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业财融合路径探析

2024-02-27 13:33孙瑶
南北桥 2024年2期
关键词:业财融合商业银行大数据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2.003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日益增长,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这些数据成了业财融合的重要课题。业财融合旨在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紧密结合,通过共享信息、协同决策,实现业务运营和财务管理的有机融合。然而,商业银行在实施业财融合的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寻找合适的路径和解决方案。有效整合及利用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需要商业银行拥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数据质量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针对商业银行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展开详细分析,以期能够提升业务运营和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银行;业财融合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广泛的数据来源和更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为业财融合提供了基础和支撑。然而,业财融合在实践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业财融合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合适的人才队伍、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控制不足以及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存在障碍等。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以促进业财融合的顺利实施。

1 业财融合概述

业财融合是指将企业的业务和财务管理紧密结合,实现业务决策与财务决策的一体化,其强调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整合,以实现更高效、更准确的财务管理和更有针对性的业务决策。传统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企业中是独立运作的,各自履行不同的职能。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业务与财务之间的紧密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业财融合强调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通过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关联起来,可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信息,从而为管理层提供更精确的决策依据。业财融合强调财务规划与业务战略之间的对接和一致性,财务规划需要与业务战略相结合,确保财务目标与业务目标的一致性,并提供支持业务增长和发展的财务策略。

业财融合强调预算管理与业务管控的一体化。预算管理不仅关注财务预算,还要结合业务需求和目标进行编制和执行。通过将预算管理与业务管控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监控业务活动的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业务决策,实现预算与实际业绩的有效对比。业财融合还强调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的一体化,通过将财务绩效与业务绩效相结合,可以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从而更好地激励和激发员工的业绩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1]。

2 商业银行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业财融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2.1.1 业务与财务管理相分离

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业务决策和财务决策相对独立,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业务部门可能更关注业务发展和客户需求,而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导致财务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

2.1.2 信息流动不畅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沟通渠道,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不畅,不能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供准确的业务数据和需求,而财务部门也无法充分了解业务部门的运营情况和风险状况,这种信息流动不畅可能导致财务决策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2]。

2.1.3 缺乏明确的管理流程和责任制

在业财融合管理中,缺乏明确的流程和操作规范,以及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权责边界,不同部门之间可能存在重复工作、信息丢失或不准确的情况,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信息传递和协作出现偏差,进而影响业务和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

2.2 缺少业财融合管理人才

首先,缺乏业财融合管理人才导致商业银行在拓展业务时面临困境。业财融合管理人才具备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够有效地识别市场机会并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然而,当前商业银行所拥有的人才队伍以银行业务为主,缺乏跨行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经验,使得商业银行在开展业财融合业务时难以确定优势和方向,也无法迅速应对市场变化[3]。其次,人才短缺导致业财融合管理体系不完善。一个健全的业财融合管理体系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人才来支撑,从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到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缺乏相关人才意味着商业银行无法建立起完整的业财融合管理体系,这将影响业务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最后,缺乏业财融合管理人才可能导致潜在风险的累积。业财融合涉及多个领域,如果商业銀行在人才储备方面不足,则可能无法全面把握相关业务的风险。例如,商业银行可能在进行跨界投资时缺乏对其他行业的深入了解,从而难以全面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能会产生不良资产,给自身带来重大损失。

2.3 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由于业务和财务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可能存在重叠,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不足,导致业财融合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存在困难。监督机构和内部监管部门之间的角色和职责划分不清,缺乏明确的监督职责分工,导致监管工作的责任模糊、监督职能的缺失以及监管的盲区和监督工作的滞后[4]。监管机构在业务审核、财务审计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手段和能力有限,现有的监督手段和工具可能无法全面覆盖业财融合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风险点,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业务和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导致潜在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此外,商业银行还可能缺乏健全的监管制度和规范,无法提供明确的监管要求和指引,难以确保业务和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给商业银行的法律、合规和声誉等方面带来了风险。

2.4 风险控制措施不足

商业银行可能在业务决策和财务决策中未能充分评估风险,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全面了解业务活动的风险特征和潜在影响,从而无法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当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时,就无法及时发现并评估风险的变化,这可能导致风险的扩大和不可控[5]。商业银行在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方面存在不足,风险控制政策和流程执行的不彻底或存在疏漏,导致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例如,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和合规性管理等部门未能有效地履行其监督和控制职责,员工也未能严格遵守风险控制政策和流程。

2.5 部门信息共享存在障碍

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可能使用了不同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导致数据之间无法直接兼容和共享,增加了信息共享的复杂性。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接口也可能不一致,这意味着数据在传递过程中需要进行适配和转换,以满足接收部门的需求,而不一致的数据接口可能导致数据传递出现延迟和错误,这降低了信息共享的效率和准确性[6]。同时,商业银行对不同部门的数据访问权限进行了限制和控制,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然而,这种限制可能导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受阻,部门之间难以获得所需的数据并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此外,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可能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这导致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集成相对困难,信息系统不一致可能导致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和信息传递错误等问题,影响了信息共享和业财融合的顺畅进行。

