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修行的“符号崇拜”行为研究

2024-02-26 11:09朱佳叶
艺术科技 2024年2期

摘要:目的:研究人们在参与赛博修行时的多种行为特征,探索赛博修行的“符号崇拜”归因,并对群体性的情绪狂欢进行正向引导。方法:文章以“木鱼”APP为例,选取“木鱼”APP的黏性用户为研究对象,进行非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结果:在充斥着内卷和焦虑的世界,人们通过敲击“电子木鱼”、盘“电子佛珠”等行为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赛博修行的“符号崇拜”顺势出圈。赛博修行提倡人世间的修行是做善事得善果,要对抗人性中的负面行为。为传达出修行的最终理念,人们创造出“电子木鱼”“电子佛珠”等赛博符号,通过营造一些仪式感来增强用户黏性。结论:赛博修行的“符号崇拜”行为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安抚性、社交性、娱乐性、消费性。赛博修行的“符号崇拜”能够迅速崛起源于现代社会青年群体承受着巨大压力需要寻求自我安慰,赛博修行通过营造仪式感还原参与式场景来慰藉心灵、缓解焦虑。赛博修行在修行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互动,为用户提供娱乐体验。伴随修行热潮出现的是虚拟符号的实体化,消费主义的介入使赛博修行的符号衍生为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性符号。赛博修行使生活压力大的人们找到了情绪的宣泄口,但同时须理性地看待情绪的狂欢,正视年轻化的符号表达。

关键词:赛博修行;电子木鱼;符号崇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2-0-04

1 赛博修行“符号崇拜”的行为特征

“木鱼”作为强势出圈的APP,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由“木鱼”衍生出许多类似的APP,带有“佛系”元素的表情包、头像、个性签名等也得到大量的转发、使用,相关文化产品也得以大量售出。根据被访者不同的“符号崇拜”行为及接触到的媒介形式,本文将“符号崇拜”的行为特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1 安抚性

木鱼原是由汉传佛教创造并推广使用的法器,是僧众赞颂时用于整合声调节奏的工具,木鱼声配以诵经声能够抚慰人们焦躁不安的情绪。在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看来,人是创造并使用符号的动物,符号运用能力和符号创造是人与动物的分界线[1]。从图腾崇拜到祭祀典礼,人在符号的想象和对虚拟生活的向往中,形塑着精神偶像,累积着崇拜仪式,进而展开多种方式的文化传播[2]。从古至今,人们遇到困难或祈求心愿达成时会去庙里烧香拜佛,但这一行为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如今人们有了更多媒介的选择。为打造更加贴近真实的临场感,“木鱼”APP对各种符号形象进行设计。首先是符号载体的重现。打开软件,映入眼帘的就是简约的白色木鱼图案,敲击木鱼会发出“咚”的音效,音量及自动敲击速率都可以自主设置。其次是修行场景的还原。“木鱼”APP中自动敲击配以诵经原声模拟还原了真实的寺庙环境,给予用户更多体验感和临场感。最后是比传统诉求更明确的内心诉求的自定义。敲击木鱼后会出现“功德+1”的字样,并且此“功德”数量即文字可以自定义,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在木鱼声构建的虚拟场景下,用户的临场感逐渐强化,他们内心具有强烈针对性的诉求渴望得以实现,情绪的焦躁不安也慢慢被抚慰,因此受访者表示“缓解了失眠焦虑,希望加入白噪声朝助眠方向发展”。

