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策略探究

2024-02-26 17:18吴静
艺术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策略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日照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公共艺术介入日照乡村空间的设计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134

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策略。方法:通过分析越后妻有和甘川洞文化村的案例,总结公共艺术在乡村空间中的作用与意义。分析乡村空间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公共艺术设计策略,包括社区参与、文化记忆、环境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等。同时,讨论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的实施和管理。结果:通过加强研究和實践,公共艺术可以为乡村带来美学享受,实现文化传承与价值提升,推动乡村振兴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结论: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空间需要注重地方文化与创意的融合,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社区参与和合作。设计应充分考虑乡村的特点和环境,注重文化传承和环境融合,促进乡村社区的参与和合作,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要开展资金支持和维护工作,建立相关管理机构和制度,确保公共艺术的长期发展。研究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空间的策略,可以进一步拓展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为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公共艺术;乡村空间;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2-00-03

1 公共艺术与乡村空间概述

1.1 公共艺术概述

1.1.1 公共艺术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公共艺术是指在公共空间中创作或展示的艺术形式,旨在为广大公众提供参与、欣赏和思考的机会。其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还强调与公众的互动和共享。公共艺术凭借开放性、导向性和参与性,与传统的私人艺术形式区别开来。

公共艺术通常放置在公共场所,如城市广场、公园、街区等,面向群众,与群众互动。因此,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同时,公共艺术强调与环境和人文背景的关联。公共艺术作品与周围环境、历史文化和社区特点紧密相连,通过艺术创作、材料和形式凸显环境的特点和人文价值。其尺寸较大、色彩鲜明、形式独特,能引起观众注意并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增强人们对艺术的感知和体验。

公共艺术的媒介和形式多样,包括雕塑、壁画、装置艺术、数字媒体等,能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公共艺术作品常具有深层次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并通过共享的形式成为社区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能为人们提供共同的审美体验。

1.1.2 公共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公共艺术已从在公共空间放置艺术品发展为借助艺术参与社区建设,对我国地方重塑有重要作用[1]。首先,公共艺术能够美化环境,增强社区空间的美感和活力,打造更加宜居的社区。其次,公共艺术作品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作品作为社区的象征和标志,能让居民建立起归属感和认同感。居民欣赏公共艺术作品,也增强了社区的活力。公共艺术作品还具有激发思考和对话的能力。其往往具有情感共鸣和争议,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引起社会关注。公共艺术作品是人们交流和对话的起点,能推动社会艺术文化发展。此外,公共艺术作品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和教育。作品传递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历史传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最后,公共艺术作品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具有独特魅力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的标志,丰富了城市的文化旅游资源。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通过美化环境、增强社区凝聚力、激发思考和对话、促进文化交流和教育、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在城市和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乡村空间概述

1.2.1 乡村空间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

公共艺术的介入受到乡村空间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的影响。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乡村被山脉、河流、湖泊等环绕,拥有丰富的农田、森林、水资源,这为公共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和广阔的表现空间;在人文资源方面,乡村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乡土风貌和传统文化,当地的传统建筑、民俗活动别具一格。人文资源是乡村空间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表达载体,这也给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了借鉴,以突出公共艺术作品的地域性特征,引发乡村居民的情感共鸣。

1.2.2 乡村空间面临的挑战

当前,乡村空间面临如下挑战。

第一,经济发展不均衡。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存在差距,乡村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第二,人口流失和老龄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人口不断拥入城市,导致乡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短缺,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第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四,环境遭到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需要加强乡村环境保护,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

2 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空间的案例分析

2.1 日本越后妻有

越后妻有位于日本新潟县境内,是一个国际知名的艺术项目区。当地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每三年举办一次的“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游客。

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旨在通过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促进乡村发展。艺术展覆盖了越后妻有350平方千米的土地,展览场地约200处,包括农田、山间、河流等。艺术家们以创造性的方式将艺术作品和装置艺术融入乡村空间,使艺术作品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营造出独特的视觉和感官体验。艺术家们以当地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为灵感,创作了大量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不仅增强了当地活力,还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艺术家与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生机,还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资源[2]。除了艺术展览之外,各种文化活动、表演和工作坊等,也为游客和当地居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2.2 韩国甘川洞文化村

