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人喜欢下馆子

2024-02-29 07:30
川菜 2024年2期
关键词:牙牙凉拌菜素菜

在成都,小饭馆文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无论是黄包车夫、板板车夫还是抬轿的下力人,小饭馆都是他们解决三餐的地方。这里提供的是经济实惠的“牙牙饭”,那是焖锅饭,煮得干酥酥的,香气四溢,经得饿。搭配各种泡菜、凉拌菜、炒素菜、豆腐乳等下饭菜,非常经济实惠。

小饭馆的服务也非常周到,有的饭铺还为顾客提供免费茶水,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这种服务态度,让小饭馆成为劳动者的港湾,平民的乐园。成都人对饭的要求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的饭馆饭打得旺实,在碗里冒个圆顶,称为"冒儿头"。这种饭厚重实在,就像成都人的性格一样。

民国时期,很多家庭生活都很清贫。日常吃食都很简单,一个月中难得吃上一次肉。因难得,俗称"打牙祭"。一般家庭吃饭时有不打骂、责怪孩子的习惯。吃饭一般不讲话,不离座,对粮食十分珍惜;孩子撒了饭,大人一般都让其拣来吃下。大富人家主人、佣人分开吃饭,主人吃饭时,佣人一旁间候添饭,吃饱后不再添饭时,将筷子放在碗旁,表示不吃了;若放碗上佣人即过来添饭。

家庭中在饮食上主要照顾对象是"当家人"(即家长、老人)。平时,男性家长早晨要吃鸡蛋,小孩与母亲没份。初二、十六"打牙祭",除当天吃外,还需留一点给家长,次日再吃。较富裕家庭日常来客人,也往往是家長陪客人吃饭,小孩与母亲不参加。在一些家庭,小孩不上桌,吃饭时给小孩添碗饭,拈点菜在一旁吃。

过去劳动平民家庭常常是等米吃饭,有上顿无下顿,加之柴火不便,故成都人历来就有爱上餐馆的习惯。视经济状况而定,要点小菜,吃顿便饭,或吃面条,既便宜又省事,致使价廉味美的小餐馆遍布城乡。拉黄包车、板板车、抬轿的下力人,全靠在外挣钱而定。如生意好,晌午去小饭馆吃一顿"牙牙饭",其时,中山公园附近就有几家专卖"牙牙饭"的素菜铺,即将一锅饭用刀划成一块一块的卖;这种饭是焖锅饭,煮得干酥酥的,吃起来很香,经得饿。下饭菜则为各种泡菜、凉拌菜、炒素菜、豆腐乳等,非常经济实惠。

有的饭铺还为顾客准备有免费茶水,服务周到热情,极受劳动者欢迎。有的饭馆饭打得旺实,在碗里冒个圆顶,称为"冒儿头",也特受平民喜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大街、城隍庙一带就专门有几家卖"帽儿头"的饭铺,每天吃饭时都要打涌堂;要碗"帽儿头",来一碟泡萝卜,再要一碗豌豆肥肠汤,就吃得舒舒服服的。

有一种包饭铺,以方便单身汉和学生就餐;可以吃三顿、两顿,可以包十天半月,也可三五天,店随客便。菜的规格多样,可以1菜1汤、两菜1汤,甚至可以只要1盘小菜,价格极低;饭不计量,随人吃饱,这样的包饭铺也极受平民的欢迎。此外,分布于街巷的豆花饭铺也是极大众化的,除经营豆花外,仅小菜品种就有20-20种之多,拌大头菜丝、拌豆腐干、萝卜丝、炒豆芽、冲菜、各类泡菜,有的还卖腌卤、蒸炒荤菜,要上二两白酒,也可舒舒服服吃一顿。

20世纪20年代中期,市内的邱胡子饭铺极为有名,其菜品随季节变化,冬天有红烧牛肉、清炖牛肉,夏天则有白肉、绿豆烧肘子,味美适口,连一些达官贵人也屈尊光顾。时人有云:"邱京胡子老髯奴,四季食单一换不?饭软肉香咸菜脆,无人不爱小庖厨。"

小面馆在成都也是极受欢迎的,过去面馆还代客冒饭,客人带一碗冷饭,买一碗面作菜,堂馆即将冷饭拿去用滚开的面汤烫热。还有一些美味适口卖烧腊卤肉的店子,尤以南大街的利宾筵、鼓楼洞街的脍炙轩、华兴正街的盘餮市久负盛名,买下酒菜的常光顾这里。

20世纪40年代,中共党员车耀先创办"努力餐"饭馆,以烧什锦、大众饭菜著称,当时民谣称赞"烧什锦、名满川,味道好,努力餐,粗且廉、努力餐"。当时餐馆墙上还贴着供应"革命饭"的条子。群众互相传说:"要吃革命饭,请到努力餐。"革命饭一碗有3、4两,加有肉粒、鲜豆、嫩笋、芽菜,上笼蒸熟,香味扑鼻,价格便宜,极受民众喜爱。有的小饭馆专卖"杂拌儿","杂拌儿"是从大饭馆倒来的残汤剩水,随便加工一下,就成为穷苦人充饥之食。

小饭馆还是成都人的生活剧场,你可以在这里听到最地道的成都话,看到最真实的成都生活。一走进小饭馆,那热气腾腾的锅气、熙熙攘攘的人声、香气四溢的饭菜味道就会扑面而来,让你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

总的来说,成都的小饭馆文化就是这样的,它经济实惠、服务周到、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这就是成都人的生活,这就是成都人的情结。所以,下次你在成都,不妨去小饭馆尝尝那焖锅饭,品品那泡菜、凉拌菜,感受一下那份慢煨的生活情结。在这里,你可以放下一天的疲惫,享受那份最真实、最地道的成都味道。

猜你喜欢
牙牙凉拌菜素菜
筷子
牙牙120
牙牙退休记
我的牙牙不见了
“仿荤素菜”的那些事
没猫的日子是一道素菜(组诗)
“仿荤素菜”的那些事
凉拌菜:让人欢喜让人忧
清凉好作“拌”
即食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