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现代汉语词汇学》中的应用

2024-03-07 08:30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内江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词汇学概念图导图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陈 熹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思维的整理、发散、可视化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都是有效的思维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点。以《现代汉语词汇学》为例,具体分析思维导图或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在上绪论课、阅读相关专业论文以及预习复习各个教学环节均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学不可缺少的好工具好帮手。

1 引言

《现代汉语词汇学》(以下简称《词汇学》)是为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上过《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相关基础课程,属于语言类拓展课程。思维导图近些年来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学领域也不例外。思维导图是一种笔记方法,也是一种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近几年来,笔者一直在教授《词汇学》这门课程,尝试着使用思维导图软件,也有意识地把思维导图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之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果使用得当,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2 语言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困境

笔者一直从事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授过程中,逐渐发现教与学上的一些问题。不仅《词汇学》课程如此,几乎所有的语言类课程都存在着类似的状况。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学生方面,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知识零散,没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学生第一学期就开设了《现代汉语1》,但是课时少,学生学得并不扎实,到第五学期再来选修《词汇学》,很多知识学生都已遗忘,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炒冷饭”,浪费时间且无法对新课程的内容深入展开。

教材方面,以通行的黄廖版《现代汉语》为例,词汇这一章节的内容只有30页左右,其中还包括一些选学内容,章节之间的系联不够,略显零乱。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

教学方面,教师如果绝大部分时间沿用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加之语言类课程本就没有文学课程那么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无法调动起来,整个课堂就是老师全情投入,学生昏昏欲睡。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教师要在学习方式方法上给与指点,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反思能力。1946年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的理论,它形象地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能记住内容的比例[1]。这几种不同的方法区别在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听讲、阅读、视听和看示范等学习方法都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属于被动学习,效率不高;而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和马上应用都处于金字塔下端,是主动性学习,学习效果加倍。思维导图的核心之一正是运用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它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慢慢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应用中习得,所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什么是思维导图。

3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

3.1 什么是思维导图和概念图

思维导图(Mind Map或Mind Mapping)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2]。思维导图利用可视化的手段(如图像、颜色、线条和关键词等),充分调动左右脑来记录和表达思想,最终达到促发灵感,发散思维,提高创造力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可视化工具。

提起思维导图,就不得不提及概念图(Concept Map或Concept Mapping)。概念构图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2]。概念图一般含有节点、连线和标注,将涉及到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用连线连起来形成网络,并标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知识组织和表征的工具。

3.2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联系和区别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都能利用可视化手段展示思维过程,而且比纯文字的表达方法更有效果,在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思维认知工具。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也有不同之处。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在达成目的、理论背景、表现形式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但是笔者认为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想要达到的目的上:表征知识是概念图的主要目的,思维导图则更偏向于灵感的激发以及思考的整理。所以想要发散思维,整理思考的结果,思维导图是能胜任的;而概念图的优势在于,在概念、关系繁复的情况下,概念图更能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和网络,并显示概念之间的内部关系[3]。

3.3 实践应用与操作

在实践应用中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经常是结伴使用的。他们在展示思路、表达看法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各有优势,完全可以将它们进行综合式地运用,取长补短,高效利用。思维导图主要是用来激发创造灵感,整理思路,但这并不妨碍思维导图的创作结果可以是概念图;概念图主要侧重于表达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逻辑顺序,这也不妨碍概念图同样可以展示表达创作的思维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在理论上需要认清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但在实际应用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时,可以采取两者结合的方式,所以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应用并不是单纯唯一的,而是在不断地寻求两者的最佳契合点[2]。所以本文并没有对思维导图和概念图严加区别,各自发挥优势即可,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制作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图有多种软件,操作方法大同小异,比较实用且简单易学,如MindManager、XMind、Inspiration等,还可以用word自带的SmartArt来完成。有些人不习惯用软件操作,觉得会影响思考,当然手绘的思维导图也是可以的,但是软件熟悉以后使用起来也很方便,而且易于修改和展示。

