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召唤与回归:人本理念现代化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4-02-26 17:21肖雅思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期
关键词:人本理念班级管理现代化

肖雅思

[摘要] 班主任坚持以人本理念现代化来引领班集体的科学管理与建设,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从而建立起一种以人为中心、立德树人的班级社会发展模式。指向人本和谐,追求“人—环境—集体”三者融为一体的和谐状态,是班级管理与时俱进的价值旨归。班主任应打造班级人本空间,以善雅的班级环境滋养学生;转变班级管理样态,以人本的价值理念關照学生;构建师生平等关系,以民主的共处秩序引领学生。

[关键词] 人本理念;现代化;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人本理念:科学班级管理观的核心要义

从教育管理的维度出发,人本理念是一种以尊重、关爱和发展每一位学生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人本理念不仅是一种教育管理方法,更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态度与价值取向,洋溢着对教育对象的人文关怀,充盈着教育的厚度与温度。以这样的科学班级管理观为引领,班集体将成为一个充满温暖、鼓励和成长的学习社区。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架,也是班级导师团开展教育活动的坚强后盾。一言以蔽之,人本理念是科学班级管理观的核心要义。

班主任现代化进程以人本理念现代化为前提。班主任坚持以人本理念现代化来引领班集体的科学管理与建设,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聚焦学生、同伴、家长及人民的利益、需求与价值,建立起一种以人为中心、立德树人的班级社会发展模式。

二、人本和谐:人性召唤是班级管理与时俱进的价值旨归

人本理念的现代化,突显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需求,把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置于班集体管理与建设的核心,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以满足人的生命需求(尤其是精神)和提高人的学习生活质量为目标,关注公正与平等。指向人本和谐,追求“人—环境—集体”三者融为一体的和谐状态,是班级管理与时俱进的价值旨归。

(一)人与环境的和谐:告别环境“亚健康”

班集体管理与建设所追求的人与环境的和谐,既是人与物理环境的和谐,也是人与精神环境的和谐。

作为人口大国,当前阶段我国在校的小学师生配比尚有发展、完善的空间。相对众多在校小学生而言,目前的教室、教师资源是有限的。班级容量偏大,是现阶段班级物理环境“亚健康”的一大特征。

班级容量偏大,直观的表现之一是空间的狭窄与空气的污浊。此外,受到教室空间和学生人数的制约,课桌椅大多只能呈秧田式或者教堂式摆放,既不利于班级常规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开展,也不利于营造师生平等的交流氛围。教室内墙如果缺少个性化的装饰,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教师背向学生进行板书,学生如果缺乏自控力趁机相互交谈,注意力将会涣散。

在容量偏大的班级里,定期清理教室也未必能彻底改善师生学习、活动的日常环境。此外,光照、通风、噪声等,都是造成物理环境“亚健康”的诱因。不能长久保持整洁,阻碍着集体文化氛围的形成,带来了班集体精神环境的“亚健康”。班主任长期处于杂乱、拥挤的物理环境中,难免出现情绪波动等问题。而学生在学习时也容易感到疲劳、烦躁。环境的“亚健康”带来了师生身心的亚健康,不利于班集体的和谐发展。

(二)人与人的和谐:告别管理“科层制”

传统的学校、班级组织体系都体现着鲜明的科层制特征。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创立的科层制组织理论(别名“理性官僚制”),依据职能、职位的差异进行分工、分层,上级拥有对下级的绝对领导权,以实现管理工作的最高效率。

作为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以班主任为第一组织者,科层制在某种程度上能以层级关系实现班集体内部的有效组织和协同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但科层制在班集体管理中的弊端也不容忽视。班级过于精细化的管理,会带来管理上层级过多的问题,班主任所面临的管理复杂性就会浮出水面。而科层制要求下级无条件地接受上级的指挥,是一种以“命令—服从”关系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迁移到班集体管理中,缺少了“人性”的温度。这种非人格化倾向也离鲜活、可爱的儿童本性相去甚远。线性的科层制可能导致班主任“一言堂”,带来班级民主的丧失,学生被剥夺自主选择的权利,师生关系容易紧张。而协助班主任与班级其他教师进行班集体管理的学生小干部们,也可能面临同伴交往的人际困扰。

