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理论的老旧街区微更新策略研究

2024-02-26 17:18徐莉孔峥王晓璇张国强
艺术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徐莉 孔峥 王晓璇 张国强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创新素养专项重点课题“文艺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交互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CZD008

摘要:目的:健康、可持续性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考虑未来的建设,更要充分关注大量老旧街区现存的问题。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老旧街区原有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和绿化环境等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在改善居住环境、营造街道氛围等城市修补工作中,街区微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项目,研究街区现状及更新模式策略。与以往城市建设中大规模的拆迁、改建不同,老旧街区的微更新应该遵循可持续性、地域性和人性化的原则。应在保留街区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考量整体空间,对相应的环境、设施、绿化等进行渐进的、小规模的微型更新。结果: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既要尊重当地独特的地域记忆,又要考虑到群体情感需要;既要突出体现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尊重,也要在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中界定微更新过程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之美。结论: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老旧街区现状与特点,以山东省桓台县五里生活老旧街区现状为研究对象,从空间、道路、交通、绿化景观四个方面提出微更新研究策略,在此基础上阐述微更新的可行性与意义。将低碳理念与街区微更新相结合,通过节能减排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够增强城市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老旧街区;微更新;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2-000-03

0 引言

2016年中共中央关于推广街区制的意见出台后,学界开始对开放街区展开积极讨论,各个城市街区微更新的实践和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以往大多通过拆迁重建、环境修复、立面更新等方式来进行老旧街区改造,但这些方法并不能有效弥补街区空间的不足。如今,多通过整合与营造公共空间来确定老旧街区微更新策略。例如,“北京大栅栏”更新计划、“行走上海”计划等一系列实践,多在尊重场地现有空间秩序的同时,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改造,其改造方法可为后续的街区微更新实践提供可行思路[1]。解析现有案例可以发现,微更新是最合适的老旧街区改造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延续街区文化历史,使街区重新焕发活力。本文提到的老旧街区建于2000年之前,因此其公共设施条件落后,难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微更新的方式进行改造,能够营造良好的街区环境,促进邻里情感交流,为提升街区活力提供可行性参考。

1 相关概念

1.1 老旧街区

在当今城市文脉日渐突出的背景下,街区所代表的城市文化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老旧街区建成时间较长,留存了丰富的历史风貌和街区文化,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兴建的封闭性住宅区不同,老旧街区大多是开放的。城市里提供的服务,如商业、交通、景观等,通过不同的开放空间形式蔓延在街区之中,共同构成了开放且丰富的街区生活。同时,街区内的街巷、道路、节点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了丰富的公共空间生活,进一步提升了街区活力。

1.2 可持续理论

可持续设计即绿色设计,其核心思想是要做到环境友好。简言之,就是在可持续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与建构的策略性设计。可持续理论要求通过巧妙的多功能设计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使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可持续设计应建立在环境基础上,充分使用可更新的资源,实现人和环境的良性互动。

1.3 微更新

20世纪90年代,学者吴良镛提出有机更新理论,认为城市建设应遵循其内在秩序和规律,采用适当的标准和合理的尺度,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和发展[2]。在《微更新:遗址保护与开发》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保护文化遗产应该遵循其特点与发展规律。同时,对其的开发与利用也要遵循一定的内在原则。要在充分尊重现有街区的历史风貌及人文风貌的前提下,本着开放包容、有序治理的原则,采取自下而上、居民参与的形式,充分调动居民、设计师、社区等参与保护与利用的积极性。

2 老旧街区现状

老旧街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具有公共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其物质环境退化,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道路交通无序、建设质量低下、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在建设初期,城市绿地景观规划比较混乱,导致老旧街区缺乏绿地景观,生态功能不强,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老旧街区的整体面貌与居住环境景观,都是历史与文化的积累,也是居民们共同记忆的积淀,因此,这一地区的更新改造刻不容缓。

2.1 公共空间缺乏,街区活力消退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往往严重不足、拥挤不堪。例如,老旧街区内出现大量的临时建筑物,占用了原有的公共空间;街区内陈旧且使用方式单一的公共设施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多数街区没有设置公共停车场,居民交往的公共空间里停满了车辆。在目前的居住生活环境下,街区公共交往空间匮乏,很难打造和谐的街区氛围,街区活力日渐消退。

2.2 绿化模式单一,脱离居民生活

目前,大多数街区内的绿化空间以门前绿地、街道绿地和口袋公园为主。多数城市早期以种植行道树、增加草坪等常规手段来构建微空间。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绿地选择种植乔木,植物的季相配置层次不够丰富,无法实现景观和生态的双重作用。同时,缺少人工养护,很多植物已经枯萎,无法适应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需要[3]。

2.3 道路交通混乱,停车空间不足

不论是在繁华的商业区,还是在城市中的各个生活区,都存在亟待解决的停车问题。老旧街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很大,基础设施也很差。在街区建成之初,汽车利用率不高,未充分考虑交通流量大的情况。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汽车使用率越来越高,老旧街区无序停车的问题愈发突出。这既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又挤占了大量的公共活动空间,极大地削弱了街区的安全性与活力。此外,人、車不分流导致居民的步行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目前老旧街区的交通状况已不能充分满足居民的需要。

