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燕
作者单位: 410000 长沙市中心医院
皮肤病较为常见,其中皮炎湿疹发病率相对较高,其病机复杂,治疗时间较长,且病情易反复,导致迁延难愈[1]。临床调查发现,其发病因素包括饮食不合理、免疫失衡、皮肤感染、生活环境影响等,初期采取治疗,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而多数患者在疾病初发时重视不足,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使病情加剧,治疗难度提高,从而影响预后结局[2]。糖皮质激素药物、抗组胺药物等在皮炎湿疹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概率,对病情有控制作用,但不显著,且不能防止病情反复[3]。近年来,医疗行业、技术水平均得到了长足发展,治疗皮炎湿疹的药物呈现出多样性特征,盐酸左西替利嗪、白芍总苷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药物,对皮炎湿疹病情均有缓解作用,但均未达到理想治疗水平[4]。本研究观察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皮炎湿疹患者94例,通过系统抽样形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21~55(37.36±6.21)岁;身高157.3~182.5(168.49±3.18)cm;体质量49.3~76.1(63.62±5.27)kg;体质指数15.5~28.9(22.41±1.23)kg/m2;病程1.4~11.8(5.81±2.24)年;神经性皮炎13例,脂溢性皮炎12例,接触性皮炎8例,慢性湿疹11例,急性湿疹3例。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21~56(37.24±6.47)岁;身高158.3~182.3(168.35±3.21)cm;体质量48.2~75.8(63.58±5.34)kg;体质指数15.7k~28.6(22.36±1.25)kg/m2;病程1.5~11.2(5.73±2.16)年;神经性皮炎12例,脂溢性皮炎11例,接触性皮炎9例,慢性湿疹10例,急性湿疹5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在详细了解后表示愿意加入,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皮炎湿疹临床诊断标准[5];(2)伴皮肤破损、糜烂症状;(3)可正常沟通交流;(4)入组前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5)治疗配合性良好。排除标准:(1)肾、心、肝、肺等组织有严重器质性改变;(2)伴其他类型皮肤疾病;(3)免疫系统、血液系统异常,内分泌系统紊乱;(4)严重全身性感染疾病、传染性疾病;(5)合并严重精神或心理障碍;(6)凝血功能异常;(7)中途要求转院或退出;(8)罹患癌症;(9)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胶囊[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3 g(含芍药苷不少于104 mg]0.6 g,餐后30 min口服,每天3次。2组均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获得血清样本,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IL)-10、IL-5、IL-4、IL-2水平。(2)免疫指标: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6 ml,按照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获取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值。(3)不良反应:包括轻微腹泻、嗜睡、头晕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著:症状基本消失,皮肤破损和糜烂面积减少程度≥75%;好转:症状明显改善,皮肤破损和糜烂面积减少程度在30%~74%;无效:症状无改善,皮肤破损和糜烂面积减少程度<30%。总有效率=(显著+好转)/总例数×100%。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8.72%(χ2=6.113,P=0.013),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IL-10、IL-5、IL-4、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IL-10、IL-5、IL-4、IL-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除IL-2外,观察组其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免疫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3%,低于对照组的17.02%(χ2=6.020,P=0.014),见表4。
皮炎湿疹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皮炎湿疹为窝疮病的一种,其发病因素除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还包括热、风、湿毒,三种邪毒相互结合会对肌肤发生浸淫反应,并通过皮毛组织侵袭机体,继而损伤经络,长此以往可形成皮炎湿疹。故中医治疗该病时多以除湿祛风为主[6-8]。
西医治疗皮炎湿疹时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为主,虽可缓解病情,但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其应用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盐酸左西替利嗪属于抗组胺药物的一种,选择性高,对机体释放炎性因子有抑制效果,以此发挥抗过敏作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有拮抗外周H1受体的作用,能减轻变态反应[9]。而皮炎湿疹较易复发,盐酸左西替利嗪在防止疾病复发方面作用并不明显。白芍总苷胶囊为中药复合药物,白芍总苷为其主要成份,较常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治疗中使用,其作用机制为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巨噬细胞中氧化亚氮含量的方式,达到减少肿瘤坏死因子效果,并对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有激活作用,从而提高细胞组织活性,继而全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10]。白芍总苷胶囊在抗炎、镇痛方面疗效显著,用于皮炎湿疹治疗中,调节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11]。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用于治疗皮炎湿疹,二药协同作用,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均获得进一步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 d后,2组IL-10、IL-5、IL-4、IL-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除IL-2外,观察组其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刘春阳[12]研究结果相近,说明二药联用的抗炎效果明显比单纯应用盐酸左西替利嗪高,这是由于盐酸左西替利嗪可选择性拮抗组胺受体,抑制皮肤内释放炎性因子;白芍总苷对炎症有良好抵抗效果,二药联合应用对炎性因子的抑制进一步增强。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曹泽敏等[13]研究结果一致,证明白芍总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皮炎湿疹,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这是因为白芍总苷有疏肝养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与盐酸左西替利嗪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升免疫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还能促进抗炎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张丽萍等[14]研究结果相近,证实二药联合治疗皮炎湿疹,可有效调节免疫系统,这与白芍总苷的通络、养血、益气、止痹作用密切相关。从西医药理学角度而言,白芍总苷在镇痛、消炎、控制免疫反应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另外,白芍总苷可促进盐酸左西替利嗪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从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15]。
综上所述,白芍总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皮炎湿疹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症状,进一步缓解炎性反应,免疫能力大幅提高,且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可行性突出,值得推广运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