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春华
青少年时期的阅读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深知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那一缕书香,就是我留存在语文课堂上最美的痕迹。
一、初识多文本,专家引领
2021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二,学校组织语文组教师去新郑市崇文中学观摩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多文本教学,现场聆听了语文教研员丁亚宏老师做的关于多文本课堂教学的培训,收获满满。
丁老师给了青年教师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很多指导性建议。首先,确定议题,找准抓手。教师可以按文体、写作方法等进行分类,确定议题。其次,回归教材,梳理课文。教师可以从考点入手,回归教材进行梳理,也可以把课后习题挑出来放到一起,就会有发现,有专题。最后,行动起来,逐步优化。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读一读、议一议做起,逐步优化。
丁老师指导的多文本阅读教学与我校的大单元课堂教学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呈现多篇文章,围绕同一个议题展开探究性阅读。我想尝试上一节多文本阅读教学课。
二、携手多文本,进行课堂实践
在新郑市教研员高书芳老师的鼓励下,我校语文组全体成员及时开展大教研活动,确定议题,进行多文本整合教学设计,大胆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尝试。
我做了一节多文本整合复习教学:凡景语,皆情语——文言文专题之景物描写。具体设计如下:
(一)设计意图
在复习阶段,我们可寻找多篇文言文在谋篇布局、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共同点进行教学。多文本阅读就是以一篇带多篇,单元整组教学,课内海量阅读,以班级读书会、主题阅读等为主要形式。这与复习课教学十分契合。我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探究文言文多文本阅读组元方式,最终确定了“同写法组元,学习艺术构思”教学思路。
我仔細对比《三峡》《岳阳楼记》《与朱元思书》《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这5篇文章,发现了异同。相同点:文章前半部分都对自然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最终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怀;景色描写都是景随心动,突出景色的特点,使感情于景色铺垫下自然流露。不同点:在情感上,《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两篇文章的作者因个人境遇、心性不同,各有所感,分别照应了儒家思想中的修身、治国,是两位作者不同思想境界的真实写照;在手法上,《岳阳楼记》《湖心亭看雪》是借景抒情,《醉翁亭记》是即景生情。
(二)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1.以这5篇文章为例,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2.学习并积累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感受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政治理想和忧乐情怀。(难点)
任务一:分享我的忧与乐
活动一:心情驿站
我校设置了“校长信箱”。校长希望同学们给他写封信,说说心里话。你想对校长说些什么呢?
任务二:读读名人的忧与乐
活动二:布置文化长廊
我校的阅读文化节就要开始了。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布置文化长廊:1.从人物形象、写景、抒情、议论等角度分板块设计,并为每一个板块起名字。2.为每一个板块推荐一些合适的佳句,并说一说推荐理由。要求:有感情地朗诵你推荐的语句,读出音韵美。
任务三:学学古人的“述以文”
活动三:参观科技馆
学校准备组织科技馆参观活动。科技馆里有各种各样的体验装置。如果有一台时光机,可以看到任何时代的美景,你最想看到这5篇文章中哪一篇描写的美景?请说说理由。
活动四:与古文人对话
1.同学们想趁这次穿越体验向古文人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你会怎么问呢?
示例:郦道元前辈,请问您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如果你是这几位古文人,你会如何进行方法指导呢?
任务四:了解编者意图
活动五:采访报道
作为学校的小记者代表,你的采访任务是了解编者意图。请你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进行采访。
1.请问您为什么把这些文章编为一组?
2.《三峡》《岳阳楼记》《与朱元思书》《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都是写景抒情文章,各自的行文风格是怎样的?
示例:《三峡》是古代游记散文,具有游记的特点。写游记要选择重点景物,抓住其大小、形状、色彩、轮廓、动态和静态等方面的特点。
作业设计:
必做:《醉翁亭记》是怎样写“四时之景”的?
选做:语段(一)为《湖心亭看雪》,语段(二)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
找出语段(二)中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的句子,并分析语段(一)(二)运用这种手法有何共同作用。
三、再看多文本,课后反思
在902班,我们师生课前准备充分,呈现了一节学生积极活动、思考、表达的语文课堂。课下,学生激动地说:“老师,我太喜欢这样的语文课了,什么时候再上呀?”我笑着说:“下周就上。”我想,孩子们喜欢上语文课了,积极主动提前为语文课做准备了,还用担心课堂效率不高吗?
课后,语文组及时组织了评课和教研。教研后,我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获得了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多文本教学设计二等奖。我想,这既是对我的鼓励,更是对我的鞭策。
教研员在培训时提醒我们:“多文本整合教学以略读为主,重点关注异同,注重整合、迁移运用,是对单篇文本教学的提升、补充,可以大胆尝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单篇教学的重要性,要多课型兼顾,发挥各自优势。”我深以为然。
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业。如何教好语文,需要我们继续思考、探索。在全体语文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起积极探索,向美而生,做最美语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