2.4 公共设施老化,使用功能单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老旧街区公共服务设施老化的问题愈发凸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排水体系不健全,雨天、雪天道路容易积水;大部分照明设备比较陈旧,给夜间人车通行带来极大的不便;街区的公共设施破旧不堪,利用方法也不合理,居民缺乏公共交往的场所。同时,该地块还存在外立面脱落、建筑功能退化、无障碍设施缺失等问题。所以,在改造老旧街区的过程中,基础设施更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不但可以美化居民的生活环境,还能更好地延续街区的集体记忆。

3 基于可持续理论的老旧街区微更新策略

本文从空间、环境和功能三个角度出发,研究老旧街区的更新策略,探索低成本、易于实施和可持续的微更新策略。整合公共空间,达到多种用途的复合利用;增加绿化景观,构筑更完善的绿化体系;激活道路交通,创造共同的街区;提倡居民自我管理,鼓励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1 点状插针——整合公共交往空间

当前,老旧街区存在闲置空间乱堆旧物、公共空间被个人侵占等问题,如何对其进行微更新,并实现对其的重新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4]。如街巷的使用多与步行交通相融合,而公众的活动方式则多为居民的交往、娱乐等,故不宜设置私人空间。此外,还可以将街道旁废弃的空间打造成口袋公园,增强街区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并形成区域内的核心景观节点。

对于城市街区的公共空间,除进行功能升级与整合使用外,还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点状化、见缝插针等方式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例如,深圳南头古城的公共空间按一定顺序组合不同的公共设施。改造后的地块虽然不大,但经过重新布置,为住户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公共空间,满足了住户的多元化需要。

3.2 绿化景观——营造创意微景观

老旧街区因自身的历史特点及空间规模,不宜进行大范围的绿化建设。居民可在有限空间内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意来设计绿化景观。值得注意的是,绿地的微型更新也不限于傳统的绿地模式,入户朝行人开放的建筑物,可以通过门前植绿、窗户悬绿等方式增加街区的绿色景观;在小区外墙及两侧建筑物的外墙上,可以利用攀缘植物进行立体绿化处理,创造出贴近居民生活的风光;采用点、线、面的形式,加入不同的季相植物,增加绿色空间,凸显街区的季节特色。

同时,可利用可回收材料搭建绿色空间,这样既可以节省住户前期建设和后期维护的费用,又能使空间与地方环境相契合,以更小的成本和损耗完成对微型空间的改造。尽管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更易被破坏,美感不佳,但它能使街区的绿化空间充满人情味。

3.3 道路交通——营造共享街道,拓展停车空间

步行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居民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对破损、老化、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进行改造。由于老旧街区的地块较窄,所以可以将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结合起来,进行整体处理。要用不同的材料划分空间,使用材料纹理在车行道上产生减速效应,为行人创造一个安全的步行空间。同时,要将绿化景观与铺地材料相结合,形成共享街道。

如今,多数汽车随意停放在街道两旁,严重影响了街区的绿化和居民休闲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废弃的土地增加停车位,并通过点状化的方式,扩大公众的活动空间,包括建造花棚、围栏等设施。可将闲置的停车场改造成供住户娱乐的场所,这既能增加绿地面积,又能解决老城区停车难的问题。

3.4 公众参与——延续街区微更新的可持续性

在老旧街区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居民充分了解街区环境和配套设施,是街区更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地方居民自发组织的改造活动,虽然规模较小,却科学合理,既改善了街区的居住环境,又保持了街区的活力,有效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5]。

街区的建筑更新、空间更新和环境更新都会影响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在建筑物上加装隔热板,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实现环境保护;将大量的绿地改建成雨水花园,回收雨水、节约水源。总体而言,要按照“小范围、微渐进”的原则保护和更新老旧街区。

4 结语

本文运用可持续理论,探究城市老旧街区存在的问题和更新策略。老旧街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微观空间,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促使老旧街区不断发生演变。

面对当今城市不断更新的状态,老旧街区微更新对营造良好的邻里关系、提升街区活力、延续历史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微更新不仅可以降低再利用成本,体现街区特色,还可以促进街区的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营造具有生态完整性、美学过程性和参与性的街区更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晨.基于小街区密路网理念的西安城市街区空间更新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

[2] 洪保洁.生态社区目标下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策略研究[J].城市住宅,2021,28(1):65-68.

[3] 何仁,贺彬亮.从关注弱势群体生活到探索街区更新策略:以武汉市汉正街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25):13-17.

[4] 韦峰,张婧雯.基于可持续理论郑州老旧居住街区微更新策略案例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1(8):96-97.

[5] 吴子仪.基于公众参与的传统街区微更新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作者简介:徐莉(1979—),女,山东威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及理论、体验设计、品牌数字化创新、网络文化创意产业。

孔峥(1997—),女,山东淄博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王晓璇(1999—),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张国强(1999—),男,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南极环境保护法律规制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