4 思维导图在《词汇学》中的具体应用

4.1 思维导图是上好绪论课的好向导

教师在开始讲一门新课时,首先都会简单介绍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这时便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来完成,从而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几乎全由老师包办代替,学生只管被动接收,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是一个建立概念网络系统并不断增加吸收新内容的过程。成人学习,应该是有意义地学习。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生必须将新旧知识、概念联系起来。学生往往在开始学习一门新课时,头脑中的信息点通常是零散性、无条理性、无逻辑性的。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加强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的系联;同时学生缺乏相应的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视野不开阔,难以理解和把握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思维导图正好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因为它的优点在于能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同时也注重思维的发散性。

以《词汇学》为例。教师上第一次课时,要求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首先预设一下词汇学研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学生已经学了《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相关课程,这时需要唤起他们对已学过知识的记忆,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复习过程。课堂上以4-6名同学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首先是把所有能想到的关键词都记录下来,小组内的成员在贡献自己的答案时也能互相启发互为补充。第二步是把这些关键词系联成一个整体,让它们不再是一盘散沙,标明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层级关系。第三步是打开课本,翻看课本的目录,进行修正和补充。最后是请学生代表来分享该组的成果。通过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每个人都开动脑筋参与其中,比满堂灌要有意义得多。

正如前文所说,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激发思维,提高思维发散能力,小组活动时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它,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向组内成员展示自己的思路、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有利于互相交流。思维导图最后的创作结果也可以是整理好的概念图,它可以非常清晰地表明知识或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

教师在总结和点评学生成果的同时,也可以展示自己做的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给学生做一个参考,如图一所示。词汇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两大块,即词汇和词义,这是具有最大涵盖性的关键词,然后依次逐层展开,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以便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

如词汇包括词和固定短语,其中词语涉及到词的分类和构词问题。再往下一层,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词语进行分类,又可细分为基本词语和一般词语,古词语和新词语等。最普遍或最抽象的概念位于图的上端,次一级的概念安排在下面,整个系统就是这样一级一级地向下展开。

思维导图能够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掌握整个知识框架,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对一个概念体系直观快速地把握。以后教师在讲授某一知识板块时,学生会知道该知识点处在系统中的哪个位置上。当然,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的内容都讲得面面俱到,在绪论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首先介绍词汇学囊括的内容,其次简单回顾一下已经学过知识,最后重点介绍哪些板块是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要重点讲解和讨论,或哪些地方是已经学过但还需要深入的地方。

思维导图反映的是主观的想法,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并无对错之分。作为教师,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善于发现学生展示的某些闪光点,这些地方同样值得我们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2 思维导图是阅读专业论文的好工具

《词汇学》是专业选修课程,教师通常不会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内容,有时会拓展更新知识,有目的地安排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让学生阅读。由于学生平常很少接触学术论文,也缺少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读完以后学生还是处在似懂非懂、云山雾罩的感觉之中。教师提问后通常会发现学生并不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更别提有自己的观点见解了。所以如果只是阅读,而不教授怎么读,往往效果并不理想。笔者也曾尝试让学生阅读完后做PPT来进行展示阅读成果,效果比单纯地阅读要好很多,学生起码能大概掌握文章内容。但是笔者发现学生做的PPT中的内容之间的系联很薄弱,标题之间似乎是没有关系而独立存在的,学生在进行展示的时候通常也忽略了这一点,没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这实际上还是没有吃透原文,对作者的写作目的不甚了解的缘故。

以《揭示词语构造的深层意义》这篇文章为例,观点角度新颖,例证丰富。例子丰富是此文的一大特色,特别对对外汉语教学有启发,这也是笔者选这篇论文让学生阅读的原因[4]。但这篇文章没有标题,所以学生可能在阅读时不太容易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如果用思维导图工具,不仅能帮助学生逐步弄懂作者的思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能把看似不相关的例子全部系联在一起,这也正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一。笔者以其中一部分内容为例,用Mindmanager制作了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思维导图中的例子皆来源于该文章,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在“头是重要的,头上的冠戴也是重要的,冠戴即人”这样的一些深层次的观念影响下,头与冠戴、艰辛、危难、欺凌、源头、端头等关键词都有关系,又影响着一大批词语的构造。