1.2 社交性

“木鱼”APP为增强用户黏性及互动体验感,设置了“功德排行榜”,以全国各省份为单位,用户每次敲击攒下的功德都会归于该省份,拥有相同爱好的网友聚集在一起,呈现出狂欢式“打榜”的景象。此外,小红书等社交软件标注用户所在国家或省份,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木鱼”APP使用者的弱关系社交。受访者表示,“看到功德排行榜中自己所在省份落后,就想着出一份力”,还有受访者在有关“功德排行榜”的帖子下留言表示,“谁和我一起赶超河北,快点广东同胞们”。“功德排行榜”使“木鱼”APP具备了社交属性,用户自我祈祷或疏解压力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社区圈层中的社交行为。人的符号传播行为必然是一种社群行为[3]。“木鱼”等修行元素在表情包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日常交流中,人们使用表情包来作为辅助语言,强化情感。“木鱼”APP作为赛博修行具有代表性的APP之一,逐渐成为“佛系青年”标签化的象征符号,相似的兴趣爱好通过“功德排行榜”在个体与个体之间建立弱连接,渐渐形成虚拟的社交圈层,“木鱼”APP成为标签化的社交货币,社交性进一步体现。

1.3 娱乐性

与传统修行符号崇拜的严肃感不同,随着媒介的增加,符号载体具有创新性,且赛博修行的仪式过程更具娱乐性。开发者除设置“功德排行榜”增强社交性外,还开发了AI赛博佛祖,用户可以随时与AI赛博佛祖沟通咨询,包括情感问题、心理状态等,为传统的人工智能赋予AI赛博佛祖的角色,将它们的回答定义为佛说,使用户更加沉浸于赛博修行的虚拟场景中。如今,赛博修行的“符号崇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元素出现在各种符号表达中,如佛系头像、佛系表情包、佛系摆件等。佛系表情包创作者将木鱼实物、莲花底座等形象卡通化,并与一些IP形象融合,如猪猪侠、线条小狗等,弱化“木鱼”“佛珠”等元素的刻板表现形式,将“硬”形象“软”呈现。歇斯底里的崩溃无奈和无处宣泄的烦躁怒火转化为押韵的语言文字,配上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瞬间弱化了负面情绪。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不再是唇槍舌剑或文字的生硬表达,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佛系表情包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沟通的首选表达形式。

1.4 消费性

“木鱼”APP作为软件存在一定的消费性,如可以支付解锁所有的木鱼皮肤,为用户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如果非常满意产品体验,就可以打赏开发者,同时AI赛博佛祖在免费3天的咨询后可以开通会员以延续对话服务。除“木鱼”APP本身的虚拟消费外,“木鱼”“莲花”“佛珠”等佛系符号还衍生出其他形式的文化符号,如佛系表情包、佛系头像甚至是实体木鱼挂件等,迷因传播的形式趋向于稳定性,同时在各个领域快速发展。含有赛博修行元素的表情包、头像、背景图等图像符号在网络社交中得到大量转发和运用也是一种符号消费,人们追求的是图像符号背后蕴含的情感。现实生活中,在购物软件输入“木鱼”,搜索出的实体商品销量最多已超过10万件,其余销量均在万件以上,含有“木鱼”元素的卡通摆件也是热销产品。无论是虚拟充值消费还是购买物质实体,“木鱼”等赛博修行符号都具有消费性。

2 赛博修行“符号崇拜”的归因分析

2.1 群体焦虑的自我安慰性符号

在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化的今天,焦虑正成为一种波及全社会的时代病症。考试前转发“锦鲤”攒人品、“拜孔子”求考运、财神庙前刮彩票等,年轻人通过一种戏谑的方式发泄心中的压力,并且创造出新的文化。他们的文化创造已经成为当前流行文化与青年文化中的重要表征[4]。受访者表示,“压力大的时候敲一敲真的很解压”。在被压得喘不过气时,最好的办法不是逃避,而是去解决,此时通过“电子木鱼”积攒的“电子功德”就成为一种安慰,这些意识在心理上被转化成一种动力和信心,它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事情会朝着好的方向转变,可以帮助人们产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整个过程中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人类的精神构成文化产品的内核,尽管其需要具有物质形式,但只是精神内容的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才是其本质。

