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2024-02-24 13:32赵婉璐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法治道德

赵婉璐

当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兴趣索然、不能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核心素养难以内化生成等情况。因此,教师要以网络为载体,丰富教育教学体验平台;以生活为基地,稳固内在思维逻辑;以探究为手段,强化核心素养生成;以感悟为核心,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调研为支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一)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十分重要。

(二)法治时代的素质教育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法治时代要求公民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依法办事。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治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使其逐步增强法律意识,丰富法律常识,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校园的规章制度、社会的行为规范条例等,使其从小就形成对法律的敬畏思想,遵守法律,依法获得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

(一)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效果欠佳

当前,在国家教育快速发展阶段,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教育水平不同,教师素质也参差不齐。尤其是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类被认为是辅助类科目的教学,教师往往不够重视,认为道德与法治课是可以缓一缓、放一放的科目。因此,对道德与法治课投入的师资力度和培训强度都不够,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效果欠佳。

(二)学生兴致索然,不能深刻理解学习内容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自身的自制力也不够好,不能长时间专注地思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对于教师的理论宣传与灌输并不关心。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讲述的是大部分学生都熟悉和理解的知识。因此,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感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无法产生强烈的兴趣,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更不要说深刻思考道德与法治的内涵。

(三)核心素养难以内化生成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往往是在理论上知道应该怎样做,但在生活中不能够按照自己的认知去规范自身的行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成为“两张皮”,割裂了自身的认知与行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不能及时地在课堂上进行内化,也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难以形成自我规范的意识。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教学理念是事关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理念也要因时代变化而变换。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因为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固执地沿用理论灌输的形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够深刻领悟知识,也不能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无法有效规范自身的行为,难以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二)学生思想需要重视

学生的思想意识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通过回答问题和做题来体现。然而,有的学生只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理解道德约束和法律规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遵规守纪。部分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对提高个人的升学考试分数没什么作用,也不能促进个人的成功。因此,学生在思想上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重视。

(三)家庭教育亟待关注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家庭教育不完善,那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就可能因为自身性格或观念等因素,遭遇多种负面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家长对家庭教育还不够重视,片面地认为孩子的成长主要靠学校教育。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够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也不能自觉地以身示范、以身作則,难以引导孩子提高思想觉悟。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以网络为载体,丰富教育教学体验平台

新媒体时代,网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其中也存在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搜索相关的网络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和学生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观看法制节目,并适时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产生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二)以生活为基地,稳固内在思维逻辑

日常生活是能够观察学生的道德思想、行为习惯、价值体系的真实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基点,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且以基本的价值体系稳固内在思维逻辑,通过底层逻辑能力框架持续地指导个人的日常行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创建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尝试。

(三)以探究为手段,强化核心素养生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法、情、理的关系辨析。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法、情、理难辨的事情。因此,针对情理两难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或辩论,引导学生在争辩、思辨的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探究事情背后的逻辑和道德观念,能够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并完善个人的思想价值体系。

(四)以感悟为核心,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实践和反思是一套连贯的逻辑形成的行为。只有不断地实践,学生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进而形成个人的核心价值体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在生活中践行个人的价值观念,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结果反思个人的实践是否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反复实践来不断地纠正和完善个人的核心价值体系。

(五)以调研为支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受。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一定能够用心去学习,专心去领悟。但是,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强,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不能够专心听课。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调研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试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关心的事物出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萌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借景生情,以理激情,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以便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教学理念亟待更新、学生思想需要重视、家庭教育亟待关注等问题。更多的教师要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中来,以德为先,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以法为基,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法治道德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