图2

又如论文中提到的关于“利益”取得的各种说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生动形象的素材,它以各种面貌出现:有可能是“沾光、借光”,有可能是“利润”,也有可能是“油”的各种短语,如“捞油水”“揩油”,还有可能是和“肥”有关,如“肥缺”等。如图3所示,让人一目了然。在思维导图里适当添加一些图片,也复合学生习惯读图的心理特征。通过画图,彻底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

图3

4.3 思维导图是预习复习的好帮手

传统上课模式通常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底下记笔记,上课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用来记笔记而不是主动思考,记的笔记也只是老师讲课思路的复现,并不是学生自己的。所以笔者上这门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自己学着归纳整理属于“自己”的笔记,而不是完美的“老师”的笔记。这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图,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分析、去思考、去总结。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主学习。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弄懂了,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能够用图把知识很好地表达出来,这就反过来说明其实学生自己并没有真正吃透弄懂。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把学习的知识内容,重新梳理一遍,而且还可以再一次地理清思路,验证学习效果。所以画思维导图是主动思考、吸收知识和再输出的过程,思维导图是预习、复习知识的好帮手。

还是以《词汇学》为例,词义是《词汇学》的难点部分。《现代汉语》课本对词义的构成讲得比较简单,但实际上词义构成丰富,众说纷纭,微妙且不易说清楚。上课学生能跟随老师的思路,掌握基本的要点,但是容易钻局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教师在上完一个小节的内容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复习,最初的原点,找到该知识点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逐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对学生来说,课后也需要回顾上课所讲知识,这时可以根据教师或学生自己画的思维导图来复习。学生不必要对内容从头看到尾,而只需要根据思维导图关键词的提示,进行回想复习,对关键词可以详细展开,检查自己对内容细节的把握。

图4是笔者以词义的构成为例制作的思维导图。MindManager软件里有不同的模板,如辐射状导图,树形导图、时间线、洋葱图等,制作者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模板,图4是用洋葱图制作的,正好符合词义之间的这种互相包容的关系。

词义的构成大致可以包括“指称意义”、“理解意义”和“用法意义”三部分[5]。图4最中间的“具体对象”所表示的意义就是“指称意义”,如“桌子”一词,当某人说“桌子”时,我们可以指出具体对象来,这个意义就是“指称意义”。我们对词的理解既有具体的一面,也有抽象的一面,如对“桌子”的“概括理解”是舍弃了“桌子”之间的具体、差异性的特征,而把握“桌子”的共性,对具体对象的抽象概括能力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产物,这时指的就是词的“概念意义”。词的概念意义虽说是对整类事物的高度概括,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该词所包含的形象特征,指称意义和概念意义都会有形象特征的参与,所以用这两个圆圈中间的交集来表示。“理解意义”内容丰富,包括概念意义、评价意义和联想意义,其中概念意义又居于理解意义的核心,评价意义处在概念意义的外围,包括语体、态度、情感评价。而联想意义又处在理解意义更外围的部分,包括理据联想、词间联想、情景联想、文化联想。词的“用法意义”主要指的是词语的习惯搭配,它暗含着和其他词语的共现关系,搭配意义显得更为隐藏,所以处在洋葱图的最外层。

我们用洋葱图可以很好地展示这些概念之间互相包容的关系,把不容易弄清楚的关系整理得比较清楚。学生利用思维图来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将此图中的每个关键词进行细化和展开,画出更为详细的思维图来帮助复习。

5 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如何呈现,需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过程适时地选择不同的方式。它可以先行于课堂出现,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也可以是进行“头脑风暴”的工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思考;也可以是分享的工具,进行展示交流;还可以是复习的工具,对知识的回顾和再理解[3]。简而言之,思维导图以其“图形+线条+关键词”的形象方式,激发了我们左右大脑同时运转,能开启智慧,发散思维,使知识的呈现更有条理。但是无论是思维导图还是概念图,它毕竟只是一个启发思维的工具,并不是思维本身,它可以帮助我们,但并不能代替我们思考,所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的训练很有必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这些思维工具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词汇学概念图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词汇学研究浅谈
English Word For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第6章 一次函数
概念图教学功能初探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英语专业词汇学的教学
TheSourcesoftheEnglish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