2.2 多重体验和自我需要的娱乐性符号

如今,各具创意的APP迭代迅速,只有注重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久地生存。娱乐性符号是娱乐心理和身份标签的现实表达。“木鱼”APP作为娱乐符号,具备个人私密性和互动社交性的特征,个人私密性体现在多样化的木鱼皮肤的自主选择、祈愿内容的符号自定义以及与AI赛博佛祖的对话解惑,互动社交性体现在狂欢式“打功德榜”、表情包互动以及标签化的社交货币。表情包是融合了特定时代流行元素的一种静态或动态的表达,能够反映社会个体的某种情感诉求。带有赛博修行元素的佛系表情包作为娱乐符号更多表达了使用者“躺平”、拒绝内耗、放弃内卷的心理。区别于传统的修行打坐,赛博修行的“符号崇拜”倾向于强调不同媒介的运用及娱乐性的体验。过去的修行“符号崇拜”往往是单向性的,祈愿者虔诚祈求心中所愿配合仪式进行,但心中的困惑无法得到准确解答,“功德”无法量化。赛博修行运用新媒体手段实现“功德”的量化,设置AI赛博佛祖答疑解惑,增加“功德排行榜”以增强互动社交性。赛博修行为枯燥的修行修心生活增添了趣味,也使修行打破了时空壁垒,弱化了仪式流程,更具娱乐性。

2.3 追求精神价值的消费性符号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到如今人们的消费不再是追求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而是从以往单纯的物质消费转变成追求差异性的精神消费,这种差异性体现了人的身份和地位,从而满足人们某种心理和文化需求,追求符号消费就逐渐演变为对符号的崇拜[5]。由“电子木鱼”衍生出的一系列相关事物,均在网络平台得到了广泛传播。作为文化现象。它由精神理念裂变为物质实体,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了可持续发展。除了佛系表情包和游戏充值的虚拟符号消费之外,“木鱼”APP使佛系修行元素衍生成文化商品,如木鱼摆件、菩提手串等。这些文化产品作为消费符号具有双重特性,既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又蕴含着情绪化的精神内涵。当“木鱼”APP衍生出一系列消费性符号时,赛博修行的“符号崇拜”就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摆脱情绪狂欢现象的短暂性特征,经过传播和扩散后,赛博修行依然在互联网上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由虚拟符号延伸到现实的消费性符号,是资本获得巨大、长久利润的途径。资本抓住现代年轻人想要摆脱内卷困境的心理,在背后推波助澜,将赛博修行视作可获利的消费性符号。消费符号给人一种虚假的承诺,使人信以为真,一切都被加工改造成符号,符号的世界掩盖了真实的世界[6]。

3 赛博修行“符号崇拜”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木鱼”APP的出现为受众带来了诸多正向影响,在高压时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的心理焦虑和压力,但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赛博修行出现了一些弊端,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佛系”“玄学”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似乎少了敬畏,多了戏谑,他们将“佛”理解为“丧”。曾经不安现状、辛勤工作,而现在遇到一点挫折就会选择“完全躺平”或直接放弃,“随遇而安”成为不努力、不奋斗的借口。同时,赛博修行更多表现为一种跟风行为,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追逐所谓的时尚潮流。“木鱼”APP中一些收费项目是抓住人们想要塑造差异性和发挥自主性的心理,从而设置的消费主义陷阱。因此,面对群体性的情绪狂欢,须进行正向的引导和疏解。

3.1 正視年轻化的符号表达

符号正是因客体的不在场才具有意义,那么“电子木鱼”是如何引发年轻人关注的?“电子木鱼”之所以在年轻人中形成传播态势,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原因:第一,“电子木鱼”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话题性、娱乐性的符号,它可以在人们遇到压力和烦恼时,使人们逐渐恢复理性和冷静。第二,从网络迷因理论视角来看,“电子木鱼”所形成的流行模式具备一系列传播特征:传播主体的泛化、传播内容与载体的泛化、传播过程与效果的泛化。“电子木鱼”作为年轻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网络符号,自然而然地受到广大网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追捧。符号既是现实的表征,又为现实提供表征。“电子木鱼”开了赛博佛教的先河,因为它的出现和出圈衍生了“手机烧香”等一系列APP,这是因为年轻人在其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属感,它成为代表年轻人某方面想法的符号。符号的表达可以是创新的、有趣的,但也要是严肃的、合理的。

