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滨水驿站营建策略
——以“风鸢驿”项目为例

2024-03-05 01:41孙郭蕾张昊楠刘天龙魏昀昆
浙江建筑 2024年1期
关键词:共富滨水驿站

孙郭蕾,张昊楠,刘天龙,魏昀昆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1

0 引言

近年来,为深化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办公室牵头主办了“浙江省共富风貌驿创新设计大赛”。该大赛通过合理利用各类闲置或低效的小微空间,以及各类废弃或低效利用的公共建筑,因地制宜地设置了一系列“共享客厅网”。杭州市为贯彻落实关于全省域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决策部署,通过搭建“共富超市”,发布“共富游线”等形式,已完成60个“共富风貌驿”建设,其中21个项目获得浙江省“共富风貌驿”创新设计大赛奖项[1]。在此,以浙江省共富风貌驿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夕下塘畔,云上羽鸢——风鸢驿”为研究主体,选取众多类型中的“滨水驿站”作为主要研究类型。滨水驿站作为滨水生活圈主要的社会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休憩娱乐场所,承担着文化展示、休闲服务、提升空间活力等职能,是宣传及体验城市特色的重要节点。笔者尝试归纳一套以“解决场地问题”为出发点,从理念策略、空间优化、建造技术等方面融入共富理念的设计经验,为其他相近类型项目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1 背景与挑战

1.1 基地情况

“风鸢驿”场地位于杭州市滨江区钱塘江南岸,钱江三桥西南侧、闻涛路与江陵路交叉口,西兴大桥与望江隧道之间,东接左岸·万国花园,周边以商业建筑和住宅为主(图1)。项目定位为沿江跑步道的休闲服务驿站,以展示空间为依托,为休闲健身爱好者及周边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娱乐场所。

图1 沿线其他场所

经调研,场地周边人群年龄分布中,14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较高,有许多家长会选择在固定时间陪同小孩在基地周边的娱乐设施中玩耍,但原有儿童娱乐设施较为陈旧,缺乏可供休憩的遮蔽空间及舒适的场地氛围。场地位于坡地之上,向江边缓慢抬升,两侧存在3 m左右高差。周围树木茂盛,自然景观良好,与钱塘江水相映成趣,提供了优秀的景观资源。见图2。

图2 区位及场地周边分析

1.2 设计挑战

1.2.1 场地高差较大,儿童区视线遮挡

场地位于钱塘江与闻涛路之间,两侧距离约60 m,高差却达3 m,导致道路与江岸步行带有较强的割裂感。同时,儿童区相对独立,装置单一,并未巧妙利用地形,且位于树林之间,视线易被遮挡,家长只能站立在原地看管孩子。

1.2.2 驻足停留性差,公共空间活力弱

场地内除了儿童区可供使用外,现有驿站日常并未对外开放使用,缺乏休憩与其他功能,不利于吸引过往市民驻足停留。除周边学校放学放假时间外,日常较少有市民来此活动,公共空间活力弱,驿站前空地逐渐成为广场舞场地。

1.2.3 驿站意象欠缺,界面形象塑造差

展厅空间不使用时,驿站界面冷清。项目名为“风鸢驿”,顾名思义应取其意向为轻盈展翅的纸鸢,但无论是沿街还是沿江界面,要想成为“驿”如其名且与环境相融合的驿站,需结合功能共同打造新界面。

2 设计策略及愿景

2.1 充分利用场地,将公共空间最大化

方案以解决场地问题作为本次设计的出发点,利用现有高差,将展区置于半地下,释放更多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功能丰富的活动空间。不同于其他滨水空间,其江面宽(两岸相距约1 200 m)、空间尺度大,常规的驿站规模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且江堤有防洪安全要求,无法种植高大树木,导致沿江一线缺乏遮阴防晒的空间。设计充分利用檐下灰空间形成半室外城市公共活动场地,创造独特的观江视野。将展览等功能属性空间结合场地高差设置,为地面留出更多的开放空间,成为人们驻足休憩活动的绝佳场所。

