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人才转型困境与发展路径

2024-03-01 02:07
新闻传播 2024年1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学术期刊期刊

单 磊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南京 210036)

近年来,伴随《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落地,围绕学术期刊编辑人才转型的研究备受关注,要求学术期刊编辑人才应掌握数字知识与技能,确保适应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全力推动学术期刊的融合式发展。为此,学术期刊编辑人才应明确信息时代下的前端流程,加强线上业务与传统业务的协同,寻求学术期刊的信息化转型升级,并致力于编辑人才转型发展路径的探索,契合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信息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人才转型困境

(一)学术期刊呼唤深度融合

信息化时代掀起了新一轮技术浪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语境中,适应线上资源的生产与获取模式,突出信息时代学术期刊的新优势,上述的需求和改变无疑对期刊编辑提出更高要求。根据行业调查数据显示,学术期刊投稿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官方网站、官方邮箱、微信公众号、官方QQ等方式,进一步拓展了信息化的应用维度。根据2022年底学术期刊各投稿渠道统计,各单独渠道在投稿总量中的占比,如图1所示。

图1 学术期刊各投稿渠道占比

由图1可知,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变化,学术期刊发展环境正处于变革之中,也使得期刊编辑不得不面临工作场域和工作模式的变化。为此,期刊编辑的信息化转型和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及效率,与数字化出版模式紧密契合,超前适应未来的发展业态,保持学术期刊与期刊编辑的同频共振。

(二)期刊读者阅读需求变化

根据《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数字阅读用户规模急剧增加,其规模已经达到5.06亿,手机用户占据其中的99%以上,成为最为主流的上网工具。这种阅读模式上的变革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实现了碎片化阅读和便捷化阅读,但这种阅读的特点则呈现出片面化取向,这与学术期刊所需求的深度阅读存在冲突[1]。为此,学术期刊要想吸引更多的读者,无疑需要实现内容与需求的平衡,即要求期刊编辑加强内容的“短”加工、“碎”处理,与移动阅读的特点和需求紧密契合。根据调查,读者的期刊阅读形式日益丰富,覆盖数据库、官网、微信公众号、期刊App、应用推荐等,说明数字阅读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根据2022年对读者阅读渠道的调查,在排除重复渠道的基础上,读者的阅读渠道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图2 读者阅读渠道变化趋势

(三)个性内容推送服务迫切

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快餐文化逐步成为社会主流,受快节奏生活的影响和干扰,读者越来越在乎时间成本,在信息的获取方面更是如此。学术期刊在全新的场景之中,必须要致力于智慧能力的转型,根据读者真实准确的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完成由“内容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的转变[2]。比如,针对于不同专业、学科的用户群体,应当从宏观上把握用户需求,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内容服务,打破传统学术期刊辐射性的传播方式。

(四)阅读交互体验需求增加

目前,信息时代呈现出信息的井喷式增长,基于场景理论的核心分析,学术期刊的阅读场景正产生显著变化,即由传统的图书馆、办公室、家庭等,向交通工具、休息空间等场景转换,阅读的时间也由以往的上下午时段,开始向休息时间、上下班、夜间等时段蔓延,预示着用户的需求出现转移。事实上,受这种阅读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迁移影响,学术期刊编辑也应给予关注,并且积极适应这种快速的变化,尝试将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向学术期刊的创新上进行转型,力求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动场景,并同步实现期刊编辑技术能力的跨越。

二、信息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人才发展路径

(一)持续推动编辑的创新思维培养

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时代的转型期,各类信息技术快速萌发和更新,“互联网+”“智能+”“5G+”等创新模式相继诞生,信息时代下的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从现代媒体行业发展特点来看,学术期刊属于技术驱动的领域,对于创新技术的依赖性较强,但受制于信息时代的技术革新,使学术期刊面临着有别于传统的挑战,用户对于碎片化阅读的依赖性逐步增强,要求期刊编辑必须要适应用户需求,利用技术能力的升级和创新思维的运用,完成对学术期刊内容创新的解构,以数据信息应用为前提提供服务,全方位展现学术期刊在新媒体中的优势。目前,智能出版概念的提出和实践,给期刊编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即在信息技术及数字技术的维度,落实全方位的思维转变,通过对以往出版形式的重构,融入更丰富的信息化理念,依托人工智能、新媒体等新兴技术,促进科研方式、学术内容、阅读形态的创新,使学术期刊编辑、加工、阅读、推送等,均呈现出高效化、智能化、多元化特点,大幅提升编辑人才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推动编辑人才实现自我突破。

