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妙慧,陈高章,陈丽娜(通信作者)
(1.厦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厦门海关口岸门诊部,福建 厦门 361001;2.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福建 厦门 361018;3.厦门长庚医院,福建 厦门 36102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1],对提升海关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系统是推进海关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建新时代口岸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是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口岸应急能力的必由之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管理者可能无法充分直观了解各口岸应急能力基本情况,以及对应急能力进行静态检查和动态考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由于信息时效性和畅通性的限制,管理者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口岸应急能力的动态信息和实战检验情况,并作出客观准确的科学决策,有效调整应急方案。因此,建设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推动口岸应急能力现代化,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凭借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体系,完善口岸应急能力基础数据库,构建统一、智能、高效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数字化平台,可以运用应急能力评价结果来指导口岸应急能力建设,大幅提高应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包含方面多,覆盖范围广;主要包括应急准备能力、应急预警能力、应急保障能力、应急响应能力等4 个方面,并且互相联系、互相影响[2]。
在研究应急准备能力时需要对国境卫生检疫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急处置体制机制、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与地方相关单位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应急预案的研究与编制以及应急演练计划与磨合进行综合评估[3]。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指定的法律法规和应急机制的熟悉程度和运用情况;第二,有明确的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各部门负责人或协调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更新;第三,与卫生、交通、移民局、环保等相关单位建立明确的应急协调机制,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相关协作内容,确保发生可能引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以立即启动地方支援;第四,制订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开展演练,留存演练方案、演练记录、影像资料等档案,演练脚本内容与应急预案相符合并且能够随之更新[4]。在演练过程中对应急人员的协调配合度与应急预案的适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和磨合,提高应急准备能力。
在研究应急预警能力时,要对风险管理进行考察和评估,包括建立24 小时紧急事件评估工作制度、日常评估、专项评估工作。对于建立24 小时紧急事件评估工作制度需要直属海关在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时,向海关总署成立的卫生检疫专家组申请派出专家或以电话会议的形式协助直属海关进行事件评估;直属海关成立技术专家组,专家组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并在24 小时内完成评估;建立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程序,并兼顾口岸定点医院、急救中心、口岸有关部门、检测实验室和其他口岸外应急力量的作用。准备有包括谅解备忘录和协议在内的可用于在24小时内对所有与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报告进行沟通和评估的程序,并建立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业务联系,定期更新。
在探讨应急保障能力时,主要考察应急物资管理、科技支撑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定期数据备份机制,保障应急工作需要,消除后顾之忧,落稳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压舱石”。建立应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及设施设备储备机制,落实专项经费、防护装备等保障措施。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有关数据信息,统筹规划和建设通讯保障资源,完善技术支撑系统功能,提升海关口岸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的科技优势和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海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优势,积极发展国境卫生检疫科技和应急产业有效赋能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同时,需要对专业人才队伍质量和数量储备进行考察和备份,完善信息系统的应急人才调配功能,为应急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加强公共卫生专家队伍建设和专家网络咨询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辅助决策作用。
在研究应急响应能力时,要着重关注应急预案科学性和应急响应培训的问题。应急预案考察的主要内容为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地方政府的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5];应急预案涵盖口岸相关部门;应急预案中明确各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的职责,确定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及时更新;建立健全口岸联防联控机制,在应急预案下建立各自工作方案;隶属海关立足口岸区域实际,建立本口岸涵盖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和细化的标准操作程序。操作程序包括疫情报告、风险评估、现场处置、实验室支持、病人转运、后勤保障、事后评估等环节。应急响应培训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级海关建立年度应急处置技术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时制订培训方案和培训教材,具有培训记录以及培训考核成绩,提高人员的应急意识与素养[6]。同时,培训内容与应急预案相匹配,及时根据预案变化进行更新。
按照“平战结合”思路进行设计和开发,以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重点,构建应急能力评估信息系统[7],创建以口岸海关为单元,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的口岸应急能力建设模式;布局上实现指挥部统筹、关区覆盖;功能上实现数据统计、检索展示;使用上实现上下联通、授权操作。信息系统的科技架构纵向穿透直属海关、隶属海关、检测实验室,横向覆盖航空、水运、陆路口岸类型,包括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辐射海关、地方政府、口岸运营单位三方口岸相关单位,打造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平台,运用有线电话、无线调度、视频监控等通讯手段,实时采集、有效分析应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资源数据,快速查找应急能力的薄弱环节,对口岸应急能力建设进度作出综合、全面、有效评估,及时掌握地方口岸应急能力情况,强化跟踪问效,形成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在发生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则可以作为海关应急管理平台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度,及时高效提供口岸现场及实验室监测检测数据、图像、资料等突发事件应对的关键信息,调动应急人才队伍和相关应急物资资源,在短时间内做好应对处置、应急保障和善后工作。
