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梅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积极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一代代新人。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中的瑰宝。散落于全国不同地方的戏曲艺术,伴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带着泥土的芳香走进校园,让学生在戏曲的乡音乡调中感知戏韵魅力,让戏曲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薪火相传。
一、戏曲进校园的意义
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是一所艺术类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2017年以来,学校秉承“雅”文化育人目标,立足艺术办学特色,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号召,将非遗大类中的“传统戏剧——戏曲”引入校园,拓宽文化育人、美育途径,将戏曲传承作为学校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通过戏曲进校园“活态化”传承,使校园传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的艺术教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展特色、育新人、显成果。
二、基于戏曲进校园强化戏曲师资培养
戲曲进校园,师资是关键。一支优秀的戏曲师资队伍,是助力校园戏曲传承持久稳定的基础。随着学校戏曲文化活动的开展,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师资队伍培养,让戏曲进得来、留得住、传得好、有成效。
(一)立足艺术教育特色,加强戏曲师资队伍建设
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是一所建校近60年的艺术学校,是郑州市唯一一所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郑州市首批美育示范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孕育了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学校艺术师资雄厚,音乐、美术教师占学校教师的1/3,为戏曲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艺术类教师积极参与到戏曲进校园的各种活动中,助力学校戏曲活动开展。
(二)创设多种途径进行戏曲师资培养
在戏曲教育的内涵发展上,我们注重戏曲专家的引领指导、师资培养和学习借鉴。
1.建立“大师+名师”现代学徒制学习模式
自2017年开始,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先后聘请了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顾巧云教授、王十庆教授,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琚洁导演,郑州市豫剧院刘秋萍、魏云等戏曲名家到学校授课。建立“戏曲大师”工作室,以“大师+名师”的现代学徒制形式进行带徒授课,“大师”在戏曲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名师”也以“大师”为师,在戏曲教学中发挥指导作用。“现代师徒制”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学校戏曲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力推动了学校戏曲师资队伍建设。
2.选派教师到专业戏曲院团进修学习
学校选派有戏曲演唱功底和热心戏曲教育的李丽老师到郑州市豫剧院、郑州市艺术创作院、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学习戏曲基本知识、戏曲表演基本功,学唱经典唱段等。经过专家指导,李丽对戏曲的教学与表演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了学校戏曲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学校其他热心戏曲教育的教师加入到戏曲教育师资队伍,充实了学校戏曲教学骨干力量,对戏曲进校园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开设戏曲课程
基于丰富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学校开设戏曲课程。该课程由戏曲名家和学校戏曲教师以国粹京剧、昆曲为引领,以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为重点,以兼顾全国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为拓展,实现有效课堂传习。戏曲课程的开设,充实和完善了学校的艺术课程体系。
4.立足课堂强化教师教学能力
通过戏曲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戏曲教育能力。教师通过充分的研讨和备课,对戏曲的理解和认识由片面浅显走向深入探寻,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戏曲课程的交流展示活动。音乐、美术教师通过上戏曲欣赏课、戏曲名家名段学唱、戏曲脸谱绘画、戏曲人物面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和展示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参与到戏曲教育实践中来。
音乐课堂体验戏曲文化。通过音乐课堂上的演唱和欣赏,指导学生体验戏曲文化的魅力。立足河南丰富的戏曲剧种,如豫剧、曲剧、越调、四平调、道情等,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河南戏曲艺术。指导学生听赏学唱经典豫剧传统剧目《花木兰》、曲剧传统剧目《卷席筒》、越调传统剧目《收姜维》、现代戏剧目《朝阳沟》等唱段,培养学生听戏看戏的兴趣,引导学生学唱。在听赏学唱中,指导学生学习戏曲的节奏特点,如一板一眼就是音乐中的2/4拍子,一板三眼就是4/4拍子,将戏曲中的念白、咬字、吐字方法与音乐演唱技巧相互结合,相互运用。
舞蹈课堂融入戏曲文化。中国古典民族舞与戏曲中的身段表演有很多相近之处。舞蹈教师通过示范与讲解,指导学生学习戏曲舞蹈《俏花旦》等,将戏曲中花旦的“手眼身法步”与舞蹈语汇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戏曲是融汇了歌唱、舞蹈、绘画、武术、服饰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民间艺术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美术课堂感受戏曲文化。在美术课堂上指导学生画脸谱,体验戏曲中的色彩文化。这种用红脸、白脸、黑脸、黄脸等特定谱式和色彩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形式,突出了戏曲的程式化特点,使脸谱成为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并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在各类纸张上画、剪、粘、贴,制作戏曲纸艺服装,让戏曲体验别具一格;指导学生用剪纸的形式剪制出惟妙惟肖的戏曲人物,让学生领略戏曲文化中的美学观念。
5.舞台展演提升教师表演能力
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通过舞台展演提升教师表演能力。如樊晓芳老师积极投入舞台演出中,在学校的戏曲教育成果汇报中演唱了《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和《送环环自由身另选佳婿》;李丽老师在由学校举办的河南艺术中心艺术成果演出中,演唱了京剧戏歌《梨花颂》、豫剧戏歌《沁园春·雪》。两位教师以不同的风格进行演唱实践,念白、表演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
(三)加强教师戏曲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戏曲师资队伍建设中,学校边实践边总结创新。在戏曲专家、大师的参与和指导下,我们通过戏曲校本教材的研发,促进了戏曲校园工作质量的提升,编写的《戏曲入门教程》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教学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学校还以课题为抓手,鼓励教师在研究中发现、解决问题,促进教师戏曲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收获与成果
一是科研成果转化。学校研发了《戏曲入门教程》,编写了《戏曲校园经典传承》画册,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研究的课题“探索中职学校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获河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二等奖。
二是获得荣誉。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传承戏曲文化,先后获得全国非遗教育特色院校、郑州市戏曲进校园“十佳示范学校”、郑州市“戏曲特色学校”、郑州市文化志愿分中心、非遗传习基地等荣誉。
三是取得社会效益。学校积极探索戏曲人才的“出校园”路径。依照“双减”政策,通过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与小学、幼儿园建立起“校校”“校园”合作机制,择优选拔学前教育专业、传统民间工艺专业的优秀学生到中小学幼儿园顶岗实习,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取得最大社会效益。
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积淀,是闪耀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瑰宝。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要求我们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责任,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