甘川洞文化村是韩国釜山市的一个知名景点,也是一个以艺术和文化为主题的村落。甘川洞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山区,在2009年被改造成艺术村,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前来创作和居住。公共艺术在乡村的发生不以满足艺术家的意愿为前提,艺术引入乡村后,成为原住民自己的艺术,原住民能够自发地主导公共艺术[3]。在艺术家和原住民的努力下,斑驳的彩绘壁画和雕塑装置作品逐渐覆盖了整个村庄。此外,村庄还拥有许多艺术画廊、工作室和文化创意小店,能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甘川洞文化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彩绘壁画和雕塑作品与村落的自然环境相互交融,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景观。除了艺术作品,甘川洞文化村还有许多传统的韩屋和小巷,保留了韩国传统村落的风貌。游客可以穿越这些小巷,领略韩国传统建筑的魅力。甘川洞文化村将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游客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韩国文化的魅力。

2.3 启示

越后妻有与甘川洞文化村是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的两个典型案例,为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空间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第一,强调地方文化与创意融合。越后妻有和甘川洞文化村均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和文化资源,将公共艺术作品与乡村环境有机融合。这种融合创意不仅展示了地方的独特魅力,还使得公共艺术真正融入当地的生活和传统。

第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上案例展示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如户外雕塑、壁画、装置艺术、艺术节等,其能使公共艺术更具吸引力。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关注者,还能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第三,强调社区参与和合作。以上案例强调了社区居民参与和合作的重要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的策划、设计和实施,不仅能增强对艺术项目的认同感,还使公共艺术与社区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第四,政府支持与社会合作。越后妻有和甘川洞文化村的成功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资金投入,同时也与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及艺术家的支持密不可分。政府与社会合作的模式为公共艺术的开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第五,利用公共艺术推动乡村振兴。越后妻有和甘川洞文化村通过引入公共艺术,成功转型与发展。艺术的介入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还提升了当地的吸引力和品牌形象,加快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3 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策略

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空间,不仅要考虑艺术的美感与个体的创作,还需要采取有效的设计策略,充分考虑乡村的需求、文化特色及可持续发展要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策略。

3.1 社区参与和合作

乡村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实施应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社区参与是乡村公共艺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与当地居民合作,了解他们的意見和需求,可以更好地理解乡村的特点和文化,将公共艺术与乡村社区的现实需求相结合。

可以举办社区研讨会、座谈会等,请村民就乡村公共艺术项目各抒己见,对艺术主题、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的位置等提出建议。社区参与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公共艺术的认同感,还可以增强社区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3.2 传承乡村文化记忆与传统

乡村公共艺术的设计应该注重传承和再现乡村的文化记忆与传统。乡村作为文化的沉淀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利用艺术形式和艺术元素呈现乡村的文化记忆,唤起人们对乡村历史的思考。可利用乡村的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元素,赋予其现代性的艺术表达。将乡村文化融入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增强人们对乡村的认同感,增强乡村的吸引力。

3.3 艺术与乡村环境的融合与创新

在乡村公共艺术设计中,要将艺术与乡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结合。应根据具体的乡村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形式,从而使公共艺术作品与环境相协调。可在村庄的入口、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设置壁画、雕塑等,让公共艺术作品与乡村环境融为一体。公共艺术作品应与乡村的地理特点、自然景观、建筑风格等相契合,凸显乡村的艺术魅力,与周围环境形成有机的整体。

3.4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影响

乡村公共艺术设计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注重材料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尽量使用可再生的材料或回收利用的材料。同时,公共艺术作品应具有一定的抗风雨、抗腐蚀等特性,能够经受自然环境的长期考验。

乡村公共艺术设计还应注重社会影响。公共艺术作品要发挥增强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的作用。公共艺术的介入可以提升乡村的形象和品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乡村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

综上所述,采取合理的设计策略,将公共艺术与乡村空间相结合,可以为村民和游客带来美学享受,实现文化传承与价值提升,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4 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的实施和管理

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的实施和管理是艺术作品成功落地的关键,在具体实施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工作流程实施方案。艺术作品落地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资金筹集与管理的前提,确保资金使用合理透明。艺术作品落地后,还需要加强现场施工和维护工作,要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保证艺术作品完好无损。同时,要加强对公共艺术设计的管理和运营,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促进公共艺术设计长远发展。

5 结语

本文研究和总结了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策略,探讨了公共艺术在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乡村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创新方式,对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公共艺术的介入,可以为乡村带来活力和美感,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开展其与城乡规划、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以多学科的视角探索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乡村公共艺术健康发展,能为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汪大伟.地方重塑:公共艺术的永恒主题[J].装饰,2013(9):16-21.

[2] 孟凡行,康泽楠.从介入到融和:艺术乡建的路径探索[J].中国图书评论,2020(9):8-23.

[3] 孙振华.公共艺术的乡村实践[J].公共艺术,2019(2):32-39.

作者简介:吴静(1986—),女,山东临沂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设计策略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论环艺设计中材料性质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