2.2 融入文化内涵,提升场所活力

将儿童活动区定义扩大,活动空间由原场地底侧相对独立的区域一直延续至地面及2层平台,同时融入具有非遗“风鸢”文化内涵的活动场景,注入风鸢文化精神,在提供市民日常休憩、观展学习等惠民福利的同时,结合建筑本身宣传并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实现共富。未来多样活动的可能将为驿站注入更多的活力。

2.3 夕下塘畔,云上羽鸢

作为钱塘沿岸众多驿站之一,“风鸢驿”以“风鸢”为名。风鸢由木鸢逐步发展到纸鸢,更有“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的美誉。建筑构成结合传统纸鸢的制作技艺,提取风筝的三角结构作为场地及屋顶划分的设计切入点,营造宛若纸鸢飞翔的轻盈建筑形态,形成屋顶造型,致力于打造“夕下塘畔,云上羽鸢”的画面。见图3。

图3 沿街效果图及沿江鸟瞰图

3 体块生成

传统风筝的制作技艺通常采用“定形,扎骨,连糊,绘形,放飞”五步工艺步骤。驿站的形体生成也采用了这项传统风筝的制作技艺,让建筑本身参与到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中去。

第一步,根据场地确定驿站初始体量和形态;第二步,将场地中间的形态降低,让出开放的活动空间与周边市民,确定了中间低两边高的基本空间骨架;第三步,室外活动平台于建筑空间,就像细绢于风鸢竹骨一样,连于两侧,丰富室外交流空间的层次感;第四步,以风鸢的形态修正驿站细节,力求以线条形成室外空间强烈的对比;第五步,升起建筑形态,形成连续性的屋面,象征扶摇而上的风鸢。见图4、图5。

图4 爆炸图

图5 体块生成过程

4 场地及空间

4.1 场地设计

“风鸢驿”将激发城市内在活力,构筑人与人交流的新型场所。作为步行者日常休憩和文化精神的能量补给站,“风鸢驿”静对着奔流不息的江面,展示着人文底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提升市民参与学习和交流的热情。

首层利用场地高差,自然起伏,打造半下沉的儿童游乐设施,提供室外休憩空间,将钱塘江南岸步行道与城市道路连接起来。2层平台可兼顾休憩功能及“风鸢驿”特色项目,成为风鸢非遗展示区。该平台与屋面江景眺望平台,在衔接两侧展厅的同时,为市民提供24 h可共享的场所。兼具休憩功能的室外大台阶,将“风鸢驿”的室外空间,由首层至屋顶垂直串联起来。

“风鸢驿”对场地进行过渡、链接、贯通,重塑滨水空间,融合服务功能与自然景观于一体,将各类文化展示、未来科技等活动引入社区,室内外结合的空间模式将吸引各年龄层使用者们体验新事件与新精神,体验诗意与灵活性。见图6。

图6 场地设计

4.2 空间设计

作为滨水公共设施,“风鸢驿”为游客及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进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作为驿站,“风鸢驿”可以提供基础驿站所具有的功能,例如商店、咖啡等商业与休憩功能。同时,驿站还可以成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场地,例如旅游信息、交通指引、社区活动、政府政策等,帮助居民和旅客更便利地获取所需信息。在此基础上,两个展厅分设于建筑两侧,利用场地高差进行局部下沉,将更多地面空间留给室外活动场地。展厅结合屋顶三角斜线元素,布局元宇宙展馆,将科技与自然融为一体,满足企业科技展示、头号玩家基站、科技概念零售等功能需求,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见图7。

图7 空间设计

“风鸢驿”将成为钱塘江南岸文化艺术与市民生活的新聚集点,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5 材料及细部

“风鸢驿”长度约100 m,宽度约30 m,建筑体量整体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三组风筝形态的屋顶,由轻盈的木材与铝条组成,下部为一对沉稳的玻璃盒子。屋架为5 m×10 m 的三角形胶合木梁单元组合,木梁截面尺寸200 mm×1 000 mm;支承屋架的为两根一组的空间V形钢柱,柱截面尺寸直径300 mm。