(二)拓展新媒体渠道完成技术延伸

由“大、智、移、云”为代表的诸多技术体系,不断地为社会各领域提供着便利,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知识领域的代表,必须要优先顺应时势,及时做好自身发展模式及技术能力的调整,尤其是期刊编辑应革新思维,抓住技术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着力关注自身技术视角和能力的升级,始终围绕内容质量、出版形式、传播手段等维度的突破[3]。当然,学术期刊在行业中具备特殊性,不同于社会普通的传媒形式,更不具备娱乐性和大众性,而是需要保持较强的先进性、专业性和学理性,承担起学术领域的发展使命及责任,旨在为公民素质的增强及国家学术水平的提升而服务。

从现阶段学术期刊的需求看,期刊编辑的发展重心应当向技术聚焦,尤其是要适应好学术期刊发展的多个阶段,包括创新编辑阶段、智能出版阶段和智慧推送阶段。其中,创新编辑阶段即期刊编辑应掌握丰富的媒体技术,致力于“三微一端”等创新平台的利用,打通传统传播渠道及形式的限制,编辑出适应于平台推广的学术产品。智能出版阶段即要依托全新的智能化技术,强化学术期刊的技术适应性,通过电子版、移动版等出版形态,适应用户的多元化阅读需求[4]。智慧推送阶段则是要求期刊编辑能够具备全新的推广应用意识和能力,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处理平台,及时掌握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保证能够以便捷化、新颖化、快速化的形式,满足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方面的学术需求,具备综合化的策划、组稿、加工、出版、营销、传播等能力,保证期刊编辑人才实现向质的跨越。

(三)追随国家战略落实好顶层设计

根据《“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等政策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在适应时势的过程中,必须要着眼于现阶段的具体态势,结合国家战略落实顶层设计,切实落实信息化转型的框架设计[5]。一方面,运用和构建数字化资源平台,利用现阶段的数字化信息普及特点,使学术期刊快速面向更大群体,转变以往局限化、模式化的发展思路,让学术期刊能够契合于更多人群的信息需求,做好学术期刊内容的向下渗透。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创新素养评估框架,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及特点,综合评价期刊编辑的创新能力,及时进行培训及目标调整,逐步形成编辑能力增长的长效机制,建立丰富的学习培训渠道,帮助学术期刊编辑快速实现信息化转型,并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发展,不应囿于自己的小圈子,而是必须保持前瞻性眼光,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特征,注重与行业精英的学习借鉴,广泛参与学术期刊领域的论坛,关注同行业的信息发布、传播及交流方式,逐步搭建起自主成长的优质平台。结合《“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政策要求,期刊编辑要坚持政策导向和专业导向,始终发挥好编辑的主体性,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扮演好编辑过程中的编辑、作者、审稿、读者等多重角色,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感受和体悟,切实在转型发展中把握根本问题,体现出编辑人才的创新意识和眼界格局,推动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四)发挥期刊编辑团队融合的价值

学术期刊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并非是依赖于个体而能够实现的,在信息时代的多元化需求之下,期刊编辑应打破传统的观念,借道信息转型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找准发展创新中的结构性问题,始终将编辑团队打造视为关键要素,与新媒体发展模式的需求相契合。为此,期刊编辑人才的转型发展,无疑要竭力突破在团队上的限制,积极吸纳更丰富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解决好专业度和创新性等非结构性问题,可见在信息时代的创新发展,解决团队化问题仍然是当务之急。

一方面,学术期刊在适应时代方面,要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加强内部编辑的培养与外部人才的引进,与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趋势保持一致,运用好高素质编辑人才打破传统媒体发展迟缓的僵局,促进期刊编辑能力和素养的整体提升。尤其是身处信息时代浪潮下,期刊编辑应保持“技术为先”的认知,积极拓展自身的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将传统优势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形成不拘一格的优势资源[6]。另一方面,注重期刊编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极具动态特征的信息时代,能力的重塑与创新任重道远,绝不能止步于当前所需,而是应当保持战略和前瞻意识,强化团队整体的创新发展能力,即在关注于个体能力增长的同时,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效应,跨越传统编辑和现代编辑间的“数字鸿沟”。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改变了媒体产业链条,呈现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风格。学术期刊的发展必须要以时势为先,重视期刊编辑的转型和发展,积极克服由传统向创新转换的困境,竭力彰显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性优势,充分挖掘信息时代的技术价值,通过专业能力、信息素养、传播平台及思维创新,不断适应信息时代下的读者需求,利用编辑人才的转型、培养和发展,奠定学术期刊长远发展的基石。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学术期刊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期刊问答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信息时代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