此外,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和谐,能形成校园内部教育合力。家校之间的和谐,是校园内外联合教育的有力抓手。

综上所述,人与人的和谐是人本理念现代化引领下班级管理的重要价值取向。

(三)人与集体的和谐:告别观念“工具性”

在工业化时代,马克斯·韦伯针对人的理性,提出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概念。他认为,“人的各种行动,都是根据自身内在动机的功利性需要发出的,并借助于理性来实现其预期的某种目的,而行动者完全是从利益与效果最大化的视角来考虑,以至于忽视了人自身的情感需要和精神价值体现”。这就是“工具理性”。

早期受其影响,班级授课制与管理制度也曾实现了高效管理。然而,工具理性思想不断膨胀,学生被异化看待,成为被动的执行者,学生自身作为人的生命需求(尤其是精神)被忽略。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行为对班级管理活动的干扰,班主任可能会制定较为严格的班级管理规定和合法合规的教育惩戒制度,来实现对学生的监督与约束。这种班主任管理班级时可能出现的“霸权主义”,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师生容易发生误解,产生信任危机,也不利于小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此,追求人与集体的和谐,是一种管理观念的积极转变。人与集体的和谐,折射出“自由”“尊严”是班集体管理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取向。人与集体和谐的班级中,每个人都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压迫,每个人都有获得教育出彩的机会和享有平等的权利,感受到自身被公平对待,人的需求被置于首位。

三、人性回归:人本理念现代化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打造班级人本空间:以善雅的班级环境滋养学生

1.体现童真味

班主任应打造充满童真的班级环境,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布置教室环境时,可以邀请美术老师进行专业指导,让教室焕发“美”的生命气息。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大胆使用明快、柔和的色彩,但整体必须讲究人与环境的和谐。不宜使用鲜红色,以免刺激學生,带来思维的过度活跃,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选取富有童趣的图案与元素来装点教室,如彩虹、动物、植物等,做到既有浓郁的童真味,又不过于幼稚。教室需要常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与清新;留意光照情况,经常拉开窗帘,让自然光照射教室内部等。具有童真味的班级环境离不开活泼、欢快的儿童,因此,班主任还要从童真的视角来进行师生互动,让童真味从物理空间流淌至精神世界,真正做到以善雅的班级环境滋养学生。

2. 追求班本化

班主任应注重打造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环境,建设班级文化,以环境浸润学生的心灵。

教室可以设立互动墙和展示区域,让班级学生在区域内自由发挥,或张贴书法、文学、美术作品,或展示手工、日常生活等,让学生在教室里获得展示自我的舞台。同伴们可以在区域内进行互动,有利于关系的和谐。可以创设不同的主题角落,如图书角、心理角、科学角、艺术角等,提供多元化的书籍、实践工具与素材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

可以给予学生班本化的文化符号与仪式感,以无形的班级文化滋养学生。所谓的文化符号,包含但不局限于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等,如含章班的班级口号是“阳光下是孩子,风雨里像大人”。而班本化的仪式感,包含但不局限于班级内部特有的约定与庆祝活动等,如班级每月初公布“月度之星”、举行颁奖活动等。

3. 实现融合性

班主任应关注班级环境的融合性,具体体现在物形空间与文化精神的融合,理性认知与感性熏陶的融合,内部要素与外部因子的融合。

班级的物理环境中应融合班级个性化的文化精神,如张贴师生共同商议的班级公约、师生共同设计的班级徽章,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等。可以张贴名人名言、学习小妙招、具有教育意义的美图等,让学生通过被美化的墙壁,感受班级文化,实现理性认知和感性熏陶的有机融合。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在班级环境打造的过程中展示家访过程中拍摄的家校互动照片,记录的家校互动点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精彩瞬间、把班级内部要素和外部因子有机整合,以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落实环境育人的目标。

(二)转变班级管理样态:以人本的价值理念关照学生

1.尊重独特性

同一班集体的小学生虽然身处同样的学习情境,但这并不能抹杀学生个性化的特征与独一无二的内心感受。身为班主任,应当关注班集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是实施个性化班集体管理与建设的重要前提。