设计采用钢木结构,希望三角形的屋顶分隔及造型能够唤起人们对风鸢骨架的联想与感知。从室内看向屋顶,自然而温润的木质纹理与合理的尺度,营造出迷人而亲切的氛围。胶合木曾被称为“未来的混凝土”,其结构强度与钢筋混凝土一样,但具有更高的柔韧性,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变形[2]。例如1 m3的混凝土重约2.7 t,而1 m3的胶合木仅重400 kg,且有着同样的承载力。因此,胶合木也是节能减排的建筑材料之选。

以相互连接的杆件代替尺度较大的梁柱体系,较长的沿江界面被有韵律地分成三段,层次错落,弱化了建筑体量对滨水空间的侵占,并使建筑内外保持了一种连续的空间体验。屋顶三角面之间采用相对铰接的方式连接,结合用条形暖光灯带,使用者在屋檐下能清晰看到体系中所有材料,实现造型与建构材料之间的统一。

同时,屋顶构架之上的白色铝条成为滨水景观之中的重要元素,使“风鸢驿”在密林草丛之中折射出温润的光泽。为了充分体现风鸢在风中摇曳的构想,使得屋顶造型尽量显得轻盈,在材料选择时,每盏“风鸢”在钢木结构之上选用深灰色的直立锁边钛锌板,选用不同模数的L形铝条在屋顶上疏密错落地排列,进一步弱化屋顶体量的同时,体现风鸢意向的灵动感,见图8。室外地面选用木纹铝板,作为对空间的延伸与限定,加强对基本构型的空间感知。

图8 屋顶构造

为实现轻盈的外观效果,尽量减少V形斜柱数量与尺寸。在室内钢结构设计中,考虑屋面的结构需求与立面轻盈通透的要求,采取钢框架柱的做法,以1 500 mm间距为模数呼应立面预制构件模数,选用极小截面(100 mm×200 mm)的钢柱作为竖向结构支撑,同时将之用作幕墙的龙骨,完整体现了结构与立面一体化的设计理念。

6 绿色节能技术

建筑整体采用钢木结构,每个屋顶分别使用统一的三角模块。可通过模拟其施工程序,建立参数化模型,应用于所有三角胶合木模块和钢结构部件的生产,集成后运往现场进行装配,从而实现“工厂生产+现场组装”的绿色建造模式[3],推动绿色共富[4]。

金属屋面除造型考虑之外,配合高反射涂料还能够有效地反射太阳辐射。屋顶出挑这一做法利用建筑自遮阳,形成遮风避雨屋檐的同时,也避免了夏季太阳直射室内。建筑体块沿着地形局部下沉,两端实、中间虚,屋顶和连廊局部架空,这一系列设计手法,有效地促进了自然通风。通过选择高性能隔热材料,优化幕墙结构,防止冷热桥效应,使用12 mm超白双银Low-E中空玻璃,控制阳光辐射设计适当的通风系统,以及保证密封性和气密性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幕墙的保温隔热性能,节约能源,实现节能环保的建筑目标。见图9、图10。

图9 绿色建造

图10 被动节能

7 结论

浙江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者,支持并鼓励各地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经济发展[4]。“共富风貌驿”竞赛中,“风鸢驿”以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在预留灵活空间、提供惠民福利、提升场所活力的基础上,融入文化内涵,提取传统非遗元素,结合建筑本身宣传推动文化产业,实现共富。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其概念方案设计过程的归纳与总结,希望为其他滨水空间、城市驿站、城市更新等类型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滨水驿站作为众多城市更新项目中的一种,需因地制宜,并有很多可能性值得继续探索与总结,其“量变”必将会促进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从而形成生活方式迭代的“质变”,为人民群众提供可游、可赏、可感的共富体验。

猜你喜欢
共富滨水驿站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萧滨一体化”:打造区域协作共富升级版
一图读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凝聚共富力量 谱写发展新篇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