应急能力建设信息系统在功能完善上,不仅提供能力评价通用的信息应用,还具有风险信息收集、专家咨询、培训演练、工作汇报、现场检查、资源协调等各项功能。利用平台综合查询模块,有效破解“信息孤岛”,收录应急工作制度手册、专家授课教程及典型案例,方便应急人员随时查阅。基于“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的应急能力管理工作原则,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在创新应急能力评价模式、提高决策水平、提升通关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快速实现“平”—“战”转换,实现风险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事后评估与辅助决策等主要功能。通过建立健全扁平化、差异化、精细化、系统化的海关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信息化平台,可以为应急处置现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基础信息材料,满足口岸海关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估需求和领导辅助决策支持需要,便于动态调整决策,不断提高口岸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和水平[8]。
《“十四五”海关发展规划》指出,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应用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引领,紧扣全面建成智慧海关,夯实海关科技创新基础,构建“大平台、微服务、小终端、富生态”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快海关数字化转型,统筹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技术提升海关整体智治水平[9]。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信息系统以“大平台、微应用”模式实现各类功能模块化、组件化,构建PC 端、移动端和大屏“一网通办、一端集成、一屏展示”,实现一体更新,多端多网共享共用。
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信息系统的开发思路架构设计考虑,是基于前后端分离的应用架构模式,支持多端多设备操作,前端采用Vue框架,后端采用基于Java 的Spring Boot 微服务框架。在数据存储层面,将采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和基于MPP 架构的高性能、实时的分析型数据库技术,能够较好地满足报表分析、即席查询和统一数仓构建需求[10]。同时,引入分布式缓存框架和对象存储引擎,以满足部分实时数据缓存场景、文件上传、数据备份等功能需要。安全性上,构建完善的用户权限管理体系,支持不同角色用户访问权限,包括管理员、部门用户、普通用户、访客权限策略,按级别进行权限划分,不同部门用户仅能查看自己部门的明细数据和公共数据项。系统分为考评模式、浏览模式、汇报模式。
厦门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信息系统大屏展示厦门地区范围内6 个主要口岸的地图分布情况,以及各口岸的应急能力评价得分情况,同时可以得出能力评分排名,如图1 所示。
图1 厦门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信息系统大屏展示页面
考核评分结果按照符合、观察、不符合、合理缺项进行单选,支持对评价情况进行说明及提供改进建议,支持导出能力评价报告,如图2 所示。信息系统为了实现多维度的能力评价体系建设,还将建设数据中心,实现多维度外部业务数据接入、清洗、处理、转化能力。专家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远程评价”,查看被考核口岸的信息文字、图片视频等数据资料。专家和专家之间零沟通,避免存在主观沟通影响评分的可能性。考核子项目中的文件上传功能,可以支持上传被考核单位的文档文字、视频图像等佐证材料。摄像头图标设计支持跳转远程视频现场动态巡查模块,可以支持不同考核方式需求。系统页面内置考核指引说明,可以避免评估专家对标准理解不一致而产生评价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高评分标准的统一性和公正性。
图2 厦门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信息系统考核评分页面
首先,系统可以有效解决数据泄密风险、重复工作量大、人工易出错以及人工耗费大等痛点问题,具有轻量、迅捷、可靠的优势。其次,系统可以应用于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动态管理、典型事件复盘评估、应急演练等多种场景,充分发挥典型案例信息价值,疏通口岸应急工作中的拥堵环节,助力口岸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复盘评估与总结提升机制。最后,通过“远程业务评价”“远程能力交流”“远程数据共享”“远程同步预警”,进一步搭建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数字化基础,自动收集分析业务数据,实时感知异常情况,辅助研判形势,实时预警风险,持续提升应急指挥管理效能。
加强和完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需要从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入手。只有夯实制度保障基础,形成系统的应急能力评价制度,才能实现有效的应急能力评价。推进应急能力评价制度化,定期进行应急能力评价,检测口岸应急能力,实现以评促建,通过评价结果指导、保持、促进和完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因此,应急能力评价信息系统可快速启动应急能力评价,加强口岸应急能力建设,是最终实现有效应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
以系统化、标签化和可视化的评价方法对现有基础资源、事件数据、服务提供者(海关、地方政府、口岸运营单位)进行管理,明确冗余和需要加强的工作方式、处置措施等,确定口岸应急能力提升过程中的优先事项。信息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口岸应急能力提升“清单”,评价报告可以立即获得,便于口岸海关以最快时间找出制约应急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梳理明确难点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形成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口岸海关点多面广,通过信息系统远程查看被考核单位信息,节约了组织评估专家到口岸现场进行评价和指导的时间和成本,使评价更加精准、高效。同时,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推动建立柔性引才机制,打破地域和部门限制,合理利用专家资源。专家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关区、跨专业整合,充分发挥公共卫生领域专家智库作用,有助于在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及时形成整体性决策建议。通过信息系统的“线上”交流功能,还可以促进卫生检疫专家网络学术沟通及交流,与同行共享最新科技成果和传染病疫情防控经验,更好发挥专家智库作用。
信息系统可以应用于各层级海关,覆盖多个场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该系统可以充分满足口岸应急能力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跟踪需求,找出制约应急能力提升关键要素,不断提高应急处置的熟练程度和实战技能,完善和优化应急指挥体系,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临阵不乱;可以实现所有应急处置工作在线化、可视化、协同化,完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同时,有助于优化联防联控合作机制,便于与口岸相关部门、疾控部门、医疗机构、检测机构等有效衔接,联合开展技术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加强经验交流,共同提升应急能力。
建立统一、高效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快速评估信息系统,有助于实时掌握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应急指挥体系信息化建设,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今后针对现有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情况,亟需提升系统网络和信息安全水平,加强相关入侵检测,强化重要口岸业务数据信息安全保护,推进身份认证和系统信息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