为各参与主体的数据安全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政府应多措并举地激励并强化各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多措并举地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建立纠纷调解机制,及时并最大程度地化解各参与主体间的矛盾纠纷,畅通主体合作路径,并通过总结优秀合作案例积极推进主体间合作。

参考文献:

[1] 丁璐.加快农村电商体系建设 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合作经济,2021(2):60-62.

[2] 胡亮,曹艳,刘永波,等.浅析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模式[J].四川农业科技,2021(9):68-71.

[3] 文天平,欧阳日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乡村发展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3(4):5-21.

[4] 刘志杰. 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元年 十大关键点透视“三农”工作[N]. 四川日报,2021-01-25(10).

[5] 全域数字化打造“整体智治”县域样本[EB/OL].中国改革报,(2020-12-03)[2023-05-12].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0263181.

[6] 陆志松,徐震,陈哲. 乡村振兴插上数字化“翅膀”[N]. 湖州日报,2022-09-12(A1).

[7] 數字赋能,打造乡村振兴“丰县模式”:徐州市丰县“数字乡村”建设调研报告[EB/OL].新华日报,(2020-07-07)[2023-05-12].http://www.jsdjt.com.cn/zkzk/zsb/202007/t20200707_6718077.shtml.

[8] 李杰义,胡静澜,马子涵.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实践路径与政策启示[J].西南金融,2022(11):84-95.

责任编辑:李  锋

收稿日期:2023-09-04

作者简介:龙若兰,女,湖南长沙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图书和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管理、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乡村赋能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 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何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