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平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无锡 21400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恢复脑部血流,减少脑损伤。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卒中急性期中的应用和推广[1]。血管内取栓作为一种有效的血管再通治疗方法,能够快速恢复脑部血流,减轻患者症状[2]。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进行抗栓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3]。阿加曲班则属于一种有效的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血酶活性可以预防血栓形成,抑制血栓进一步扩大,减少患者的脑组织损伤[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取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更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1 研究对象 纳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2023 年1 月—2023 年12 月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M2 段急性闭塞;发病前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mRS)评分<2 分者;患者来院就诊时发病时间在9 h 内;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29 分;患者符合血管内取栓适应证,均完成机械取栓治疗,临床病例资料完整;患者或家属已签署急诊血管内取栓同意书,对临床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对患者进行了至少3 个月的随访。
排除标准:发病前mRS 评分≥2 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外院转诊至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不确定者;后循环梗死者;醒后卒中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者;颅内影像学检查显示颅内大面积梗死、出血者;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如急性心肌梗死、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者;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术后3 个月内失访者。
1.2 方法 将70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给予血管内取栓及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
1.2.1 血管内取栓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原因,所有患者均符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征。具体取栓方法如下:①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准备行机械取栓。②根据患者意识情况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如喉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局部麻醉联合镇静等等。③取栓技术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变部位、致病原因、术者经验等进行决策。④大脑中动脉闭塞通常选择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 支架取栓联合抽吸治疗;通常心源性栓塞患者采用SWIM抽吸技术,少数心源性栓塞患者采用ADAPT 直接抽吸技术。⑤颈内动脉终末段栓塞一般采用球囊导引导管或取栓支架治疗,血管迂曲患者一般联合中间导管。⑥取栓支架置入前通常行首过效应,对于单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且无血栓影的患者可以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治疗,通常不进行支架取栓治疗。⑦所有实施血管内取栓术的临床医师均拥有≥3 年的血管内取栓经验,年取栓量>40 例。
1.2.2 血管内取栓后用药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血管内取栓后予以标准化抗血小板治疗,即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 次/d(首次用药剂量300 mg,1 次/d),以7 d 为1 疗程,治疗1 疗程即可。观察组35 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加曲班。治疗方法如下:阿加曲班注射液(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0 ml ∶ 10 mg;国药准字H20050918)持续微量控制泵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下列指标:
(1)治疗1 周时的临床疗效:NIHSS 评分减少≥4 分为症状改善,表示治疗有效。计算两组治疗1 周的临床有效率。
(2)治疗90 d 时的良好预后率:良好预后定义为mRS 评分0~2 分。计算两组的良好预后率。
(3)治疗的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 周内的症状性/非症状性颅内出血、脑梗死出血转化、死亡的总发生率。颅内出血通过CT 复查确诊。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采用SPSS 2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的检验借助χ2检验方法;应用±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的检验借助t检验方法,P<0.05 表示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共纳入70 例患者进行研究,每组35 例。观察组:男性19 例(54.3%),平均年龄(56.74±6.74)岁;对照组:男性21 例(60.0%),平均年龄(56.85±6.0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2.2 两组治疗1 周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 周,观察组患者共有33 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27 例(77.14%),P=0.040。
2.3 两组治疗90 d 的良好预后率比较 治疗90 d时,观察组共有34 例患者预后良好,良好预后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29 例(82.86%),P=0.046。
2.4 两组治疗2 周内的不良事件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2 周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90 d内两组患者不良事件 [例(%)]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血管内取栓技术通过在大腿根部股动脉进行穿刺或经桡动脉等入路,借助取栓支架、抽吸导管、球囊等材料,对闭塞的脑血管进行再通[5-6]。能够快速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脑部血流,减少脑损伤。急性脑梗死发生后,脑组织会因缺血而发生坏死。血管内取栓治疗可以及时挽救处于缺血状态的脑组织,避免或减少脑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残疾和死亡率[7]。总之,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挽救脑组织。
阿加曲班属于一种抗凝药物,能够可逆地与凝血酶活性位点结合,通过抑制凝血酶催化或诱导反应而发挥其凝血作用[8]。本组研究中,对纳入的观察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血管内取栓后常规标准化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持续微量控制泵入阿加曲班注射液。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1 周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90 d 后的良好预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90 d 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血管内取栓技术能够快速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脑部血流,减少脑损伤;联合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可以进一步预防血栓形成,确保血管通畅[8-9]。其次,血管内取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可以同时解决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血流障碍和凝血机制异常的问题;阿加曲班能够通过抑制凝血酶活性,预防血栓进一步扩大,减少脑组织损伤[10];该方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再次,既往研究和本研究均显示血管内取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血管内取栓的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并未明显增加出血及死亡等不良事件,安全性良好。但值得注意的是联合使用这两种治疗方法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以更好确保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1]。王小琴等[12]研究表明通过血管内取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该方案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血管内取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快速恢复脑部血流、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预后,且未明显增加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这种治疗方法有望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