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优势智能与劣势智能各不相同,而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班主任在建设班集体的过程中,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做到“用不同的尺子,评价不同的学生”,充分挖掘、肯定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优势,让每一位学生在班集体生活中呼吸自由,获得尊严感。

2.培养自主性

受科层制管理模式的桎梏,传统的班级管理有典型的“他律”特征,班主任作为绝对权威,学生不得不绝对服从,这可能会衍生出教条化的规则,压抑了学生的天性。而人本理念关照到学生的自主发展权利,主张把自我管理的能力还给学生。

班主任应提供适度的自主空间,适当放权,在一些不涉及是非观念的班级事务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不过多干涉学生日常的班级秩序与生活,陪伴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施展拳脚”。

在培养学生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需求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不仅和学生本人的学业表现紧密相关,还和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密不可分。“道德准则,只有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并获得实际体验时,只有当它成为学生的一种信念时,才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要落到实处,要给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向,提供自主管理的指导,确保自主管理的效果。

3.调动积极性

要转化教育管理理念,反对把生命物化、工具化,重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现人与人、人与集体之间的和谐。

班主任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以宽松、鼓励的班级环境支持学生在集体中成长。可以与学生商议探讨,共同设立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确保学生了解所在班集体的前进方向和期望的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在为集体奋斗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基于学生个性化的兴趣、优势与需求,提供适合学生的成长支架,激发学生对班级生活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和班集体的温暖,促进良好的人际互动。同时,班主任应给予学生及时、具体的反馈,认可、表扬学生积极的集体生活表现,以反馈激励学生参与班级事务,在积极投入集体生活的状态中感受到集体内部多重要素的和谐。

(三)构建师生平等关系:以民主的共处秩序引领学生

1.情感的交融

班主任应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共处的原则引领学生,让班级实现公正和平等。情感的交融,本质是师生告别纯粹的命令与服从关系,取而代之的是教育过程中更为积极、深刻的互动与和谐。重视师生情感交融的班主任,其班集体的管理模式也会从传统班主任专制型向现代人本理念指导下的民主班集体管理过渡。

班主任应从多维度了解学生,不以升学考试为指挥棒,更多关注人的生命需求(尤其是精神)和提高人的学习生活质量,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关系。应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积极共情,为学生提供来自学生的、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让学生拥有民主化的发言空间,能自由表达观点、发表见解,学生自然能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身心健康得到保障,师生关系也就随之变得更为融洽、和谐。

2.需要的满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学生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而这些层次分明的需求与学生的行动能力成正比。班主任应对学生的需求有科学的认知:学生的需求越强烈,其执行力越强,结果越有效。当学生低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周围的环境给予回应。当他们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会自发地去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因此,班主任要做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坚强后盾,了解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并给予个性化的关怀与指导,教给学生参与集体生活和谐共处、平等互助的方法。当学生面临情感的波动与困扰,班主任应成为学生情感的支持者疏导者。

行为背后隐藏着动机,班主任需要拥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行为,还要用一颗“慧心”去研判学生行为背后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构建出平等、民主,没有任何压迫的自由式、可发展式师生关系。

3.正向的激励

学生在参与班集体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班主任的正确疏导和引领对学生打敗这些“拦路虎”至关重要。长期以来,班集体管理与建设的方法都相对单一:以合法合规的教育管理惩戒为主。有的班主任可能会出现控制式激励行为,即学生遵守了约定的班级规定,可以得到表扬,反之则给予学生批评。这种容易伤害学生尊严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的人本理念背道而驰。

因此,班主任要转变教育管理思想,积极创设外部诱因,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学生成长的自然内驱力。借助学生对满足需求的渴望,找到激励的起点,从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进步;可以表彰成就,以成就的力量激励学生进取;可以交流情感,以情感的力量鼓舞学生奋发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77.

[4]胡艳芳.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小学课堂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5]曹纯惠,周兆海.组织社会学视角下教师管理的权责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22(15).

[6]刘慧勤.解读人类动机——分析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及实践意义[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猜你喜欢
人本理念班级管理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本理念的运用探讨
试论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的路径创新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