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弟
中风起病急变化快
●中医中风的概念: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西医中风的概念:西医认为,多种因素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引起脑组织局部区域的供应紊乱,最终引起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性坏死,此时,患者会出现运动平衡和语言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一般临床上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
中风后,患者常出现以下表现:
?肢体瘫痪或失语:当疾病突然发作时,通常会引起肢体瘫痪或失语症等症状。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得很快,进展也很快。
?局灶症状:一开始,通常表现出一些局部症状,如嘴巴、眼睛倾斜,说话声音可能会变得沙哑,随着疾病的持续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舌头偏移和言语不清等症状。如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瞳孔扩大等癫痫症状。
?全脑症状表现:中风后,患者的脑组织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如脑水肿、脑缺氧、颅内压明显升高。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呕吐和意识延迟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昏迷和嗜睡。中风的全脑症状通常在局部症状出现几分钟或一两小时后出现。
中医辩证个体化治疗
按照个体化与系统化相结合的原则,对中风可采用中医、西医、针灸和必要的康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①根据脑卒中的病理过程进行系统的治疗。在中风急性期,以醒神开窍、活血化瘀为主。积极控制脑水肿,并对缺血性中风开展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甘露醇、甘油果糖、醒脑静、血栓通等药物。此外,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就应立即进行针灸治疗。在脑卒中恢复期,以理气活血、通经活络为原则,进行包括针灸、康复、中医、心理等综合治疗,全面改善患者的运动、语言和认知功能。在中风后遗症中,主要侧重于养肝补肾、调节阴阳,并强调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注重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帮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
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突出中医特色,辨证施治。中脉是中风的轻微症状,适合养血、祛风、活血。可以加减大秦艽汤,也可以服用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等。波及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是严重的脑卒中,应根据症状,首先应用牛黄清心丸、苏和香丸、三花汤、参附汤,以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要充分发挥针灸治疗脑卒中的优势,采用头针、颈针、舌针、体针、电针等方法治疗患者偏瘫、眼口歪斜、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
康复期,中西医双管齐下效果好
中医:① 醒神开窍法针灸治疗:针对中风后遗留健忘、焦虑等症状可选取督脉、膀胱经、胆经的腧穴,如百会、四神聪、安眠、翳风、风池、风府、神庭、印堂、头维、率谷等进行针灸以达到醒神益智、沟通阴阳的疗效;对于肢体偏瘫者可选用体针进行治疗,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阳、少阳经的腧穴为主,可选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昆仑,以达到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疗效。针对言语不利,采用通络解喑针法,以通里、廉泉等穴位为主;② 通达气血法推拿治疗:可选的方法包括穴位按摩、拔毛、揉捏、拍打和单指禅按摩,以锻炼和刺激患者的肌肉群。根据临床不同部位的症状和体征,也可以选择穴位进行按摩治疗。头部应用于受影响肢体对面的头皮运动区和语言区,然后采用揉捏、轻拍、按压和推压等技术。用抹法自印堂至太阳,同时配合按揉睛明、太阳,按揉角孙。上肢部自患侧上臂内侧至前臂用擦法,以肘关节及其周围为重点,按揉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自髂前上棘沿大腿前面向下至踝关节及足背施擦法,重点在伏兔、膝眼、解溪,着重对患侧下肢施拿法,拿委中、承山,以大腿内侧中部和膝部周围为重点,按揉风市、膝眼、阳陵泉、解溪。对于面瘫患者可配合闪罐。③ 温阳活血泡洗外治疗法:针对肢体偏瘫及麻木,采用乳香、没药、附子、肉桂、鸡血藤、透骨草等药物泡洗患侧肢体,每天两次,每次20~30分钟,水温38~42摄氏度。
西医:① 自主运动的训练:逐渐加强患者主动锻炼的意识,在训练过程中重点关注患者的主动锻炼,必要时提供一定的帮助。② 步行训练:纠正圆形步态和共济失调步态,为进一步的步行训练奠定基础。③ 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包括床椅转移、穿衣、吃饭、上厕所、洗澡、走路、上下楼梯、个人卫生等,使患者实现自我护理,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④ 言语训练:中风康复主要用于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恢复他们的沟通功能,为重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⑤ 心理康复:目的是让患者专注于调整残疾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一种通过语言、正念治疗甚至药物来纠正患者负面情绪的治疗方法,保持情绪平静也可以促进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