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部编版教材探讨初中古诗词有效教学

2024-02-24 13:32:20陈楠楠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2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李白古诗词

陈楠楠

部编版教材中古诗词的占比有所提高,特别是课内古诗词的数量大大增加。为了让学生感知古诗词的独特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尝试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古诗词教学策略。

以诵读为主,以吟唱为辅

古诗词语言精练,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对古诗词的韵味有更多领悟,对诗人的情感变化有更多体味。当前,不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采用诵读法。这种方法虽能读出古诗词的节奏,但不易感受其音乐美。因此,为了收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适当在教学中引入吟唱。古诗词吟唱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相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吟唱,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完成古诗词的记忆,与诗人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使至塞上》《木兰诗》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经典咏流传》中相关吟唱篇目的视频,鼓励学生跟随吟唱,更快地进入诗的情境,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品味诗词的意味,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舞台表演,情景再现

不少诗歌有较强的叙事性,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将议论、抒情、叙事结合在一起,人物形象刻画生动。诗人也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绘,完成主观情感的表达。比如,《木兰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等都属于这一类。在学习这类诗歌时,当学生大致了解了故事情节及诗歌大意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把诗歌改编为情景剧,在表演中更加深入地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更加生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笔者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最终,我们选出了如下剧本:第一幕,一位枯瘦的老者站在屋外,痛苦且无奈地任由狂风吹皱他的衣衫,将屋顶的茅草吹落;第二幕,一群顽童出现了,抱起茅草飞奔而去;第三幕,老者在破屋中辗转难眠,由自身的困苦联想到天下人的苦楚,进而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慨叹。学生在剧中扮演角色,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浓烈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诗画相融,感悟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诗画相融的方式,依托多媒体设备将诗歌描绘的画面呈现出来,使学生的感受更直观,进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用画笔将诗歌中的画面绘制出来。

在众多诗人中,王维的诗作画面感较强。苏轼对其曾有一句评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将塞外沙漠长河落日的壮丽景色完美展现了出来。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诗中的景象画出来。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活跃学生思维,使其更真切地感受诗词,感悟意境。

拓展阅读,丰富积累

要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仅凭课内的古诗词阅读量是不行的。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拓展阅读,如就同一题材的古诗词进行拓展,帮助学生把握该类题材古诗词的特点。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前者是李白得知好友被贬,借明月抒发念远怀旧之情,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与关切;后者抒发了李白对好友杜甫的思念。诗中,李白将思念比作浩浩荡荡的汶水,句句意切,字字真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李白的友情诗。

总之,在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师要尽快适应教材的变化,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部编版教材的价值,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李白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纸上的李白(三)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38
纸上的李白(一)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4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电影文学(2016年19期)2016-12-07 20:06:50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
倒下的那一刻
戏剧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6:24:41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