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琴(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白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金华 321200)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率较高,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1]。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对患者健康、生活以及生命安全等均产生消极影响[2]。已有研究[3]表明,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等主要并发症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总死亡原因的40%以上。近年来,我国在高血压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总体上治愈率和控制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为更好地改善疾病控制效果,需重视对疾病的治疗。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改善血压状况,帮助其保持平稳状态[4]。为进一步分析上述治疗的疗效情况,本文以2021年9月-2022年9月共计80例患者为例,对单一用药及复方制剂的疗效进行对比,以期为后续疾病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具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9月)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病程2-14年,平均(8.12±1.89)年;年龄45-75岁,平均(60.49±3.40)岁。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病程3-14年,平均(8.10±1.90)年;年龄46-74岁,平均(60.43±3.39)岁。两组资料一致性较强(P>0.05),可对比。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倡导的医学伦理准则。纳入标准:①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160/100mmHg;②患者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③患者病史资料齐全者;④认知、沟通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感觉、精神障碍;②生存寿命<1年;③近期参加过其他药物研究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⑥资料不完整者;⑦高钾血症者;⑧依从性差者;⑨肝、肾功能不全者;⑩对本研究治疗相关用药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美托洛尔治疗。给予患者5mg氨氯地平(规格:5mg×14片/盒);12.5mg美托洛尔(商品规格:25mg×20片/盒),两种药品均为每日两次。研究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晨起空腹状态下口服1片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规格:每片含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两组患者均坚持治疗24周,观察治疗后各指标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应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检查前叮嘱患者测量日禁烟,清晨休息30min后测量,取3次平均值,评估时间为入院时、治疗24周后。②血脂水平(入院时、治疗24周后)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10ml,静置半小时,以2500r/min离心10min,于-20℃保存待检。③入院时、治疗24周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通过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两组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④治疗效果:总有效率=1-无效率。显效为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为血压下降幅度>20mmHg,无效为血压下降幅度低于1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n(%)]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分别以t、χ2检验,P<0.05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1 血压指标 入院时,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指标对比(,mmHg)
表1 两组血压指标对比(,mmHg)
?
2.2 血脂水平 入院时,两组血脂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水平对比(,mmol/L)
表2 两组血脂水平对比(,mmol/L)
?
2.3 颈动脉IMT 入院时,两组颈动脉IMT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动脉IMT对比(,mm)
表3 两组颈动脉IMT对比(,mm)
?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5 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临床高血压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影响预后。因此,控制血压对心脏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增长,临床对疾病治疗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5]。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持续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对其心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心肌舒张、收缩功能紊乱、药物性心肌重塑,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患者健康,危及其生命安全[6]。
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为一线降压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对疾病控制具有积极意义。临床研究[7]结果显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具有不同的降压机制,发挥了不同的降压效果,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可阻断不同阶段的血压升高。氨氯地平具有血管扩张作用,进而发挥降压效果;缬沙坦可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联合治疗降压效果较好[8]。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的实施可减少服药剂量,帮助患者血压达到更平稳的状态。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疗效高,血压及血脂控制效果好,可降低颈动脉IMT,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由此可以看出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对血压控制效果好,可以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分析其原因为:缬沙坦是一种选择性拮抗AT1受体亚型,特异性非肽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该物质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药效持久、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特点,与AT1受体的亲和力是AT2的2000倍[9]。氨氯地平可刺激特异性受体血凝素,是一种钙通道拮抗剂,能抵抗动脉粥样硬化,上调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具有持续时间长、方便、起效慢、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对高血压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血脂指标[10]。因此,两者结合可以发挥协同治疗效果,特异性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此外,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合并急性心房颤动患者可对相应靶器官造成损害,存在血栓前状态,与远期预后密切相关。在血小板与内皮下基质的相互黏附中起桥接作用,从而促进血小板黏附;同时还可诱导血小板聚集,有利于血栓形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基础性疾病。以往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降压药对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率变异性、降低蛋白尿水平、逆转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等靶器官具有独立于降压作用的保护作用。因此,在评价降压治疗的有效性时,可以将相关靶器官的保护作用纳入观察范围。除此之外,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对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对改善颈动脉IMT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安全性高,可以帮助患者保障用药安全,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对血压及血脂指标的改善有积极意义,同时可以降低颈动脉IMT水平,对心功能状况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进而改善疾病治疗及预后结局,各院可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