正视年轻化的符号表达其实就是正视年轻人本身,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整个社会的状态。

3.2 理性看待情绪的狂欢

看完“地狱笑话”敲会儿“电子木鱼”仿佛成为一种常规操作。网络世界的符号语言是多元素组合成的一种多模态话语,以强大的叙事性和视觉感成为当下年轻人最受欢迎的语言表达方式。无论是“电子木鱼”的火爆出圈,还是各式各样表情包在网络世界的传播,背后都是一种意识形态和心理情绪的符号化表达。这样的流行往往具有短暂性和爆发性的特征,在某段时间内席卷网络,但无法长久生存。网友对于网络“爆梗”的迷因传播,结合了“娱乐至死”的互联网精神,是一场网民的集体狂欢,沉迷于戏谑的表象而忽视其现实意义[7]。在浮躁又快节奏的当下,年轻人应做到不被情绪所左右,对任何事情都保持敬畏的态度。在瞬息万变、新事物层出不穷的网络中,情绪变化所催生的符号表达更是日新月异。因此须理性看待情绪的狂欢,沉淀下来,去创造独属于年轻人成熟化的符号表达,使其具备长久性和流行性的特征,使年轻化的语言有趣又不肤浅、易懂又不枯燥。

3.3 提高用户的数字素养

随着数字化浪潮不断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用户在享受数字化发展便利的同时,面临着数字化带来的诸多挑战。相关研究表明,互联网的匿名性会增强其不确定性。在一个网络社区,用户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发表言论,而这些言论往往带有个人情绪,当匿名性与不确定性叠加在一起,便会导致个体做出不理性的行为。因此,对网络用户而言,提高其数字素养是改善网络环境的关键,约束管理者和软件开发者也是必要的。“电子木鱼”的火爆出圈使许多商人看到了商机,“电子木鱼”推出了一些付费的体验,解压神器成为盈利工具。更有甚者打着“电子木鱼”的幌子行诈骗之事,很多用户被蒙骗,难以分辨。这要求管理者加强审查,保障用户的利益、安全,用户下载软件时要仔细分辨,不点陌生链接,保护好个人信息。如果后续出现充值、氪金等要求,就要谨慎应对、合理消费。相关部门与单位应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并鼓励年轻群体积极参与到相关媒介素养培训教育活动中。

4 结语

从“佛系”到“社会人”,体现了青年群体在网络交往中的角色变化。在当代社会,社交网络的娱乐化发展趋势使青年群体的自我认知逐渐模糊化。众生喧闹过后归于平静,应思考如何安放情绪,如何创造长久、良性的青年文化,这是赛博修行的出圈带给人们的思考和启发。

参考文献:

[1] 耿三琳.符号学视域下中华文化传播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J].新闻爱好者,2023(8):86-88.

[2] 蒋建国.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古代书院祭祀的社会空间[J].现代哲学,2006(3):80-86.

[3] 钟莉,张嘉伟.文明的语言:Z世代國际传播的符号之旅:以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为例[J].新闻界,2022(12):91-96.

[4] 江玉琴.中国赛博朋克文化表征及话语建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8(5):143-151.

[5] 贾中海,李娜.消费社会的符号价值与后现代的主体性丧失[J].社会科学战线,2021(5):68-72.

[6] 高原.论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符号批判[J].学术交流,2011(10):157-160.

[7] 杨娟,梁锋,刘依.迷因理论视角下的网络“爆梗”传播:以“打工人”为例[J].青年记者,2021(24):50-52.

作者简介:朱佳叶(2000—),女,江苏镇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