3 商业银行业财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

3.1 健全业财融合管理机制

3.1.1 确定责任分工和角色定位

商业银行应明确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和角色定位,业务部门负责业务决策和业务运营,财务部门负责财务决策和财务管理,通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可以确保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业财融合中的协同合作,从而避免责任模糊和决策冲突。

3.1.2 制定流程规范和操作指南

商业银行应制定详细的业财融合流程规范和操作指南,明确业务决策和财务决策的衔接点和协作方式。例如,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数据交换流程,以及财务数据的准确录入和分析报告的制作流程等,通过制定流程规范和操作指南,可以确保业财融合的有序进行,减少误解和错误的发生。

3.1.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商业银行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统一信息系统和数据标准,以便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能够共享和利用数据进行决策分析,这包括整合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以及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报告格式,方便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理解。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可以提高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效率,从而减少信息壁垒和重复劳动。

3.1.4 引入信息技术支持

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支持业财融合管理机制的实施。例如,可以引入财务管理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集成和分析,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通过建立在线协作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可以方便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业财融合的实施和运作。

3.2 加强业财融合人才队伍建设

3.2.1 跨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商业银行应注重培养员工的跨领域知识和技能,使财务人员能够理解业务的本质和特点,同时使业务人员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在业财融合中的应用能力。培训课程可以涵盖业务知识、财务知识、数据分析技能等方面,以确保员工具备全面的业财融合能力。

3.2.2 内部培训与外部引进相结合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内部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系统的业财融合培训课程,培训可以由内部专家或外部专业机构来提供,应涵盖业财融合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践经验。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考虑引进具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以为现有团队注入新的血液和思维方式。

3.2.3 跨部门交流与合作

商業银行可以鼓励跨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通过跨部门交流,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流程和需求,增加彼此之间的合作和理解,这有助于培养员工的业财融合意识,并促进团队协作与共同成长。

3.2.4 激励机制的建立

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员工参与业财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可以设立业绩奖励制度,将业财融合能力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奖励,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其主动学习。

3.3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3.3.1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监测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明确的责任分工、流程规范和审批授权等,通过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操作风险和错误,保障业财融合过程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同时,商业银行应定期监测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和调整。

3.3.2 定期审查和评估业财融合的效果和合规性

商业银行应定期对业财融合的效果和合规性进行审查和评估,包括对业财融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对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协同程度进行审查,以及对合规性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定期的审查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3.3.3 建立独立的业财融合审计机构

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建立独立的业财融合审计机构,负责对业财融合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该机构可以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对业财融合的实施情况、风险管理措施、信息共享和沟通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审计机构的存在可以提供独立的监督机制,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业财融合的顺利实施和合规运行。

3.4 强化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包括明确的风险指标、风险评估方法和监控流程,以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确保业务决策和财务决策的风险可控。同时还需要加强风险识别工作,全面了解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所涉及的风险种类,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例如,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合规管理、加强对风险管理流程和操作的监管等,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内部审计可以对业财融合的实施情况进行独立评估,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另外,应建立持续的风险监测和改进机制,定期评估业财融合过程中的风险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包括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风险管理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

3.5 健全业财融合沟通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沟通渠道,设立业财融合沟通会议或工作组,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代表参与,定期讨论业务需求、财务要求和业财融合的问题,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促进双方的理解和合作。其次,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双方拥有同样的信息基础,并能够进行更准确、全面的决策。再次,针对特定的业务项目或财务项目,组建跨部门的项目团队,这些团队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代表组成,共同参与项目的规划、执行和评估,以确保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最后,开展业务与财务的沟通和协作培训,提升员工的沟通技巧和协作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有效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和冲突解决等方面,以帮助员工更好地进行跨部门合作和协调。

4 结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业财融合的路径探析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通过健全业财融合管理机制、加强业财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和健全业财融合沟通机制等措施,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实施业财融合,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同时,商业银行也需要持续关注业财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不断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通过合理的选择路径并有效实施,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业财融合中的作用,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业务运营和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杜銅方. 大数据时代农村商业银行业财融合路径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9):127-128.

[2]王宁.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业财融合路径探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21(10):199-200.

[3]胡蝶. 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财务会计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构建基于IOMM与DCMM相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J]. 国际商务财会,2022(19):57-61.

[4]何颖. 业财融合视角下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浅析[J]. 首席财务官,2022(24):46-48.

[5]黄俊. 构建业财融合的智慧财务体系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J]. 财讯,2020(15):140-141.

[6]江进辉. 业财融合下深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部门预算管理的探讨[J]. 中国总会计师,2021(2):132-133.

[作者简介]孙瑶,女,山东烟台人,恒丰银行烟台分行,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业财融合。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商业银行大数据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